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接下来就要劳烦爱卿了。尽快让辽东恢复生产。”朱由校对沈潅说道。沈潅躬身道:“臣自当鞠躬尽瘁。”
战后自然就是享用战争红利的时候,辽东的土地已经被大量赏赐给了参战官兵。但还是有不少土地的。另外土地只是战争红利的一部分,还有辽东的矿场,以及辽东的森林资源。
自从辽东陷落之后,北方各省的木材供应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导致木材价格上涨等等问题,此时辽东收复之后,只要伐木场开始运转,就能填补木材的缺口。
同时在矿产方面辽东也比较丰富,采煤、采矿也是一块肥肉。
辽东的这些资源很快就完成了分配,土地赏赐给参战官兵之外。其他土地则进行了公开竞拍,价高者得。而那些林区、矿产同样也是通过公开竞拍的方式进行分配。
皇家财团无疑是这次资源分配中得到最多资源的,这其中并不存在什么黑幕。只因为皇家财团有足够的资本,出价自然比民间商人要高。所以那些优良资源,大部分都被皇家财团买下。
这些钱都是近了朝廷的国库,当然对于皇家资本来说,是左手换右手而已。不过皇家财团并非只有皇家资本。而是由一大群人形成的利益集团,所以这个购买成本是按照股份进行分摊,因此价格不可能高到离谱的程度还买。
但也因为此次朝廷出售的资源较多,所以这些资产价格普遍偏低,未来前景看好。这也是必然的,如果价格没有一点水份。也吸引不了民间资本投资辽东。适当的水份,能让辽东吸引到很多投资,只要有足够的工人,辽东的资源很快就会被开发出来。
尽管资产出售价格比正常来说偏低一些,但是朝廷也通过出售大量的资源,赚取了五千多万元的财政收入,军费基本上是赚回来了。
民间资本在这次竞拍中。也抢到了不少资源,他们如果不想亏本,那么记下来就是要把这些资源开发出来。
而朝廷手上,还有相当一部分资源没有出售。一次性丢出去,那会把资产价格压得太低。
朝廷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北直隶的税收、行政体系照搬到辽东去,并且发展辽东的经济。不管是皇家财团还是民间资本,只要有了投资,就会产生大量商业活动,朝廷就就能有税收方面的收入。
辽东缺人也是一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很快也解决了。
内阁先是下令北方各州县大力号召流民迁移辽东,并且由国库下发沿途迁徙所需的口粮以及路费。
接着又集中投资辽东的那些企业招工人员,一同前往九边、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大量招工。
这样的办法确实很有效果,很快就招到了大量愿意前往辽东的工人。当然并不是所有工人都愿意拖家带口过去,不过这也无所谓。
只要接下来朝廷把辽东的基础设施建设好,那些工人自然也就愿意把家小都接到辽东去定居。
特别是那些民生比较困难的地区,这些工人去了资源丰富的辽东,肯定不会愿意回去。
特别辽东用的工商体系是北直隶那一套,不管是皇家财团还是民资企业,工人待遇都是有保障的,失业的时候朝廷也会发放补贴。
除了企业在大量招供,朝廷也在大量招工。
朝廷此次出售大量资产赚取到了五千多万元的资金,这些资金都将被投入到辽东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中。
官道将被重新修缮,同时还将建设大量可供重型马车通行的马路,为商业活动提供基础。同时还将修缮水利,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
辽东的水利设施修建还是比较容易的,朝廷只需要负责修建主要的河流水利。例如加固河堤、修建水库。田间地头的水利设施则是由各个农业公司自行修建。
朝廷的投资,加上各个企业的投资。顿时让辽东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大兴土木。
大量的工人源源不断的被招到辽东,大量的基建活动又带动了砖瓦烧制、采石、伐木等等产业。
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建设活动依旧没有停止。
这重新回到大明手中的土地,开始重新焕发生机,一切都百废待兴。大量人口突然涌入生产凋零的辽东。粮食自然也是一个问题,不过北直隶的粮食正好弥补了这个缺口。
随着各地官府以及各个报纸的宣传。移民辽东的浪潮也越来越高涨。很多日子过得不好的百姓,纷纷到当地官府报名。当地官府将他们登记之后,便将这些百姓集中送往辽东。沿途所需的伙食和车马、船舶,这些费用都是由朝廷承担。
尽管移民到辽东不能获得土地什么的,但是沿途的费用朝廷承担了,对于那些日子不好过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随着天启三年冬季来临,报名的百姓也越来越多。一个冬季下来,北方各省州县上报上来的移民申请人口就突破了五百多万人。内阁全部做了批准。条件非常宽松,开春之后这些百姓都将被送往辽东。
此时辽东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在辽东还将出现一大批的企业投资、生产活动,更是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移民过去不用担心安置问题。
这些移民到辽东后的住房什么的也很好解决,开春过去可以先随便搭个木屋住下。然后让他们在官府规划出来的城区里面修建房屋。而这些土地都将由官府免费提供。
移民过去的百姓,只需要承担房屋修建的费用,还可以向银行贷款,修建房屋的过程中又能产生很多经济活动。
经济实际上就是由不均衡来拉动的,所谓的不均衡就是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就产生了经济活动。
一个企业家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擅长发现不均衡,从而组织生产、建设,去消除这些不均衡。
当然发现不均衡的能力就算是普通人都具备,而真正能够成功的企业家,就是创造新的不均衡,或者是维持不均衡的现状。
所谓创造新的不均衡,就是‘创新’。例如发明一种新产品。而维持不均衡,则是通过一些官商勾结,或者政府强制性的规定来产生,例如盐税就维持了百姓对食盐需求的不均衡。
而此时大明还未完成基本的资源配置,因此创新之类的东西,当前有没有都可有可无。有之更好,没有也不纠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