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向辽朝学习的东汉末年—宫分军第(3/4)页
的提问,立刻站出来回答道:“主公真是博学多识之人,这套制度原来的版本当中,的确是如此称呼宫分军的,什么彰愍宫,兴庆宫,便都是这样来的。”
另一边的恩斯特·阿贝也站出来回答道:“欧洲站迅速当中,也的确用宫来称呼十二星座。不过,这也仅仅局限于黄道十二星座,至于其他的星座,却是不这样称呼的。主公你不会准备,用西方星座的名字,我还称呼您的宫分军吧。”
这位仁兄不仅回答了苏宁的问题,甚至还拍到了苏宁的想法,苏宁对此显然是十分高兴的。他可不在乎什么欧洲占星术当中的惯例,既然宫这个字,可以称呼黄道12命宫,那用它来称呼全天88个星座,又有什么问题呢。
于是苏宁就当着在场许多天文学家的面,发布了他第一道关于组建宫分军的命令。
“现在我宣布,走进我们的第一之宫分军部队,我称之为牧夫宫!他的驻地应该在酒泉郡的玉门县附近,他们的任务将会是守卫我们的西大门,并同时在当地开展农牧业种植和养殖产业。”
这个命令已经下达,在场终于有人不淡定了。荀彧等人自然是相当反感苏宁的这个决定,因为他竟然用西方蛮夷的名字,来命名自家的军队,这在讲究华夷大防的古代中国,当然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他们甚至为此做好了出声反对的准备,也要知道,在之前的那些事情里,即便苏宁的做法涉嫌谋反,甚至事实上已经准备脱离朝廷的控制,但他们也没有因此而出声,不过这件事情涉及到华夷大防,对他们来说,或者说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完全可以责之以大义,狠狠的打击一下苏宁的嚣张气焰,所以,他们有胆力站出来说道一番,可惜的是他们还没有把话说出来,就看到有人比他们还着急的蹦了出来。
英国女天文学家玛格丽特-伯比奇以及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先后跳出来,试图阻止苏宁的这道命令。他们两个人说出来的理由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应当尊重他们欧洲人的传统文化,毕竟在这个东汉末年的凉州,他们属于客居远方的人,只有当是给他们这群客人一点点安慰好了。
然而,苏宁这位皇汉主义者,显然对他们的玻璃心不屑一顾。
他立刻筹集自己的嗓门,将刚才的命令重复了一遍。并且还准备拿出纸笔,将他以书面的形式下发。
看到这一幕的众人,无不面色尴尬,最后还是在众人当中威望颇高的阿基米德,以及在苏宁这辈人心目当中被奉为科幻巨匠的阿西莫夫,一直站出来劝说苏宁,不过他们的理由,苏宁连听都没听,直到两人实在没有办法将无奈的目光看向了苏宁最近颇为信任的,章楶章质夫。
浦城章家的子弟,可不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色而改变自己的立场,要知道他们可都是一群有个性,也有骨气的家伙。如果按照古希腊人的标准,这群人应该属于古典版本的犬儒,这里请注意,古典版本的犬儒,并不和现代意义上的犬儒相同,现代意义上的犬儒是一群没有经历过太多社会,却把社会想象的极其黑暗的伪愤青,他们经常会呵斥社会的流俗和弊病,慨叹社会的不公与黑暗,但他们并不积极的寻求解决方案,而且很多观点比较片面,且并不建立在任何实证甚至经验的基础之上。
而古典版本的犬儒,都是一群行事乖张,但却十分值得信任的家伙,他们的行为往往会引起别人的侧目,甚至非议,但他们的原则与骨头,善良与秉性,都能达到一个极其夸张的极端,这种人往往被称作茅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然而,他们总是用自己骨感的灵魂,将那些凶残的执政者咯出毛病来!
所以即便他在被召唤出来之后,就知道这两个人在召唤者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当然是他还是不准备给他们这个面子。
不过他的这个举动,却引起了一个前辈的不满,这位仁兄就是安定先生胡瑗。
他自从被召唤以来,就十分注意与各方的人物打好交道,如今见到自己的后背,与两位重量级的人物闹出不愉快,自然心中十分着急,不过,他的解决方案可不是硬逼着自己的后背低头,而是亲自出手解决掉两位重量级人物所担忧的事情,只见这位仁兄向前迈出一步,然后对苏宁恭敬的说道:“启禀主公,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此时的苏宁还在郁闷的气头上,听到他的这句问话,其实非常想说出一句,给老子憋回去!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把这句脏话说出口,而是非常绅士的对这位仁兄说道,不妨请讲。
安定先生胡瑗自然愿意抓住这个机会,于是他开口问道:“不知道这个新成立的宫,会以谁为他的军事长官呢?而这个军事长官,又该领受怎样的职务呢?”
苏宁听到这个问题,不禁皱起了眉毛。军事长官的人选问题,其实并不值得他担忧,虽然他手下的将领,此时远远比不上曹操赤壁之前的数量,但只要他有召唤系统在,良将千员的壮观场景,早晚会出现在东汉末年的土地上。到时候他应该担心的,不是没有足够的将领可用,而是没有足够的职位给他们。
反而是这个军事指挥官的职务名称,比较让苏宁在意。按照辽朝的规定,斡鲁朵军事指挥官应该被称之为钤辖,但这个名字在表层意思上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什么人才有资格在长城的领地上提起管辖的辖字,那当然是朝廷的人,然而他苏宁任命的宫分军首领,是朝廷的人吗?如果是的话,那苏宁还搞出这一套做什么?
这样说来,送点就需要为宫分军的首领们换一个名字了,可是用什么名字好呢?他不禁又讲自己询问的目光,看一下安定先生胡瑗。
胡瑗的反应非常之快,只听他说道:“这样的职位,权力如此重要,足够节制一路兵马,而且听主公的意思,还有军政知识都要管理,这让我想起了节度使一职。”
节度二字,虽然也会引起朝廷的猜忌,但这个使字,便能够解释得非常清楚,你是谁派出的使臣?是朝廷的吗,不,是苏宁的。
既然是苏宁派出来的,那么这个节度使管理的当然也就是他的私人部曲,按照大汉朝廷当时现行的规矩,这种事情朝廷是懒得管的。
于是事情就变得简单下来,每一个宫的宫分军,都会有他们对应的节度使来执掌,不过,宫这个字,往往意味着皇帝的后-宫,而后-宫与节度使这三个字联系在一起,怎么看都有一种要颠覆皇朝,或者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