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逆流纯真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第一个年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很多参加沙龙,驻扎盛海玩股票的人,日常就吃住在王宫饭店。这些人不怕贵,所以可想而知这个免费提供茶水的沙龙其实是多么好的经营手段。

    另外沙龙本身的收益也不小,许多中介费、信息费,外人都不得而知。

    再深一层说,那些信息本身,其实就是最大的财富。

    在这个电脑还没有开始普及和联网的年代,信息的及时获取,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而股票市场,恰恰总是瞬息万变,就连江澈这个先知,也仅限于知道认购证是一个暴富机会而已,就这么多,至于具体细节和数字……一概不清楚。

    这就是江澈不敢离开盛海回家过年的最大原因,一旦回去那个小县城,他就将变成聋子。

    他也想住在王宫饭店,保证消息及时,但是这样的地方显然是眼下的江澈住不起的,他今晚的20块小旅馆都已经是难得的“奢侈”。

    夜晚的街头,灯光昏暗。

    这年代盛海的夜还不热闹,商店多数还都是晚饭前就关门,因为它们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国营或集体商店。

    这时候坐在柜台后面打着毛线,板着脸,懒得搭理客人的店员们也并不知道,就是在这一年,变化会突如其来。

    好不容易,江澈才买了点能填肚子的零食,在夜色中走回小旅馆。

    把装着认购证的外套叠好枕在脑后当枕头,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不自觉地睁着眼睛…

    都说恍如隔世,这回是真的隔世。

    我回来了,站在一个风云变幻、浪潮汹涌的时代路口……再见当年潮。今天,上桌。

    ……

    ……

    隔天一早,江澈就另找了一间五元的小旅馆,把脏衣服揉了揉挂上,出门已经是九点。

    就是这样的时间点,王宫饭店的沙龙里竟然已经比昨晚还热闹。

    “小澈,早。”昨晚已经互相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沙龙的主人褚涟漪看见江澈进来,微笑着打了个招呼。

    她站在柜台后面,化着精致的妆容,长发结了个发髻,显得干练利落。

    她游刃有余而且精神奕奕的照看着一切。

    她能记住每一位客人的名字,会向看起来最寒酸的炒家打招呼,热情而不失分寸,也可以轻松应付偶尔几个新来不懂分寸的家伙。

    这是一个对于九十年代初而言殊为难得的女人,她带着旧盛海的风情和味道,又现代得几乎领先1992。

    “褚姐早,今天人好多。”江澈在柜台外面站了一下,只一下,褚涟漪很忙,一般识趣的人都不会攀谈太多。

    “对,因为有新消息出来了,你去听听。”

    “嗯。”

    江澈找了个地方,在热议的人群外站了一会儿,很快明白了,这一大早的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热情高涨,这么着急。

    数据已经公布了,208万张,认购证的销售结果是208万张,距离最初计划的1000万张才只五分之一。

    这里的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白板套100连号的价格已经叫到一万五了,而且还在涨。

    “小伙子,怎么样,你的货可以出手了吧?”一个昨晚就曾向江澈询问过的中年炒家打了个招呼,站起来说,“要不,咱们谈谈价格?”

    江澈笑着拒绝了,告辞离开沙龙。

    背后有人在问:“那个毛头小子有认购证?怎么看着也不像有钱人家出来的啊。”

    “嗯,但我猜他身上可能有一整套。娘的,还挺沉得住气的,一般人家的孩子听见个万字,还不早晕了?!”前一个说。

    “那再给他开高点?听口音不是本地人,看样子没伴,他也该回去过年了吧?”

    “再高?有点怕啊,一年也就十来只股,我是不敢再高太多了,你们这些大老板可别一直把价格往上顶啊,留口汤喝。”

    笑声过后,一群人继续议论纷纷,开始讨论认购证价格的上限,但是其实没有人说实话。

    “今天这么急就走呀?”褚涟漪在江澈出门经过柜台的时候再次问候,然后道:“急着回家过年?不然可以再听听,今天消息和变化可能都会比较多。”

    江澈拍了拍肚子,笑着道:“我先去把过年吃住的钱赚出来。”

    看着他的背影,褚涟漪眼神亮了一下,玩味着,嘴角勾出一个甜美的笑容。

    ……

    ……

    身上就剩下那么百来块钱,江澈从市场软磨硬泡批发了一点儿挂历、年画、日历本,还有两串红彤彤的挂饰鞭炮。

    这一天,他就在盛海郊区转了一圈,晚上回来时,身上的一百二十块钱变成了两百三十五块。

    还是过年的钱好赚啊!

    第二天,农历已经是二十九了,年画之类的销售,其实已经到最后的尾声,江澈清晨出门,用最低的价格扫到了一批年画、挂历、日历本和新年挂饰。

    然后买了包烟在出城路口等到货车。

    把烟给司机,江澈搭上了车,去往附近苏省的一个小县城。

    隔天,1992年2月3日,农历年三十,江澈再次回到盛海。

    然后很快把口袋里的钱变成了八百七十一块八毛。

    因为这趟回程,他还从那个小县城带回来了一些农户家里收的野生干菌菇,跑了几个单位家属区就卖完了。

    也就是这个年代了,生意,去做就会有收获。

    好不容易在王宫饭店附近找到一家过年营业的小旅馆,给老板交了三块钱,自己煮了一碗鸡蛋面,老板娘好意夹了几样菜凑成一小碟子送过来,凑得很“丰盛”。

    这就是江澈重生第一个年的年夜饭了。过完这个年,江澈十九岁。

    晚饭后走在行人稀少的街道,听着街巷里传来的劝酒声,电视机的声音,鞭炮声响起来了,一鼻子的烟火味。

    江澈连续拨了好几次,电话一直占线。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自家那一带,拢共就张婶小卖铺一部电话,不光打要收钱,就连接,她也要意思着收一点。

    “张婶,我是江澈,麻烦你帮我喊下我爸妈。”电话好不容易才打通。

    “哦哟,澈儿啊,你说你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