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神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经营西域记(上)第(3/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介绍安西四镇的位置。

    们知道,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夹两盆,即南边的昆仑山与中间的天山夹着塔里木盆地,天山与北面的阿尔泰山夹着准格尔盆地。安西都护府实际控制的地区其实只有塔里木盆地,即安西四镇,龟兹(今库车,安西都护府所在地),焉耆或碎叶﹑疏勒(今喀什),于阗(今和田西南)。其中前三者焉耆,龟兹,疏勒由东向西排列在天山南支南麓,与塔里木河之间狭长的绿洲带,而于阗则在塔里木盆地南边的一片绿洲。

    三山中的天山南北走向,分北支和南支,好比一个人字向右边旋转90°后的形象。北庭都护府大约就在这个侧倒的人字的一撇一捺的中间部分,当然,在地图上看,还包括天山以北一直到阿尔泰山这片地区,其实实际控制的只有庭州附近,也就是前面所说一撇一捺的中间部分,北庭都护府内容比较少,我们还是主要讲安西都护府。(在地图上看安西都护府包括整个西域和中亚地区,河中,吐火罗等。因为它们都接受了唐朝的册封,但唐朝并未实际统治过它们,所以我认为的安西都护府只有安西四镇,即塔里木盆地)

    二、河中粟特人昭武九姓

    安西四镇最西端的是疏勒镇,疏勒再往西是葱岭,也就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葱岭以西,咸海以东,一南一北两条大河,这两条河流经的区域和两河夹在中间的泽拉夫尚河流域这片肥沃的绿洲之地就被称为河中。前面介绍河中的时候就有过介绍,不再赘述。

    我们以安西四镇和河中地区为其他势力所在地的地理参照物。

    三,其他势力所在位置

    大食出场的只有呼罗珊省,呼罗珊的位置在河中地区的正南偏西一点。当时呼罗珊的首府叫木鹿城,就在安国首都布哈拉的正南方不远处,所以安国受大食迫害最严重。说白一些,呼罗珊(大食)和安西四镇分别是河中昭武九姓,一南,一西的两个邻居,只不过和西边的安西四镇隔了个世界屋脊葱岭,而和呼罗珊则是一马平川,夕发朝至。河中粟特人西边也有个邻居叫花剌子模,也被大食占领,河中北边的邻居则是突骑施。

    河中地区的北边就是突骑施,突骑施的核心地域则在楚河流域,楚河又叫碎叶水,位置在河中东北方向,天山南支北麓一条狭长的峡谷地带,叫做碎叶川。碎叶川的东端有碎叶城,曾是安西四镇之一,719年让给突骑施苏禄,而西端则有怛罗斯城。怛罗斯城原属突骑施,后突骑施反叛,被唐朝连同拔汗那攻取,后来不知怎么就归了石国。

    在说一点。丝绸之路分南边两线,北线走碎叶川,经碎叶城到怛罗斯,然后再至康国安国。南线走疏勒,翻过葱岭至费尔干纳(也就是拔汗那),然后再至康国,安国。当时高仙芝在龟兹整军要去打怛罗斯,可走南线也可走北线,但北线要先往东绕过天山南支,然后再沿碎叶川一路向西经过碎叶一马平川就可至怛罗斯。可因为当时碎叶城害驻扎着敌对的黄姓突骑施和其他原因选择了走南线。

    中亚地区另一支主要力量吐火罗也河中地区的南部偏东,后吐火罗被大食侵占,国土越来越小,其地理位置也就越来越偏东,到怛罗斯之战的时候,河中地区的整个南边差不多都是大食。也就是说突骑施和大食就想三明治的两块面包一北一南夹住了中间的河中地区这块牛肉。不过这时候突骑施已经逐渐衰微,后来逐渐被葛逻禄取代。

    下面介绍葱岭和葱岭东边势力。

    前面说了葱岭东边就是疏勒镇,疏勒东边是其他安西三镇,安西四镇所在塔里木盆地等于被北面的天山,南面的昆仑山和西面的葱岭给围住了。

    葱岭上其实也有国家,就是小勃律,小勃律的位置正正卡住了安西军西进河中的道路,也挡住了吐蕃绕过昆仑山,取道葱岭攻击安西四镇的道路。所以小勃律成了唐与吐蕃争夺的焦点,在怛罗斯之战前,小勃律被迫臣服于吐蕃,还娶了吐蕃的公主,站队在吐蕃那一边,后被高仙芝率军攻破小勃律全境,俘虏了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至此唐打通通往河中的通道,雄心勃勃意欲经营河中。

    然后是吐蕃的位置了。吐蕃的位置其实大家应该很清楚,就是青藏高原。问题只有一个,吐蕃进攻安西四镇为什么要走葱岭。

    前面我们也说了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夹两盆,昆仑山在最南边。昆仑山和其他山脉围住了塔里木盆地。那么同样的,昆仑山也挡住了吐蕃。吐蕃要进攻唐朝,不可能在地图上走直线,直接翻越昆仑山,昆仑山多高啊,而且还特别长。唯一的办法就是绕过昆仑山,向南则出大非川,至石堡,然后或向北翻过祁连山,控制河西走廊,或向东越过六盘山直达长安,大有可为。唐朝和吐蕃也在石堡和大非川等地打过很多年的仗,互有胜负吧,但一个事实是,战线一直僵持在石堡和大非川附近,吐蕃始终不能更进一步(安史之乱后吐蕃趁人之危攻占了长安,这是后话,反正安史之乱前,这条路吐蕃没办法更进一步)。

    南线走不通,只有走北线了。沿着昆仑山一直向北,则是大勃律,大勃律继续往西北走是小勃律,也就是葱岭了,到了葱岭以后转向向东,就是安西四镇。所以说小勃律所在的葱岭对吐蕃和唐都相当重要。

    第三节:大唐的西域战史,奋发昂扬,披荆斩棘,从无到有,百年功废

    一、唐太宗,第一任天可汗

    1,那一年,唐朝第二任皇帝李二刚登基,位子还没做热,北边的邻居东秃(我怕dong突敏感,所以改成秃,无其他意思)就来捣乱。雄兵二十万,列阵于渭水北岸,言说狩猎,长安空虚,兵力不过数万。李二闻之,率六骑至渭水边,空府库以求突厥退军,杀白马而结渭水之盟。东秃乃退。

    那一年,唐视之为奇耻大辱;那一年,唐打碎牙往肚里吞;那几年唐秣马厉兵;那几年唐卧薪尝胆。那一年,东秃满载而归;那一年,东秃得意洋洋;那几年,东秃骄奢淫逸,那几年,东秃不可一世。

    2,那一次,唐朝准备了三年半,东秃骄傲了三年半;那一年,唐朝攻占了几个进攻的东秃的基地;那一年,东秃内讧了,老大很得意,老二老三不满意;那一年,唐朝专门培养了一支绝对精锐,枕戈待旦;那一年,东秃碰到了大雪灾。

    那一夜,是个寒冷的夜晚,惊才绝艳的李靖只带了3000铁骑,长途奔袭东秃颉利可汗驻地定襄;那一夜,颉利可汗一夜数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