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朝清羽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欺之已方。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紧要关头,王团练的威胁、慈音的出现,都成为可有可无的插曲。

    秦桧来筠州的头一天就把常平仓的建筑图弄到手,这些天去常平仓闲逛没有十次也有八次。有死奸臣负责放火,可以提前庆祝箱州常平仓的末日。

    至于程宗扬自己必须赶在筠州常平仓被毁的消息传到宋军大营之前,回到江州和孟老大、小狐狸一起面对宋军可能采取的激烈攻势。

    “草民程宗扬,见过滕大尹。”

    程宗扬来之前,原本想着见到官就叫声“大人”。秦桧一听,赶紧交代这位不懂礼节的家主,无论汉晋还是唐宋,“大人”都是儿子对亲爹的称呼,千万不能乱用,家主恐怕以前就常被人笑话。

    对于滕甫来说,直接的就称“知州”,文雅的称“大尹”,以滕甫担任过御史传承,自请外放做州官的身份,叫声“州牧”也不为过。

    滕甫点了点头。“坐。”

    程宗扬没想到滕甫会亲自接见他。滕甫是一州之主、文官首领,自己只是个外来商人,能递一份书信进去已经不错了,可滕甫看过信便让人召他在花厅见面。

    滕甫敲了敲信笺。“字写得不错。”

    程宗扬笑道:“不敢掠美,是秦会之的手笔。”

    “会之是个人才,不但写得一笔好字,经义也是极精的,处事又干练。如此人物却做了商贾……”

    滕甫摇了摇头,“野有遗材,宰相之失啊。”

    当着自己的面夸自己的手下,这墙角挖得太直接了,程宗扬只好来个笑而不言。

    “不过论起仁厚,”

    滕甫话风一转,“会之却是不及你了。”

    “大尹谬赞了。”

    “你信上说粮价高昂、本金不足,准备还乡再携来钱款?”

    “是。在下初来箱州,粮价每石不过三百铜铢,如今已经涨了一倍。铺中虽然尚可支撑,不免捉襟见肘,恐怕有负大尹所托,才要回乡一趟。”

    滕甫叹道:“也是老夫强人所难。你既然是做粮食生意的,依你之见,粮价是否还会再涨下去?”

    程宗扬明白过来,滕甫肯接见自己是因为担心粮价。毕竟他是一州的父母官,粮食高涨关系到州中的民生,不容他不关心。

    “粮价高低,在下不敢妄言,不过如今粮价高涨,根子还是在于去年的秋粮欠收。在青黄不接的时节一有风吹草动,粮价立即高涨。”

    秋粮欠收是因为贾师宪推行方田均税法,风吹草动是贾师宪擅自兴兵,人心动荡。贾师宪身居高位,如此倒行逆施实是误国之辈!滕甫心里怒气难平,面上却不肯露出来,只点了点头。

    程宗扬继续道:“大尹心怀黎民,数次暗访粥棚,又兴建粮仓供应饥民。在下虽是商贾,但仁义之道,匹夫有责。”

    “好,好!”

    滕甫赞许几声,问道:“听说你的粮铺在今日收购粮食的价格,已经是每石六百铜铢?”

    程宗扬按着编好的说词道:“在下是外来商人,每日施粥用粮极多,除了提价收粮,没有别的门路。但在下与大尹有约在先,粥棚要一直常设下去,直到所有民夫还乡。市面粮价四百铜铢,我便用五百铜铢收;市面五百铜铢,我便拿六百铜铢收。为保证外来的民夫和城中的饥民有口饭吃,在下即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程宗扬这番话只能骗鬼,他与秦桧对滕甫的看法一致,这位知州虽然品行高致、学识精深,但对经济一无所知。

    换成其他商贾立刻便猜到程宗扬挑动粮价上涨是不怀好意,但滕甫是行事方正的君子,正是“君子欺之以方”。

    粮价上涨,不得不高价收粮——这也是因为程宗扬有施粥的先手,换成另外一家带头涨价,滕甫肯定会起疑,但程宗扬说出来只会让滕甫大为感动:程记粮铺只收不卖,收来的粮食都施粥,维持地方稳定,又从哪里赚钱去?

    滕甫感叹良久。“只是亏了你了。”

    程宗扬笑道:“施粥再久也有个了结的时候。在下在筠州的生意却是打算常做的。不瞒大尹,那天在城外许诺粥棚一直设下去,实是在下一时冲动,事后也有些后悔。只是没想到大尹微服亲至,又建了粮仓给在下使用。能让大尹青眼有加,在下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纵然有些肉痛也硬着头皮做了。”

    滕甫大笑道:“老夫青眼,怎抵得了你万贯家财?”

    “滕大尹名满天下,能得大尹垂青何止千金?”

    “既然你如此义举,老夫也不能让你白做。”

    滕甫道:“便将你施粥用的粮食折成钱铢,老夫亲写箭子为你捐个员外郎的官职。虽然是虚职也算有个身份,往后见着官员,至少不必跪拜。”

    捐官?员外?程宗扬嘴角抽搐一下,想象自己戴着方帽、挺着肥胖的大肚子,走路一摇三晃,被街坊尊称一声“程员外”的可憎模样。

    “……大尹,不合适吧?”

    滕甫道:“朝中文恬武嬉,斗虫玩物之徒尚居高位。何况纳捐只是给你一个官身,并不要你去做官。经商虽然利润丰厚,终究不是传家之计。”

    “斗虫玩物”这句是有所指的,贾师宪自己不检点,也难怪别人讽刺。程宗扬道:“大人一片好意,但在下是建康人。”

    “我宋国亦有客卿。”

    滕甫不容推辞,“工部屯田司掌管官营田地租种,便是屯田司员外郎吧。待你回来,老夫亲自与你讨一份告身。”

    程宗扬推辞不过,只好接受滕甫这片好意。

    程宗扬对这个员外的身份腹诽不已,秦桧听完却是讶然。“员外郎?滕知州真这样说的?”

    “可不是嘛!奸臣兄,帮我想个法子推掉吧。”

    “万万不可!”

    秦桧道:“员外郎不是小官,即便是虚职,对公子将来行事也方便百倍。滕知州一向方正,向来看不起拿钱买来的捐官,况且工部的屯田员外郎不容易买来,多半他是亲自上劄子荐举公子。”

    秦桧解释说,宋国的官员出身最正式莫过于科举,由进士得官。除此之外,还有老子当大官,给儿子挣来的隆补官;靠大臣荐举的荐官;拿钱买卖的捐官。

    捐官对老百姓来说是官,在朝中却是最让人看不起的一种。相比之下,荐官还要好一点。滕甫多半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