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五郡,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度田和授田,始作俑者刘协,坐在亭子的石凳上,望着美丽的风景,可心里的紧张,一丝一毫都没有放下。
因为前几日,那个真实的梦境,那种透体的寒意,让他久久难以轻松下来。
荀攸过假山,踏雪湖而入亭,便看到一脸愁闷的天子,连忙上前请道:“陛下,唤微臣前来,可是有何要事?”
“坐!”天子指着对面的小石凳,让少府令荀攸不必拘泥于礼节:“朕心中有些疑惑,还请公达一解。”
“臣尽力而为~~~”
荀攸也不矫情,一个拱手而入座,同时包起袖口,袖子里面一个圆圆鼓鼓的东西让刘协有些好奇。
可是眼前荀攸一脸的神神秘秘,便让刘协打消了问下去的欲望。
收起好奇心,天子长叹一声,心中凝结的郁结之气没有得到分毫消散:“公达你来分析下,此次关中的度田和授田,对于朕的利弊。”
“诺!”
荀攸正襟危坐,神情庄重严肃,郑重其事地道:“此事在臣看来,有利也有弊。但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
“第一利,陛下行度田策,击碎了关中世家豪强的反抗力量,同时又授田百亩给关中千万汉室子民。这样一来,关中世家的力量便得到极大的消弱,而陛下又将会拥有一千多万百姓的爱戴,那么在关中大地上,陛下的声威将会无人可及!”
顿了顿,荀攸继续言道:“目前少府钱粮虽然充足,可是一旦发生大战,也撑不了几年。而度田令,则是将世家豪强隐藏的大量田地揪出,授田令又让每家每户有田可耕,如此税收必然会大大增加。”
“就像陛下一直所说的,自耕农才是大汉强盛的根基。他们是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而汉民们有田有地,大汉才能长久的安稳,如此才会形成国富民强的局面。”
恭敬接下天子递过来的茶水,荀攸不再像一开始那样的牛饮,反而轻轻一吹,吖了一口后。便道:“这便是第二利了。”
“而这第三利,便是可以迅速拉拢各州郡的寒门官员。”
“纵然各地世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而势力强大,但寒门的力量,陛下也不可小视。比如威武郡的马腾,徐州的陶谦等等,这些都是陛下可以拉拢的对象。”
端起茶盏,荀攸再次轻吖了一口,然后在天子希冀的目光下,接着说道:“关中大度田的弊端,当然也是显而易见。”
“度田令。必然会吓得各地世家惶惶不安,甚至会让某些诸侯有机可乘,趁势发展壮大,比如袁绍、袁术等辈。”
“微臣觉得,这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
“不错!是没有可惜的!”刘协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地一笑,像是水面上的一道涟漪迅速划过唇角,又在眼睛里凝聚成两点火星。转瞬消失在眼波深处。
从黄巾之乱平定到今天,便宜老爹有两大乱国之举,一是开州牧制度,二则下令各郡可以自行召集义军。
便宜老爹两策一下,就是六年。这些年下来,各郡的世家豪强们。手中有兵又有粮,势力极其膨胀;尤其是各郡的郡兵,大则数万,小到七八千。
在驾崩前,便宜老爹就多次下令全国,要求消减郡兵。
然而作用不大,因为各郡郡守。要么阳奉阴违,要么便以贼寇横行为借口,拒不消兵。
在诛杀董卓之后,刘协一开始以为可以凭借偌大的声名,让各州郡消减的兵马,尤其是各路诸侯的军队。
可是刘协的意动,却被荀攸制止住,在他看来,天子没有必要去行此举。
当初先帝在位时,大汉余威犹存,可是各地的州郡之守,尚且三心二意的推推拖拖;而经过董贼祸乱后的汉室,威信已经大大地堕落。
所以就算天子下了令,也没有一个诸侯,甚至是没有几个州、几个郡,会接受圣令而裁军的。
尤其是各路诸侯,他们至少有一半以上,具有反叛之心,要想让他们自己消弱自身的实力,这是很难办到的。
既然这天下,注定要少年天子用武力强行地夺回,那么很多事情,便没有必要去做!
“不过,臣还是有些担心~~~”
荀攸像北一指道:“如今关中,有民一千两百多万口,户有一百五十万。若是每户良田百亩,就需要一亿五千万亩,关中五郡之地,恐怕会有些不足~~~”
“就拿弘农一郡来说,原先在册田地有八百万亩,经过段郡守的度田后,现在全郡有田二千八万亩。若是五郡的良田大致相同,则是有一亿四千万亩。”
“看似仅仅只差一千万亩,可这一亿四千万亩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良田是在册的,这些良田光明正大地在世家手中掌握,并没有被度~~~”
“而且由关东迁往长安的世族们,他们想要被授以千亩以上的良田,所以度田的积极性最高。而这些人,陛下是需要用良田去拉拢的。如此算下来,将会有数千万亩良田的缺口,要陛下去填补。”
撇了撇发干的嘴唇,荀攸继续说道:“微臣还有第二虑,便是北边的胡人。”
“前日陛下在梦中,见北方胡人集群南下,攻破城池,迫害汉民。虽然可能仅仅是个梦,但绝有可能会发生!”
“因为那些怀有异心的诸侯,他们为了趁机获得发展,恐怕会挑起汉胡大战,如此羌、匈奴、以及鲜卑等北方胡人,也将会成为陛下的心头大患!”
“嘶~~~”
刘协倒吸了凉气,回味过来,才发现荀攸此言不假。
当初在他的梦境中,有两大着重之地,便是在河北和河套。
按照梦境的提示,河北有诸侯,会和草原胡人联手,志在颠覆汉室山河。而胡人一旦南下,汉家的儿女们,将会持续地受到迫害,甚至会再现此后的五胡乱华的惨剧······
天子有些发白的面色,并没有让荀攸停下担忧的言论,而是继续一指西北方向道:“微臣的第三虑,便是凉州一地。”
“陛下选择关中为大汉基业之地,实在是正确无比。在臣看来,夫天下者,常山蛇势也,秦、蜀为首,东南为尾,中原为脊。陛下立基业于三辅,坐拥八百里秦川,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
“可现今关中之后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