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明末当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8章:操纵粮价事件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自从皇家财团改组为国有财团以来,资本扩张行动并未就此停止,反而变得更加迅速。-

    东北大开发、南洋大开发,以及开发澳洲,其主导力量都是国有资本。其中开发东北和南洋,民资大幅度的参与其中。而在开发澳洲的问题上,民资准入门槛较高,进入澳洲的民资将会比较少。

    东北和南洋地区的开发之所以让民资进入,主要是为了加快开发速度,从而建立起商品粮基地,同时使大明拥有热带农产品资源产地。

    而在澳洲的开发上,和台湾的开发方式很像,都是国企为绝对主导地位,再以财团商人为补充的一种模式,普通民资很难进入主要领域。

    天启六年台湾地区的开发规模变得更大了,开发出来的耕地已经增长到了上千万亩,其中有七百万亩都种上了水稻。

    这些土地都是刚开发出来的,含有的养分很高,因此水稻产量基本上都有2石以上,而且这些稻田一年两季水稻是毫无问题,有些可以种植三季。

    入夏之后,台湾也迎来了收获时节,大量的水稻进入了收割期。此时正值福建干旱,官府组织大量灾民到台湾务工,正好解决了农忙时节缺少劳动力的问题。大量的水稻顺利完成收割,仅仅这一季水稻,产量就突破了1400万石,可以加工成1000万石左右的大米。而此时台湾人口刚刚突破400万。一个人口一年的谷物消耗基本上1.5石就足够了,在渔业迅速发展。外加养鸡、养猪等养殖业的发展下,谷物消耗量都在持续下降。

    两季水稻成熟后,全年下来台湾能向本土输出1400万石大米,这些大米在去年已经有不少开始输入南方各省,试图平抑南方粮价,不过最后都宣告失败。对南方粮价的影响很小。

    济民粮行是率先进入南方市场的国有合资企业。刚刚进入南方市场就遭到了各地粮商的排斥。

    地方上有不少粮霸在操纵粮食价格,他们通过动用庞大的资金,以及那些官方力量进行官商勾结,一番操作之下粮食价格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程度。

    济民粮行进入南方市场,对市场粮价迅速产生了平抑效果,自然是遭到了那些粮霸的排斥。只不过这些粮霸很快发现,他们拿济民粮行基本没什么办法。

    济民粮行是皇帝国有合资企业,想用官场上的力量进行打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什么巡抚出来搞事,济民粮行都丝毫不怕。地方上的芝麻小官就更不用说了,只要敢找济民粮行不自在,济民粮行就让他们不自在。此时皇帝没有整顿南方官场,不是代表着皇帝拿他们没办法。只是为了大局考虑暂时不想动他们罢了。

    锦衣卫和东厂,就是给济民粮行保驾护航的哼哈二将,不管是多大的官员,说拿就拿了。

    于是不少粮霸决定用商业手段对济民粮行进行排挤,一些粮商开始大量吃进济民粮行的平价粮,然后囤积粮食抬高粮价,为了把损失弥补回去。这些粮商几乎是形成了统一战线,共同把粮价抬高到了一个非常离谱的程度,一时间把百姓搞得怨声载道。

    去年台湾的大米刚刚输入各省,济民粮行刚刚把大米输入市场销售,没过多久又被那些粮商恶意抢购一空。

    经营济民粮行的曹金玉也不是傻瓜,从去年开始济民粮行进入南方市场就遭遇到了这个问题,刚开始还是局部的,如今变成了全面的。

    南方商人的资本之恐怖,简直深不可测,毕竟那是几十年上百年积累下来的财富,随便一个富户之家就是十几万两的财富。

    只不过这些南方商人的力量比较分散,平时资本并不集中,空置率也很高。很多商人是把银子藏起来的,并不全部拿出来经营。

    去年济民粮行对南方粮价的平抑没有起到什么效果,曹金玉选择了隐而不发,今年偷偷从台湾分批调来了800万石大米发到南直隶囤积起来,然后再次以平价粮的方式向市场销售。

    粮霸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南直隶地区,特别是南直隶地区,那里的官商勾结最为严重,大门阀也最多,资金一运作就是上千万、几千万。虽然盐商遭到朝廷查抄,打击了一些门阀,但还有一大批士族门阀存在。

    台湾的大米来了,济民粮行的平价粮再次上架销售。南直隶的粮商联盟再度出手,开始大量抢购平价粮。

    济民粮行好似跟没发现一般,根本没有做出什么购买限制。

    曹金玉坐在南京的一家酒楼里,看着对面济民粮行火爆的销售场面,那些粮行派来的人员一车接一车的购买平价大米,简直是有多少要多少的节奏。粮行这边又在不断的将大米上架,场面火爆而忙碌。

    “呵呵!让你们抢购,很快有你们哭的时候。”曹金玉有些阴险的笑了起来,对一边的南直隶地区总经理问道:“已经卖出去多少大米了?”

    “北直隶这边一共调来了八百万石大米,现在已经被抢购了四百五十万石。”南直隶地区粮行总经理回答道。

    “先停个几天,对外宣布售馨。让他们先得意几天。”曹金玉说道,“过几天再进行平价供应。”

    当天济民粮行宣布平价粮售馨,南直隶粮商们顿时欢天喜地、弹冠相庆,以为再次成功的买光了济民粮行的平价粮,接下来可以大肆操纵粮价了。

    结果才过几天时间,济民粮行再次放出了平价粮。这些粮商顿时急吼吼的又把资金凑到了一起,开始大肆抢购平价粮。

    要是让这些平价粮大量流入百姓手中,那他们生意还怎么做?

    已经收购了这么多,也不在乎多收购一些了。于是南直隶粮商再度出手,又把济民粮行的平价粮给收购一空,结果几天过后平价粮又放出来了。

    这些南直隶商人根本不知道这些平价粮到底有多少,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台湾地区的水稻产量数据。台湾地区的农业生产没什么民资介入,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在运作,等于说台湾今年生产出了多少大米,是南直隶粮商无法获知的信息。

    垄断的资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信息垄断,这个信息此时被国有资本垄断了。同时南直隶粮商更不知道的是,济民粮行调集了800万石大米,全部都运到了南直隶地区。

    当济民粮行断断续续的把这800万石大米放出来,这些南直隶粮商抢购了六百多万石的时候便开始坐蜡了,他们已经有大批大批的资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