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节 纠纷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枪还是褐贝斯,这种枪历史上英国人使用了两百年,1722年就制定了标准型号,是一款成熟到烂大街的滑膛枪。

    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国人制造了30万支这种步枪,美国独立之后,积压了大量库存。印度东印度公司目前只有三万左右的正规軍队,完全消化不了,而且东印度公司也没有消化的动机,因为东印度公司自己也能够生产。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英国人将褐贝斯进行了无数改进,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特征变化不大,东印度公司也有自己的改进型,但以东印度公司的德性,他们改进的方式是大量缩减零件,缩短枪管,目的是节省成本,东印度公司的改进型,则被称作印度款。

    这种印度款褐贝斯,因为价格低廉,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政府大量采购,一度生产了160万支。由于在英国境内生产枪械的原物料供应不稳定,甚至改委托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大量制造,以便与拿破仑帝国进行战争。

    但褐贝斯再烂大街,他毕竟是武器,周琅之前还担心东印度公司不会出售,哪怕这是一笔好买卖。所以小心谨慎的周琅,没有让谢清高直接向东印度公司采购,而是拜托亨利皮特利用私人关系进行采购,因此这次是印度东印度公司的船队送过来的。

    他们还送来了亨利皮特的信,皮特在信中解释,认为中国{东印度}公司完全没有必要打造自己的武器生产体系,那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投入。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拥有完备的武器生产体系,完全可以满足中国公司的需求。

    在信中亨利皮特还回复了周琅对他的一些询问,比如东印度公司的东方政策问题,他告诉周琅说,东印度公司新任总督约翰·肖爵士开始施行新的政策,叫做不干涉政策,一改之前康华利的大刀阔斧,对内不进行改革,对外不进行扩张。

    历史上,这个约翰爵士,在印度任职的五年间,基本上没有大的行动。

    他的前任康华利在印度进行了内政改革,禁止了职员的私人贸易,商业化柴达明尔制度,让许多富裕的商人取代了过去的印度封建领主取得了包税权,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培养了一大群忠实的拥趸;对外进行扩张,打了三次迈索尔战争,大大扩张了东印度公司的领土。

    约翰爵士的继任者,理查德·韦尔斯利就更崇尚扩张政策,此人任命他的弟弟名将威灵顿,打了第四次迈索尔战争,彻底消灭了迈索尔王国,打了三次马拉特战争,彻底消灭了马拉特联盟,基本上完成了对整个印度的控制。

    前任和后任都是扩张主义者,围堵这个约翰肖在任期间,几乎没发动过任何战争。

    但这些历史周琅并不清楚,他连中国历史的细节都还弄不清楚呢,枉论印度了。

    他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判断,但目前的情况,还无法肯定这个约翰肖是真正打算采取保守主义政策,还是战略性的在印度保守,好消化康华利扩张的那些胜利成果。如果是后者,那么约翰肖就有可能在印度采取保守政策,反过来会将东印度公司的力量投射道中国来。

    如果是后者,对周琅来说可就太不利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一旦将目光投射到中国,首当其冲的不是满清朝廷,而会是自己,东印度公司肯定会想办法加强对中国公司的控制,以便以最小的代价在中国地区取得立足点。

    唯一的利好是,东印度公司没有觉得亨利皮特为周琅采购步枪,如果约翰肖真的有向中国扩张的打算,他就不可能继续增强中国公司的力量,要是换成康华利的话,那么恐怕不是卖两万只步枪,而是派两万軍队过来。

    但出售武器,也不完全就意味着约翰肖就真的坚定实施不干涉政策,连中国都不干涉,也有可能是亨利皮特的影响力发挥了作用,约翰肖刚到印度,不愿意也不敢像康华利那样,过于损害有影响力的股东和职员的利益。

    能让周琅确信约翰肖是真心施行不干涉政策,就要看他如何对待马嘎尔尼跟广州地方官府的外交冲突。

    马嘎尔尼已经到了广州,现在肯定已经开始跟广州官府交涉,希望完成换约,而广州官府当时签署协议完全就是为了忽悠,总督关防大印都是假的。而且广州地方官府根本就没有权力跟东印度公司签订任何条约,但这点马嘎尔尼并不清楚,因为马嘎尔尼在北京的时候,多次希望跟中国派出的接待官员进行商业谈判,可那些官员都推脱让马嘎尔尼去广州跟粤海关谈,说是大清施行一口通商,通商事宜归广东地方管理。

    事实上这就是推诿,两次鴉片战争的时候,英国人也遇到这种情况,派代表去了天津,天津让回广东去,哪怕最后条约签订了,英法联军想去北京换约,清廷又派钦差大臣在上海拦截,想把他们拦回广东去;到了天津,僧格林沁也不允许登陆,最后发生了炮战,导致了战争的扩大,最后闹到圆明园被烧毁。

    马嘎尔尼可不懂满清官场这种推诿的作风,他在北京听说要跟粤海关谈,到了广东后,粤海关不愿意谈,后来在他兵临城下之后,对方又愿意谈了,北京人让他跟广东谈,广东人又敢跟他谈,马嘎尔尼还以为广東地方真的可以代表满清朝廷进行贸易谈判呢,就像东印度公司在东方可以代表英国政府跟各国进行外交和商业谈判一样。

    结果糊里糊涂,被满清官员用一份草约给打发了,马嘎尔尼兴高采烈的带着这份草约,返回印度,找信任总督约翰肖批准后,立刻就在夏季返回广州。

    可他得到的,不是广州递交到北京,经过乾隆批准的条约,而是广州地方官府的又一次推诿,他找不到人跟他交涉,接见他的只有那些商人,只有十三行的蔡世文,见不到一个官方人物。

    蔡世文说话也是模棱两可,一问三不知,一提要见总督,要见海关监督,对方就三缄其口,借口大人们都很忙,暂时没有功夫接见使者云云。

    广州官府这一套忽悠组合拳下来,打的马嘎尔尼晕头转向,他实在是不敢相信中国的政府对待外交条约如此不慎重。

    时间一长他摸清了情况,他当时不认识总督的关防大印,可这件事本身不是什么秘密,总督关防是重要的凭证,每一任总督调动,朝廷都会将大印复印件下发地方,让大家辨识真伪特征,以防有人仿冒。

    所以随便找一个官面人物,基本上就能确认大印的真假。

    最先怀疑草约真伪的,是东印度公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