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下来,与司马无忌一起痛饮。
司马无忌也没想到徐庶、庞统会暗中给自己使绊子,他们二人酒量也不错,不过却懂得自量,而司马无忌因为徐庶之前说的话有些烦躁,喝得也比较猛;马超、魏延是高升了,故而他们喝得比较尽兴,赵云、赵风二人也十分开心,最后的结果是他们全都醉了,除了徐庶、庞统二人外。
在司马无忌醉到以后,徐庶、庞统二人合力取下他的佩剑,然后拔出湛卢剑。只不过徐庶并未全部拔出来,而是剑身出了四分之三时,徐庶将剑身微微扭动一下,剑鞘果然露出一处空隙之地,里面的确是有一纸文书,他们大致的看了一遍,高兴不已,然后又原封不动的将剑缠绕在司马无忌身上。
凌晨时分,众人都酒醒了,不过魏延、马超不敢多做停留,便回到自己的大帐内。司马无忌、赵云、赵风三人倒是再次喝了起来,徐庶、庞统二人早已不见踪影,他们也懒得去理会。
徐庶、庞统二人趁着夜深人静时,他们悄悄地进入刘备营帐内。此时,刘备因诸葛亮屡屡进言处死司马无忌的事烦忧,也没有歇息。他们二人通禀一声,刘备便让他们进入帐内。
“二位先生找玄德何事?”
“汉王可是为了是否处死无忌之事而烦忧?”徐庶一语道破刘备心中所想,“元直有话说,元直可否听元直一说?”
“今夜你们二人一同前来,必定是有事前来,有什么事就直说吧!”刘备略显疲惫的说道,“如果是有关于司马无忌是否处死的事情,你们就不必多言了,此事我自有定论。”
“汉王,请恕元直直言!”徐庶恭敬地说道,“孔明所担心的事情,汉王也曾与元直说起过,士元也曾听孔明说过,元直心知肚明汉王所担心之事。但是,孔明所担心的事情,元直敢保证绝无可能发生。”
“如果汉王真的听信孔明所言,将无忌斩杀,怕是汉王会后悔一辈子。汉王大业已成,现已经称王。纵然无忌之前曾劝阻主公称王,亦是有他的想法。虽言语上有些唐突,此乃一片忠心。”
“无忌一死,怕是军中必定会有大乱,军心不稳。纵然有汉王镇压,待汉王百年归老以后,阿斗继承大统,又如何镇压得住。无忌有‘第一军师’头衔,又是军师将军之职,掌管大权。”
“纵然汉王已经撤去他掌握军权,可是我军之中众多将领对他十分信任。如果无忌一死,后果不堪设想,元直叩请主公定要三思而行,切不可误杀忠良之臣,只怕毁了汉王的声誉。”
庞统接着说道:“元直所言极是,士元以为汉王不可处死无忌。若无无忌相救,士元早已身死在落凤坡之中。若无无忌,汉王的两女也会沦为他人俘虏,更别说太子阿斗。”
“虽不能说汉王有今日的势力,全是无忌功劳,可大半都与他息息相关。即便是士元效忠于汉王,亦是无忌从中劝说,其他将领也都是如此。若非无忌,我等又怎么会效忠汉王。”
“若是汉王要想夺取天下,士元说句不好听的话,非无忌相助不可。若没有无忌出谋划策,相助于汉王,怕是天下难以取得。如果无忌死了,只怕汉王亦是后悔一生,实在是不可杀。”
刘备冷笑一声:“难道没有司马无忌,我刘备就不能坐拥益州,不能成为汉中王吗?”
庞统急忙说道:“臣并非此意,就算没有无忌,汉王必定有此功绩。但是,失去无忌就好比失去左膀右臂,汉王如何舍得?另外,汉王一直犹豫不决,亦是有所顾忌。”
刘备沉默片刻,庞统说的没错,他的确是顾忌太多东西,徐庶、庞统二人今日所言正是他心中所想。至于他迟迟不愿意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将司马无忌处死,也是因为他于心不忍。
天下固然重要,可是他总觉得要是杀了司马无忌,自己就真的后悔一辈子,兴许再也找不到如此人才。司马无忌的才能就算是放眼整个大军之中,也难以找到有人能与之匹敌。
如果为了天下,就将如此人才斩杀,就像是曹操为了天下大权,将荀彧处死一样。若是刘备真的那样做了,那么他就跟司马无忌说的那样,与曹操一丘之貉,没有多大区别。
并且,斩杀司马无忌根本就没有正当理由,这也是刘备迟迟不愿作出决断的原因之一。
“汉王,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不能处死司马无忌!”徐庶从怀中取出那张信笺,交到刘备手中,郑重其事地说道:“因为司马无忌十有**是汉王长子刘昉,亦是某夫人与汉王所生之子。”
“什……什么?他……他是刘昉!”刘备目瞪口呆,瞪大着眼睛满脸不相信,手中的杯子也掉落在地上,有种做梦的感觉一样,觉得根本就不可能,喃喃自语:“昉儿明明死于沛城之乱,怎么可能还活着?这……万万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的!”
“汉王,我与士元已经试探过无忌许多次,我们二人有种感觉无忌与汉王必有关系,而且元直也曾追根究底问过无忌是不是长公子刘昉,也提及到某夫人的事情。”
徐庶接着说道,“从无忌的眼中,我可以断定,他就是长公子刘昉。至于为何没死,为何会改名,以及所有的原因全都在这张信笺之中。此信笺乃是‘水镜先生’亲笔所写,绝无有假,也是我与士元二人从无忌身边刚刚取来的,特来交给汉王验证真假。”
刘备急忙忙的打开信笺,上面写道:“刘皇叔拜启曰:德操心知命不久矣,特让无忌效命于刘皇叔,与其说是效命,倒不如说是让无忌认祖归宗。无忌本名刘昉,乃刘皇叔亲子,若非与令公子见过一面,德操亦不能相识。”
“当年沛城之乱,刘皇叔撤退之时,却丢下他们母子二人,某夫人自杀身亡,公子却未死,甚至与德操相遇。德操知晓公子乃是刘皇叔之子,本欲亲自送至皇叔处,却不想无忌对其父抛弃他们母子独自逃走,心有怨恨,宁可一死也不愿归来,德操不愿看见其小小年纪在外漂泊,便收留在身边,后更是将他改名为‘司马无忌’,还请刘皇叔谅解;本想悉心教育此子成才,待日后此子怨恨消除后,再让他回来与刘皇叔相认。”
“十年栽培,无忌终有所成,故而让他前往与刘皇叔相认。德操知晓此子脾性,就算是遵从德操命令,前往效忠于刘皇叔,也不会与之相认,更不会承认自己的身份,德操料定无忌必会有劫难,特意留下此信笺,以此为证,让无忌认祖归宗。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