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百工匠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6章 青五色第(2/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出现这么一个尴尬的局面。

    永乐还做了一件大事,在南京建了报恩寺和报恩寺塔,可惜现在塔不在了。报恩寺是永乐为纪念他的父母而建,父亲就是朱元璋了,母亲是他的生母马皇后。报恩寺塔则是永乐按照皇宫的标准去建的,用了16年的时间,是座白琉璃塔,九层八面,78米高,也相当于25层楼那么高,非常巨大。可惜在1854年,人为地毁于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把它炸掉了,非常可惜。

    永乐为建报恩寺和报恩寺塔,所动用的材料是我们不能想像的--用青花做地砖。今天装修房子,买的所有瓷砖都是为家装烧造,没有人敢用青花瓷,成本巨大,不能承受。但永乐就烧了青花地砖,每块砖大概都有二三公分厚,非常漂亮。这种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为人所知,每个人看到那砖的时候,都觉得那是一个残器,像一个盘子的中心被切下来了。砖上的图案也不完整,因为每块砖都是局部图案,只有拼接以后才能变成完整的图案。单看一块砖,往往就误认为是残器。古今中外,用青花作为地砖,目前已知的只此一例。

    明朝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对报恩寺塔有这样一段描述,他说:“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张岱是明晚期的人,当时这塔还在,矗立在长江边上,所有来往的船只都能看见。今天这座塔如果还在,将是全国非常重要的旅游景点,可惜毁于15o年前。

    我早年逛天津古玩市场的时候,有一个老乡摆地摊,他从书包里就拿出这么一块地砖。他刚拿出来,我就看见了,我一把就接过来了。我问:“你这个多少钱啊?“他说:“2oo块。“很痛快。然后我就知道了:他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那时大家已经知道永宣瓷器很值钱了,但不知道这么一块方方的东西是什么。我说:“1oo块吧。“这是一个原则,就是无论多便宜,一定要砍价,这是给对方一个心理安慰。你要说:“2oo块我要了。“他肯定想自己卖低了,心里会很难过。为了让对方舒服,一定要砍价。他说:“不行。““那15o。““不行。““18o。“他还说:“不行。“我说:“那好,我给你2oo块。“

    我为什么反复跟他拉这个锯呢?让他确认他所说出的价格。我说一百、一百五、一百八的时候,他都反复说不行,是确认二百这个价格。如果我说:“二百块,还行,挺便宜的,我要了。“他可能就会说:“哎呀!我弄错了,不是2oo人民币,是2oo美金。“你马上就买不到了。所以要学会讨价还价的技巧,不仅是为自己高兴,也是为别人高兴。

    收藏的时候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反应要快。我现在都能清清楚楚地回想当时的情景,就是老乡从书包里一拿出东西,我就接过来了。旁边围了很多人,我动作稍微慢一点儿,有人比我手快,东西就永远不是我的了。那么,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个决心还是来自于你的知识。我为什么能够在那么多人拿出那么多东西的时候,全都不激动,而看见这块砖就激动,一把就拿过来?就是因为我有这个知识。所以在收藏中,关注逝去的比关注现在的更为重要。

    永乐官窑近年在景德镇珠山大量出土,珠山就是当时御窑厂的所在地。永乐瓷器中最负盛名的压手杯,反而未见出土。先解释一下压手杯,碗形,大小搁在虎口的位置上正好。由于胎比较厚,分量比较重,有沉重感,所以叫“压手杯“。带有确切“永乐年制“款的永乐青花压手杯,全世界只有3件。我前些年在江苏电视台做节目,现场有很多观众拿来东西鉴定。有个人拿了一件青花压手杯上来了。我跟他说:“全世界带有年款的压手杯,仅有三个是真的,你这是第四个。“

    我想,一般人都能听懂这话是什么意思。但他听不懂,他说:“对,我这就是新现的一个。不仅一个,书包里还有一个,第五个。“全世界倾国家之力,6oo年的时间才找着三个,他那儿就有俩。这么难得的瓷器,我都只能隔着故宫的玻璃看,他怎能兜儿里揣着俩呢?妄想是收藏的一个大忌,很多人是妄想。一个人在执迷不悟的时候,听不懂别人说的话。比如我说:“你这是第四个。“我就已经暗示他东西不真了,但他听不出来,他觉得就是那三个以外又现了第四个。这是一个通病。

    永乐瓷器中有很多特点与郑和下西洋有关。我们都知道郑和七下西洋,有的史书上也说八下西洋,不管他下了几次,反正他去了西洋。郑和跟我同姓,原名叫马三保,人称“三保太监“。他是云南人,被永乐赐姓“郑“。郑和从永乐三年起就开始下西洋,最后一次已经到了宣德时期,到达了亚、非3o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多史学家认为,永乐皇帝让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寻找建文皇帝。因为永乐皇帝这件事办得不光彩,攻进南京城的时候,建文皇帝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所以他一定要找到建文皇帝的下落,毕竟说白了那是真皇帝,要回来的话也不太好看。此外,下西洋还有部分经济目的。再有就是炫耀,大明朝国力强盛,一定要炫耀。今天的阅兵式都是炫耀,国力强盛时才能搞阅兵。

    炫耀是农耕文明的一个局限,农耕民族就愿意炫耀。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文明的国家,今天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愿意炫耀的特征。过去家里买一辆新车,买一台新电视,都愿意跟人显摆。《明史·郑和传》上记载得很清楚,当时郑和的宝船非常大。为什么叫宝船?因为押送了很多宝贝。宝船长44丈,阔18丈,相当于长约132米,宽约54米,是非常大的船。据说排水量可以达到一万多吨,主船上有九根桅杆。郑和一次下西洋,出行有27ooo多人,出去就可以打仗。后来有的书上写得非常夸张,说那船肚子里可以搁进四个太和殿。

    郑和返程的时候,带回大量下西洋沿途看到的各种文化。这时,就可能把大批波斯纹样带入宫廷,用它来做样子,烧造瓷器。永乐时期,明朝与中东波斯的贸易,可能是导致永乐瓷器波斯器型、纹样众多的一个原因。比如扁壶、花浇,一看就不是中国人常用的东西,而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给瓷器带来的第二个影响,就是苏麻离青,也叫苏泥勃青。听个词,不懂的人会觉得不知所云。其实苏麻离青是烧瓷器的时候往上画的染料,通俗地说就是一种染色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