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娱收割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四章 大师之作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乔·派瑞这种爆发式的即兴SOLO除了需要顶级的吉它技巧之外,剩下的就是纯粹的音乐天赋。

    纯技术或者速度是可以靠后天训练的,比如华夏有个叫“歇斯底里”的吉它手,就曾经自称为“世界第一快”。

    问题是光快有什么用?创作出来的曲子,算上亲戚朋友在内一共就那么一小撮粉丝表示喜欢……

    手指的长度和灵活也算天赋,可是这种天赋只是决定了下限。

    比如短到什么程度就不适合弹吉它,或者僵硬到什么程度就不适合弹吉它。

    真正决定一个吉它手上限的永远是上天赋予的乐感,这种感觉,决定了一个人欣赏何种音乐以及这个人会以何种方式制作和演奏音乐。

    一个西班牙少年在没有任何人教的情况下,可能仅靠自己摸索,在四十分钟内用吉它弹出一首让人喜欢的曲子。

    一个住在盐湖城的美国壮汉可能这辈子都跟乐器无缘了。

    凯萨震惊于乔·派瑞竟然在一场演出都还没完结的时间内,在吉它技巧和乐感上达到了双重突破。

    凯萨的印象中,前世有很多吉它手在舞台动作上模仿乔·派瑞,这位史密斯飞船的主音吉它手的台风不仅吸引女人,还分外吸引男人,因为实在太帅。

    后来的枪炮与玫瑰乐队吉他手“斯拉什”的舞台动作就是从模仿乔·派瑞开始,而最终自成一派的。

    虽然自成一派之后还是能明显看到乔·派瑞的影子……

    虽然被这么多人模仿,那只是弹吉它的舞台动作而已,乔·派瑞的弹奏技巧离大师之境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而这次在包括直播观众在内几百万人见证之下的“演出中的突破”可以说是让同行连嫉妒之心都生不出来。

    实在是太难得了!

    邦乔维和潘多拉他们境界还不到,感受不出来,老鹰乐队和深紫这些老炮儿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涌向了休息室的门口。

    在台上突破的不是没有,可那基本都是从中级突破到高级,像这种在演出中从高级突破到大师之境的,可以说是前所未见。

    这话说起来玄之又玄,仿佛脱离了科学范畴。

    实际上就像第六感一样,很多人远隔万里,也能在亲人离世或者遭难的时候感应得到,这种东西科学家想尽办法也解释不了,但它就是存在,而且也不是什么孤证,全世界这种事实在太多了。

    大师的境界也一样,你说它存在,可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定性也无法具体描述。

    钢琴考级有十级,人们可以一级级考上去,也可以通过天才条款直接考十级。

    但是谁听过钢琴考级有考大师级的吗?但是谁能说钢琴大师不存在?

    乔·派瑞就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破了某种界限,达到了业内承认的大师之境。

    这是凯萨记忆中这位吉它手前世很大岁数的时候才达到的,为了庆祝自己升级,后者在当时还专门出了一张个人专辑,拿了格莱美最佳器乐演奏奖犒劳自己。

    这么年轻就突破了境界,史密斯飞船整个乐队都兴奋了起来,于是在演奏《三国志》“曹操篇”的BGM时,整个乐队带着波士顿乐团进入了兴奋状态。

    大嘴泰勒的陶笛和长箫在“曹操篇”这个系列里,成为了那个画龙点睛的存在。

    史密斯飞船改编的华夏风要比深紫乐队更见功力,这多少是因为他们经常和凯萨混在一起的原因。

    相比普通西方人,泰勒几人对以华夏为主的东方文化接受度更高,从而变得更了解,更容易消化吸收。

    凯萨家里的很多陈设都是华夏风格,黑白的山水花鸟画代替了油画,华夏的瓷器,都是一些能让人感到清心和平静的艺术品。

    至于凯萨的书房更是在照搬了前世书房的基础上扩大了一倍面积,华夏的书架,陈设柜,围棋的棋具以及紫砂茶具。

    这些华夏中老年人喜欢的传统物件,在这些摇滚老炮儿眼中充满了神秘感。

    怎么说呢?在他们眼中,凯萨家这套东西跟西方的油画、家具、雕塑、地毯、盔甲、剑盾、国际象棋这些陈设比起来,显得更高大上。

    华夏文化就是这样,当你有了好奇心,你很快就会迷上它。

    泰勒最近就迷上了喝茶,甭管红茶、绿茶还是普洱茶,他感觉反正是茶就好喝,不比咖啡差。

    他越接近凯萨,华夏文化对他的影响就越深,所以,他最终炮制出了这个华夏气息浓郁的《曹操篇》。

    观众席中的粉丝群体即便不是都玩过《三国志》,这个人数也要超过半数。

    凯萨当年发售游戏广告,打的实在是吸引眼球。

    “古老东方的历史秘闻、毁誉参半的争议人物、后世传颂的将军和谋士、王朝更替的众生乱象。”

    这几句中文看起来肯一般,那些氪金页游和氪金手游的广告比这个夸张一万倍。

    然而,在八十年代,在美国用英语描述起来那叫一个大气磅礴……

    在华夏描述人口的时候,用“亿”这个单位都没人觉得夸张,但是在普遍地广人稀的西方,“百万”(million)这个词就非常吓人了。

    英国人当初为什么用千进制?他们没有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这样的十进制。

    英国人开始普遍使用语言的时候,数字到“千”就到头了,说明他们当时的人口和财富能上“千”也就封顶了。

    不够用了就“十个一千”,“一百个一千”用这样的描述凑合着当数字单位。

    所以当不了解东方历史的西方人听说公元二百多年的时候,华夏就拥有两千万到三千万人口的时候,那份震惊是华夏人想象不到的。

    要知道公元二百年前后,整个欧洲和北非的人口总和都没有达到四千万。

    至于这一时期的南部非洲、大洋洲和美洲到处都是吃人的土著,小部落战斗不断,人口过百万是不可能的,根本可以忽略不计。

    《元史》里对蒙古西征的描写全部都是一笔带过,反倒是灭金、灭宋、灭西夏写得十分详细。

    是因为蒙古人更重视东方人和东方文化吗?错了,历任元朝皇帝基本都不会汉语。

    蒙古西征之所以被简写了,是因为整个西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