日康复,哺乳婴儿,我决定等四个小时,再给她注射80万青霉素混悬剂。利用这个时间,向他们讲讲产后护理和育儿知识,我对他们说:“室内要通风换气,什么产后不能洗头洗澡都是错误的,一定要讲卫生!”母子俩逐步接受了我的观点。
站在草屋前,寒风迎面吹来,我深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看着几棵桃树、梨树光秃秃的树干在西北风口晃悠。心中想起李旭斌家的草屋,里里外外干干净净,给人以清贫而温馨的感受。同样三间草屋,这里太脏太乱了,吃饭桌旁就是他母亲的床,床那边是只大水缸,水缸边是灶头,灶边又是鸡窝,一只母鸡刚从鸡窝顶上飞下,唱着:格格蛋!大摇大摆地走出去,另一只又飞上来生蛋了,鸡窝连着猪圈,一只黑毛猪嚎叫着跑来跑去。感到奇怪的是这么差的生存环境,竟然取到一个年轻、漂亮、有文化的无锡姑娘。
“郎中先生!郎中先生进来喝口茶!”是叫我呢!我不仅口渴,还饥肠辘辘,便回答:“大妈!来了!”可是,我看见桌上放的不是开水,是一碗蛋,三个水破蛋。她热情地说:“吃呀!快乘热吃!”“这,这是给产妇吃的,我喝点开水就行了。” “这是你的,能把郎中请进门,三个蛋是我们的心意,是规矩!”“我们拿国家钱的医生,给群众看病是我们的责任!”“不管你拿国家多少钱,这是群众的规矩,家家都一样。”儿子也劝说:“你中饭没有吃,饿到现在,不要客气了,自家鸡生的蛋,吃吧!”生平第一次吃鸡蛋当午饭。记得奶奶也是这样招待贵客的,医生成了贵客,可见责任有多么重大。
产妇的体温有所下降,大约下午四时左右,又打好第二针,结帐时,东拼西凑还差四角钱,我说:“四角钱我垫上就行了。”母子二人千恩万谢,本打算独自返回医院,小张坚持要送我一程。在路上我问他:“你爱人是无锡人,怎么会嫁到这山里来?”他说:“去年她们几个姑娘讨饭到了这里,看到山里可以开荒种地,能很快解决吃饭问题,就决定不走了,在乡亲们的凑合下,她嫁给了我。”我随口说:“原来如此!”他继续说:“她是无锡乡下人,会劳动,肯吃苦!”翻过了一个山岗后,我坚决叫他回家照顾病人,按他所指方向匆匆前行。
北风呼啸,天色昏暗,好像就要下雪似的,我内心紧张,埋头奔走,不料到了个三岔路口,正在寻思该走哪条路?蓦然看见一只大灰色狼,拖着长长的尾巴向我走来。啊!狼真的来了,此时此刻,我想到高医生说过:狼怕站,狗怕蹲。我立即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那里,几乎是立正姿势,可是,狼仍在前进。我慌了,既没有手电筒,又没有雨伞,怎么办?用什么突然变化能赶走狼?我猛然拿下肩上的出诊箱,扲住背带,以身体为圆心,手臂为半径原地转圈,高声呼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来打狼!”我不管有人无人,声嘶力竭地呼叫着。果然有两人扛着锄头钉耙前来相救,问:“狼呢?狼在哪里?”我双腿发软,用颤抖的手指着那边,说:“喏!喏!”小青年一看,叹息说:“唉!那是王家的一条狗!”“那,那,那尾巴怎么那么长?还拖着呢!”“那是狼狗,像狼不是狼,不咬人的,没有见过吧?”说话的人正是那天不要我看病的张长发,我羞愧难言,他转过脸对那个年轻人说:“国平!天暗下来了,你赶快把这个医院里的医生送到镇上。”“不,不好意思麻烦你们。”“有啥麻烦!你一个姑娘家跑到山洼子来给人看病多不容易!放在旧社会,八人大乔也抬不来!”经过刚才一场虚惊,仍然心有余悸,眼看天色已晚,我说:“谢谢谢你们!”便匆忙赶路,他儿子一直送到看见集镇就在眼前才肯回去,我内心的感激之情真难以言表。
经过一次次出诊的锻炼,我胆大了,山区的生活知识也丰富了,和男同志一样:身背药箱走千家,送医送药日夜忙。有一天,公社人民武装吴部长发烧,沈院长叫我出诊,我诊断为发热待查:上呼吸道感染?可是,青霉素用了两天,第三天病人体温仍然很高,吴部长对我的医疗水平产生了怀疑,他婉转地问:“张医生!沈院长在家吗?”我热情地回答:“在家,请沈院长来给你看看好吗?”“好。”我立刻请院长来会诊。
沈院长给病人仔细检查,又认真看了治疗记录,然后对病人说:“老吴!安心打针吃药,体温明天肯定会降下来,疾病痊愈总有个过程,俗话说,来时一大片,去时一条线。张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完全正确。你就放心养病吧!”“好,这就好。”吴部长如释重负。然而,在回医院的路上,院长悄悄教我再增加一种药,疗效会更好。这就是光明磊落、令人钦佩的好院长,他故意不让病人对自己产生技高一筹的感觉,来提高我的威信。而姚医生会以截然相反的方式来对待,他总是把病情说的很重,来显示自己有多么高超的医术。记得有个患儿低热、流鼻涕、打喷嚏一天一夜,前来就诊,检查:体温38度,咽喉充血,两肺呼吸音清晰,无其它阳性体征,我按照感冒用药治疗,并医嘱第二天来院测一次体温。不巧的是我出诊去了,姚医生给患儿测过体温,听听心肺,提高嗓门说:“孩子生的是肺炎,我给你配两针青霉素打打,不抓紧看,病就难回头了。”他滥用抗菌素,家长还要归功于他。
还有一次是姚医生对一个小儿肺炎的家属态度坚决地说:“小孩肺子发炎,病情很重,我们这里恐怕看不好,你赶快到县医院去吧!”家属愁眉苦脸地说:“到县医院还不是一样看病吗!姚医生,就请你多费心吧!”他摇头摆手,又说:“不行!不行!病情太重,担当不起呀!”家长哀求道:“姚医生!到县城去,一来没有带用的东西;二来钱也不够,你就做做好事吧!”接着又苦苦哀求:“孩子病成这样,就是有个三长两短,也不能怪罪你,医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啊!”姚医生转动着狡黠的目光,又皱起双眉,说:“看你们可怜巴巴的,我就先给孩子看起来再说吧!话说在前头,我可不能担保。”“我不是说了吗,医生看得了病,看不了命,那个医生不是割股之心呢?”患儿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中年农民,感激不尽地说完此话后,接过处方,抱着孩子去配药了。第二天复诊时,姚医生检查完毕,便故弄狡狯,哈哈一笑,高声高调地说:“好多了,比昨天好多了!不要紧了,再打两天针就好了。”事后,这位农民感恩戴德,逢人就讲:“还是姚医生有本事,我那个孩子,他都已经回我们了,没有办法,只好求他,他费心了,两针打下去,一夜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