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仕途风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仕途风流 第180章 收获季节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天晚上,晓云说了个笑话,说是广州某医院的一个女护士,晚上在某公园被人了,次日晚上,公园里的护士突然多了起来。

    次日一早,杨帆带着林顿,直接奔着野兔岭乡就过来了,这也算是一次突然袭击吧。到了地方,余凤霞领着一干手下,陪同视察了几个村子的情况。正如上次余凤霞会议上说的那样,野兔岭乡在药材基地的建设上,已经基本赶上其他乡镇。

    其中野兔岭乡还修了一个全区占地面积最大的栽培室,余凤霞重点领杨帆进去看了看。相关的技术人员介绍,这个栽培室的技术都是从以色列引进的,电脑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三个月就能收成一茬药材。

    视察结束后,杨帆从栽培室内出来,站在门口的时候,突然停下,颇为感慨的说:“纬县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的走因地制宜的道路,我们的本钱是大山,是青山绿水,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去破坏老天爷给我们的本钱啊。”

    野兔岭乡的乡长江青山,听到这个话的时候,眼皮跳了几下。他是江心荷不出五服的堂兄,昨天晚上江心荷去找杨帆,就是收了他的好处,前去找杨帆探探风头的。

    现在杨帆说了这些,目光转了一圈,虽然不是针对江青山的,但是这家伙还是做贼心虚的把头低下了。当然,低头的不止他一个,还有两个副乡长。

    余凤霞上来,目光露出敬佩说:“杨书记真是高瞻远瞩,解决了经济林产品的销路问题,引进了药材基地,单单是这两项,就大大的拉动了本乡的经济指数。”

    杨帆笑着摆摆手说:“这是职责所在,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最近我仔细的看了看地方志,发现野兔岭乡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我看这也是一条值得考虑的发展道路嘛。”

    余凤霞倒是没想到,杨帆在煤窑的问题上,只是轻轻一点就转移了话题,心里纳闷的同时,只能顺着杨帆的话题说:“是啊,我们这有个牌坊村,解放前有个节妇村的称号,牌坊村对面的小山岭上,还有一个明代修建的庵堂。据说,庵堂是专门修给当年那些守节的妇女诵经朝拜用的。”

    杨帆其实也就是随口一提,本打算扯两句,然后把话题绕回去,大谈环境和经济发展方向的,然后狠狠的敲打一下那些惦记煤窑的人。谁曾想给余凤霞这么一说,杨帆倒是来了兴致了。

    “哦,那我倒是要去看一看,没准这就是一个旅游景点呢。”

    杨帆说要去看看,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余凤霞驱车在前带路,杨帆随后,在山间的土路上行驶,从车里往外看,远处都是青山翠绿,说得好听一点就是风景宜人,说得难听就是穷山恶水。

    前方的道路上,出现了沿着一条道路一直延伸的牌坊群,道路的尽头隐约可见一个山谷中的村庄。前方的车辆停下,杨帆下车时,余凤霞和江青山已经等在边上。

    “这就是牌坊村,这一路13座牌坊,都是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树立的。其中10座牌坊,是为了表彰贞洁烈妇树立的。”

    随着余凤霞的介绍,杨帆望着这一路的牌坊,不由心生感慨说:“每一座贞洁牌坊下面,都埋葬着一个曾经活脱脱的女性。可笑的是,树立牌坊还要皇帝的批准。在古人看来,能够树立牌坊,代表着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是流芳百世之举,也是人生最高境界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路走过去看看吧。”江青山讨好的问了一句,杨帆一看是他在说话,不由得脸色一冷,淡淡的说:“算了,就不仔细看了,去那个明代的庵堂看一看。”

    庵堂就在几百米外的一个山坡上,一条窄窄的山路蜿蜒而上,山坡上种满了松竹,青石砌成的阶梯有些年代了,有些阳光照不到的阴翳所在长了片片青苔。一路上很多阶梯已经破败了,青石阶梯脱落,好一段坏一段的。

    步行约五百米后,一座竹林之间的庵堂出现在面前,庵堂前有一块人工开出来的院子,两边还种了桃树。站在庵堂之前,看见“翠浮庵”这三个字的时候,杨帆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都说文人缺德,一支笔下写出来的东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当今的文人无行倒是大当其道。曾经以为“翠浮庵”是凌初杜撰的,没曾想今天看见真的了。(注:一个YY的设计,在此向凌前辈道歉,没有诋毁的意思。)

    站在院子里,看着“翠浮庵”三个字,杨帆想到的是“闻人生野战翠浮庵”,想到的是春情荡漾,一见钟情后就追上帅哥的小尼姑,想到的是庵堂里那一票放荡的女尼,想到的是那个小沙弥不敌两个“中年老阴”,没几年就挂掉的故事。

    杨帆很容易就想到了自己的身上,不觉微微的伸手擦了擦汗。林顿微微一笑,递上一瓶矿泉水,杨帆接过时,见林顿一脸的诡异,晓得这位也是看过《二拍》无删节版的主。

    这个时候杨帆突发奇想,有这个庵堂的存在,对面的那些贞节牌坊,又有几座是不含水分的呢?很多时候,庵堂和庙宇,在古文人的小说中,就是秽之地的代名词,没准在几百年前,这座庵堂里的众多难熬的夜晚里,发生过许多山野情事也未可知。秦钟不就在庵堂里偷了小尼姑么?还被相好的抓了现行。(呵呵,调侃两句,以博一笑。)

    不能往下想了,杨帆咳嗽两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后,点上一支烟,装模作样的四下看看说:“这个地方,修一修,完全可以开发出一个旅游景点。照我看,你们乡里,完全可以和村子里联合起来,搞一个农家乐的旅游项目,这一带有山有水的,可以搞的项目很多,比如自助烧烤,野外宿营。”

    余凤霞作为乡党委书记,首先想到的是领会领导的意图,然后想到的才是这个提议会给乡里带来什么好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旦搞起来了,游客到了这里,钱也就跟着来了。

    不过,余凤霞还是有顾虑的,所以微微思虑了一番,这才接过杨帆的话说:“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啊,乡里资金也紧张,不能盲目上项目吧。”

    这个话,让身边的几个乡干部都露出惊讶之色,心里都觉得余凤霞傻乎乎的,有点不识抬举的意思。年轻的区副书记,怎么可能会替乡里考虑困难呢?你先答应下来,拖一阵子,实在拖不过去,装装样子搞一下就是了,当面质疑领导,这不是蠢是什么?

    偏偏杨帆没有表示出任何的不快,反而露出赞许的表情说:“余书记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