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将会分别归属大都督府中的总监军部和独立的军种总部,军人涉军刑事犯罪行为由军事司法机关负责。
文选清吏司,自然是要保留的,兵部依旧保有对中下层武官的人事权力,不过只是有限制的职位调动权,也就是负责将领在军种系统内轮换,这个权力,目前还掌握在皇帝手里,文官们也是看不到的。
理所当然的,不用多说,高级武将的人事任免权力,直接掌握在皇帝手里,兵部只有建议权。
把这些改制计划都公布后,朱皇帝很快说出了对兵部的加强计划。
“营兵后勤补给目前没有统一的领导,主军有管粮郎中负责,客军虽由兵备、守巡道等员负责,实际却时常不能顾及,朕深为忧虑,因而想在兵部新设一后勤司,统一管理全队作战后勤。日后将相机于京外各要害处,设立后勤司仓库,负责接收、存储和分发粮草、弹药和武器等一切军需后勤物资。”
在座的都清楚客军补给困难这个大问题,对此自然是赞同的,作为兵部尚书的熊廷弼更是清楚,这是进一步加码了兵部的权力,这个后勤司,比起职方司,权力一点都不小。
于是熊廷弼的脸上立刻就浮现出了笑意,这一下,兵部对是否发动战争的话语权,就又大了不少。
也只有汪应蛟有些不满,管粮郎中属于户部外派人员,他的权力又被砍了一刀。
这一系列的改制,朱皇帝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军事司法有其专业性,设立专业的军事司法机构,加强军事司法建设当然是必须的。军官战功和基层军官评级,这也是专业性很强的内容,由文官负责是极为不负责任的。
总的来说,他还是维持了文官政府控制军队后勤以及人事权力的现状大体不变,现代国家大部分都是这样运作,文官政府控制军队,这个大前提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宋明完全是搞得走火入魔,让文官直接兼职统帅,才出了大问题。
这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并不是一道圣旨下去就可以完成的,他自然还得做很多的功夫,还要花很多的时间才能在人才储备几乎没有的大明把这些都落实。
朱皇帝也很清楚,大明的军事建设,也不是搞出一套严密的制度,就万事大吉的。制度从来不是万能的,后世被某些人吹上天的灯塔国,其国防部里头天价的手纸,论亿算的去向不明的资金,都一样没人敢真查。
大明现在是腐朽透顶,制度看起来烂极了,但在国朝初,这套制度不一样很好地击退了蒙古。
在他看来,一个基本上在进步的大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制度是人定的,它总是有漏洞的,大环境出了问题,制度再好,也一样没有什么用处。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