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后方华军的处置。
当日下午三点左右,高沙太郎带领的台中混成旅团逃至造桥西北七公里的海边,身边只剩下七百名左右的士兵,辎重物资全部丢失,弹药不足,士气低落。其余士兵尽皆被华军追击部队击毙,亡命奔逃十几里路,日军士兵、军官的体力早已耗尽,而华军却通过机动车最大限度的保存了体力。
“旅团长,日本已经签订了投降条约,战争结束了,这不是我们的战斗,而是总督佐久间左马太的罪责,不应该由我们承担,还是向华军投降吧!”一名大佐向高沙少将苦苦哀求,他们早不是年轻人,退役后在东京、大阪都有老婆孩子,甚至在台湾娶妻,人到中年,更多的是考虑家庭。
高沙少将早就心动,不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流出希望投降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日本,全社会还没有接受军国主义的洗礼,士兵战斗意志更多的来自武士道精神和东方人特有的悍勇,为天皇效忠的思想虽然深入人心,但没有达到决死的深度,更何况这些士兵都来自相对富庶的东京、大阪地区,保命的思想更浓厚。
“我命令,台中混成旅团向华军投降,之后你们可以将所有的责任推到台湾总督身上,事实上抢夺台湾妇女的命令就是他下达的,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保大家一命,希望诸位有回到家乡的那一天吧!本人愧对天皇陛下,将自裁以谢罪!”
高沙太郎煽完情,在手下劝阻的声音中缓缓拔出武士刀,此时见少将阁下心意已决,众人肃穆的看着高沙,全部为旅团长担任介错人。()
本书来自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