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朝清羽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月湖这口鸟气已经憋了十几年,今日终于摆明车马与宋国作对,不禁气势如虹。

    侯玄道:“岳帅留有遗命,要我等以国事为重,无论如何不得为岳帅之事向宋主复仇。岳帅之命,我等自然不敢有违。但宋军打上门来,未免欺人太甚,不给他们一点教训,倒让那些鼠辈看扁了我们星月湖大营。”

    斯明信冷冰冰道:“我记得清楚,岳帅说的是不许向宋主复仇。但当时极力诬陷岳帅的贾师宪、万俟契、夏用和这些小人,难道杀不得吗?不向宋主复仇,他的老婆孩子我们也杀不得吗?”

    王韬说道:“贾师宪、万俟契死有余辜,但妇人孺子之流,岳帅若在,也不会杀之泄怒。”

    卢景道:“岳帅命丧冤狱,哪里还要这些妇人之仁?”

    萧遥逸道:“岳帅未必便死!以岳帅之能,怎么可能被那些鼠辈所害!”

    程宗扬在旁听着,想起谢艺曾经说过,斯明信、卢景和崔茂是复仇派,极力主张复仇,除了岳帅说过的宋主,其他有一个算一个,全部杀尽都不在话下。侯玄、王韬和萧遥逸则认为岳帅并没有死,坚持要找到失踪的主帅。看来他们这些年没少为此争吵。

    孟非卿喝道:“我们在江州打出岳帅的战旗,此战若胜,必定天下耸动,岳帅只要在世,必然会听闻。若岳帅果然不在,此战取下夏用和的首级,也可告祭岳帅的英灵。何必作这些口舌之争?”

    老大一开口,众人都偃旗息鼓,不再争执。

    孟非卿道:“宋军有七万余众,即使把我们能够动用的军力全部算上,也超过十倍。我星月湖大营的兄弟向来不惧刀矢,不怕血战。但这次江州之战,我的第一条军令就是:严禁无谓的拚命!”

    众人静悄悄听着,但孟非卿的第二条军令,让冷静如杜元胜之辈,也不禁张大嘴巴。

    孟非卿缓缓道:“第二条:在必败的局面下,允许投降。”

    徐永呼的站了起来,向孟非卿敬了个礼,然后大声道:“孟团长!我星月湖没有投降的兄弟!”

    “我星月湖大营如今还剩下一千七百余人,我不想此战过后,再少一半。”

    孟非卿沉声道:“你们都记住:你们的性命不只是你们自己的,更是我们星月湖所有兄弟的!如果出现必败的局势,那是我、是侯团长、是斯中校、卢中校、崔中校、王中校、萧少校,包括程少校,我们这些指挥官的责任,与你们无关。你们唯一的责任,就是保住自己的性命!”

    程宗扬目光与月霜一触,后者冷漠地移到一边。孟非卿允许投降的命令明显受到那些尉官的强烈抵制,但侯玄等人都没有作声,默认了自己的责任。事实上这条是程宗扬提出来的,为此还和小狐狸吵了一通,萧遥逸坚持认为投降是懦夫之为,星月湖根本就没这种可笑的生物存在,直到程宗扬说出如果出现必败的局面,责任在指挥官身上,不应该由执行的士兵承担,萧遥逸才勉强同意。

    “第三条,关于军队的补充:各营在十日内,完成三团九营的满员编制。只要加入我星月湖,都是生死同袍,不得有新老之分。”

    这一条同样激起众人的议论,焦点集中在补充的兵员如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星月湖大营,毕竟现存的星月湖军士都是十五年以上的同袍,彼此已经不单单是战友,更是手足兄弟。不少人认为,星月湖应该保持现状,以利于指挥和调动。

    争论中,程宗扬站起身,“我是新来的,姓程,程宗扬,盘江人。有许多兄弟可能都不认识我。我想,咱们营中数千兄弟也不是生下来就彼此认识。大家有的来自宋国,有的来自秦国,有的是世家子弟,有的是光头和尚,都因为星月湖大营的战旗走到一起。如今岳帅虽然不在这里,星月湖的战旗仍在。也许有一天我们战死沙场,难道这面战旗也要随我们化为土灰吗?”

    帐中沉默下来。

    孟非卿道:“程少校说的不错,这面星月湖的战旗不仅是岳帅和我们的,也是天下人的。岳帅曾经说过,他的战旗要让世人都过上太平日子。只要聚集在这面战旗下,不管是谁,都是我们的兄弟。”

    崔茂点了点头,“当年我入营的时候,一个人都不认识。”

    此言一出,便即一锤定音。

    程宗扬想的更远一些,以臧修等人的资历和能力,作一个营级指挥使绰绰有余。如果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支撑,星月湖在扩充五倍的规模下,仍能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劲旅。在岳鹏举的构思中,也许星月湖大营就是他的军官培养基地,可惜这个计划没来得及扩张就夭折了。

    孟非卿申明三条军令之后,接下来是具体的军务。王韬将整理好的江州地图张挂起来,然后逐一罗列刺探到的宋军信息。

    “宋军一共两个大军,捧日军和龙卫军。下面分为四厢,一共四十个军,总计十万人。主将是夏用和,捧日军左厢指挥使刘平,右厢指挥使石元孙,龙卫军左厢指挥使任福,右厢指挥使葛怀敏。”

    王韬道:“宋军前锋主将刘平战死,目前进入江州的是捧日军右厢都监李士彬的四个军。”

    程宗扬努力搜索着自己贫乏的记忆,可还是没想起这些宋军将领。他举手问道:“李士彬是谁?”

    “捧日军右厢都监,被称为铁壁相公。”

    王韬道:“除捧日军左厢还剩七个军以外,其他都是十个军,数量在七万以上。各军将领分别是:捧日军左厢第一军指挥使曹琮,第二军指挥使折继闵,第三军指挥使王信,第四军指挥使王珪,第五军指挥使郭志高……”

    程宗扬又举起手,“有没有韩世忠?”

    王韬看了一下卷宗,“没有。”

    “杨再兴呢?”

    “没有。”

    “种师道、宗泽有没有?狄青呢?”

    “姓种的,有一位种世衡。宗泽和狄青……军指挥使和营指挥使名单中都没有。”

    “林冲呢?”

    程宗扬道:“我记得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禁军教头有数百人,这位林教头倒没听说过。”

    程宗扬还不死心,“杨家将呢?”

    “杨延昭没来,折家倒是来了一个。”

    王韬摊开卷宗,指了指捧日军左厢第二军指挥使折继闵的名字。

    宋军的军指挥使及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