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物资,足以支持陈铮再扩军两万。民间流传着“田氏跌倒,小陈吃饱”果然不是空穴来风。当年,陈铮渔阳县经过四年积累,也才武装了三千精兵。由此可见,化德府田氏之富。
军备就这点家当,陈铮已然心中有数,便把目光落在沈玉身上。
军民并举才是正道,一味扩军好战是取死之道。刚才宋笠提到民生凋敝,陈铮听着不高兴,但也知道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田氏当政时,以化德府一府之力对抗张氏,对民间收刮的太狠。之后,陈铮起兵,又经历数场大战,他虽然速战速决,依然对化德府的民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沈兄,你是坐镇中枢的文武首官,对两府一县的民生最有发言权,想必有话对本候说吧!”
沈玉站起身对陈铮拱了拱手,道:“与战前相比,化德府的民生确实不如,尤其是化德城的平民被田氏收刮,生活有些艰难。春耕未至,已经有许多人进入青黄不接之时。我已调集民仓进行接济,以低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向城内的平民区提供粮食、盐以及布匹等生活必需之物。
府城之外的各大县城,过了半年的苦日子,坚持到秋收之季还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这里,沈玉微微一笑,对陈铮说道:“渔阳郡本是酀州的产粮之地,民间的生活虽然困苦了一些,但底子还在,无非就是多吃几顿稀饭,坚持到秋收绝对没有问题。”
沈玉说没有问题,陈铮也相信没有问题。
不过以低于市场价三成向平民供应粮食,虽为善政,但若被奸商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善政就会变成恶政。
“候爷放心,我已经派专人监督,绝不会让奸商破坏这一善政。”
话说,以低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向外发卖粮食,已经属于破坏市场的行为了。虽然平民得了好处,但损害的是粮商、布商等商人的利益。
商人不事生产,除非是处于一个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时代,不然商人的地位永远都是最低的。
盘点完家底,已至午时,陈铮遣散了诸官员,只带着沈玉与单信二人前往候府内府。
田氏祖宅占地广阔,自被陈铮占据后,划分为内、外二府。内府作为他的起居之地,外府充当办公之所。
自返回渔阳郡,主臣第一次私下相会。听说白世镜受了重伤,便一同前去探看。
沈玉与白世镜同为陈铮的左臂右膀,被誉为“渔阳双壁”。单信更是受白世镜简拔,有半师之恩。
当年,陈铮在渔阳县初立基业,只有白世镜一人可用。无论是单氏兄弟,还是血衣卫后起之秀莫离,都受过白世镜的提点与恩惠。
陈铮麾下文武两方,越过半数都受到过他的调教。若非白世镜居于内府养伤,前往探看他的人能把门槛踏破。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