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神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三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铁勒、薛延陀、吐谷浑、党项、契丹、奚、还有回纥、葛逻禄等。都是一个德性,叛附无常,形势好就大掠一番,形势不好望风投降。

    之前回纥就和唐朝爆发过小规模的冲突,算是试探,结果没占到便宜。之后就一直比较恭顺;葛逻禄也是,在高宗时候也和大唐打过,打败之后,不就做了唐朝几十年的雇佣兵么?

    即使我后来为祸北疆六七十年的后突厥,在最初起兵造反时。开始也是势如破竹,后来紧接着被裴行俭接连打败,他们不就开始内乱,之后裴行俭进行招降,突厥不就望风而降了么?若不是后来武后杀俘处置不当,这场为祸几十年的祸乱,其实是轻易就被平定了。

    既然在回纥起兵造反之前,安西北庭军、葛逻禄军、陇右军、河西军、朔方军早就做好的准备,现在形势越来越不利于回纥,回纥自然不会死战到底,到时候自己一道圣旨过去,表示既往不咎,投降免死,对方一定会很快投降,李隆基对此充满了信心。

    众大臣也都点头表示赞同,李隆基继续道:“倒是二十万幽州军一路势如破竹,所过州县望风而降,现在已经打到赵州和冀州。

    天策军虽骁勇善战,却只有一万真正的老兵,其他所谓战兵,农兵,不过才训练三个月之久,如何挡得住二十万身经百战的虎狼之师?

    河东方向,高秀岩率领的大同军攻打雁门关甚急,河东节度使杨光翙被幽州杂种胡劫持杀害,太原尹王承业毫无统兵之能,雁门关朝不保夕,诸卿可有合适的河东节度使人选?”

    韦见素、魏方进、达奚珣等人心里说道,天策府不是举荐了李光弼么,这就是最好的人选啊,不但身经百战,而且智计百出,当初大唐第一名将王忠嗣就说过“它日得我兵(法)者,光弼也”,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啊!

    不过皇帝既然提出来了,那就是否定了李光弼这个人选,他们也就不说话。

    而说到这里杨国忠就一下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好在他一向轻佻,李隆基和众大臣倒也没太在意。就听杨国忠站起来激动地大喊:“陛下,这事全怪天策府,全怪建宁王啊!”

    “哦?”

    杨国忠激愤道:“陛下你想啊,那萧去病和建宁王李倓,明知道安禄山会反,他们提前和安西军封常清,陇右军留守王思礼,朔方军郭子仪打好招呼,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却唯独不提醒杨光翙。

    坐视,甚至有意纵容幽州杂种胡将其劫持,他们好安排李光弼接替其位,其用心不可谓不毒,其手段不可谓不高啊!陛下,我们要还杨光翙一个公道啊,臣请求下旨训斥建宁王!”

    达奚珣已经出离了愤怒,心中大骂:杨国忠这疯狗还要脸么,在幽州杂种胡造反之前,你不也每天都跑来对陛下讲,安禄山必反,安禄山已经开始造反么?杨光翙是你的心腹,自己的心腹你自己不知道去提醒一句么,你这不但是无能,更加是无耻!

    达奚珣和杨国忠有过一个小过节,在去年的时候,达奚珣主持科举考试,杨国忠的儿子杨暄参加明经试。但杨国忠就是一个赌场小混混出身,现在权倾天下,他的儿子又怎么会认真读书。所以基本上就是打零分的卷子。

    达奚珣因为杨国忠一手遮天,惧怕杨家的权势,于是也只得让杨暄及第,但又觉得应该跟杨国忠说清楚,于是就让他的儿子达奚抚跑去对杨国忠说,你儿子虽然不及格。但我还是让他及第了。

    没想到杨国忠却大怒,指着达奚抚的鼻子大骂:“我杨国忠的儿子还怕考不上吗,用得着你们这些鼠辈来卖好吗?”

    等于就是达奚珣讨好了杨国忠还要被他骂,骂完以后达奚珣还必须给杨暄定为前三名。

    达奚珣也是一个有本事的,当时那个气哟,关在家里摔东西,大骂杨国忠鼠狗辈,赌场混混足足有一个时辰,然后出来还是忍了。亲自上门道歉,表示自己做错了,杨暄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取前三名名至实归,杨国忠这才非常大度地原谅了他,没有将他贬谪。

    不过忍归忍,这个仇可就结下了。现在他每次见到杨国忠心里都有些耿耿于怀,不过杨国忠权势太大。达奚珣也就只能在心里腹诽罢了。

    “许是建宁王有他的原因吧,再说幽州杂种胡行此计,建宁王又岂能凡事都事先预料?建宁王此刻正在河北道平叛,并无过错,正应褒奖,又岂能下旨训斥。”李隆基皱着眉道。话中虽然否定了杨国忠,但其实心里却是极为认同,天策府如此机关算计,其心可诛!

    顿了顿,李隆基再次问道:“说说看。谁人可堪重任,担任河东节度使?”

    李隆基也是没办法啊,他十几年不理朝政,说实话除了眼前这几个经常见的大臣,其他文臣武将,他几乎就不认识几个,现在的朝政他也是两眼一抹黑,实在不知道谁能堪当重任。

    几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好说话,杨国忠拿眼神看着韦见素,韦见素连忙把眼神转过,平时听你的,这回可不能给你帮腔;

    于是杨国忠又用眼神给崔光远示意,崔光远只是装作没看见,心说你那两个心腹,就是两草包,平时看家都会闹出乱子,现在可是坐镇最重要的河东节度使去平乱,他们就更不行了。

    见两名心腹都不接茬,杨国忠索性不管了,站起来行了一礼,道:“臣举荐剑南宁远军使杜乾运为河东节度使,而且此刻他人正在长安。”

    “他能堪此重任,守住雁门关,保住河东不失么?”杜乾运是谁,李隆基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就只能求杨国忠一个保证。

    “陛下放心,杜乾运必不负陛下重托!”这个时候,杨国忠也只能死鸭子最硬到底了。

    他当然知道杜乾运在去年和李宓征讨南诏,结果却半路逃跑,但他是自己为数不多可以带兵的心腹,于是也只能尽力保全了。

    杨国忠心中也这样想,守个雁门关,这可与攻打南诏不一样,守个城而已,难道还守不住么?

    殿内沉默半响,李隆基只是盯着杨国忠的眼睛看,杨国忠也就梗着脖子硬挺着,说实话李隆基是知道杨国忠有几斤几两的,对杨国忠的本事和他做的事,实在是很不放心,但他这个时候也只能相信杨国忠了。

    毕竟像杨国忠这样无才无德,毫无威望,甚至有很多骂名,但稍微还能做点事的人,永远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现在自己临时再去倚重一个有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