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越南195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六章 潜伏计划(泣血求推荐票)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移居越南的潮人,绝大多数原来是潮汕地区的贫苦民众。

    他们在越南艰苦创业,很希望自己的子孙能获得文化科学知识,能传承中华和乡邦文化,永远不要忘记故国故乡。因此,潮人很热心在居住地创办华文学校,发展华文教育。

    早在1913年,堤岸潮人就集资创办义安学校,渐渐发展成现在的义安中学。此外又先后创办明道小学、南侨中学等华文学校。

    由于西堤义安中学和华侨中学重视对学生进行进步思想教育,教学质量高,校风良好,办学声誉高,到这两所华校就读的不仅有堤岸、西贡和南方各省的华人子女,泰国、柬埔寨、老寮(老挝)不少华人子女也慕名就读。

    李家几代积极参与各校创办,慷慨捐赠。

    李冠云去法国之后,李为民便自动成为义安中学、华侨中学、明道小学等十六所华校的校董。

    潮人办学不仅限于西堤,在蓄臻、芹苴、薄寮、坚江、金瓯、茶荣、朱笃和中部的会安等地生活的潮州人,在也先后创办华文学校。

    比如会安市潮籍侨领、实业家许渭滨,在该市带头捐资创办培英小学和树人中学;蓄臻市潮人创办蓄臻中学、中华公学和新中学校;芹苴市潮人创办兴中学校,薄寮市潮人创办新华中学,迪石市潮人创办明德学校,朱洋市潮人社团创办培青学校,并且全是越南南方比较为闻名的中学和小学。

    据李为民所知,迄今为止越南潮人创办的华文学校达到100多所。

    一些潮人比较少的地方,则与其他各帮华人共同创办。比如居住在河内的潮人,与福建帮共同创办河内中华中学。岘港市潮人与广府帮和海南帮华人,合作创办岘港市树人中学。

    芹苴市丐冷镇、迪石市迪吹镇和坚江省周城县叻港华人区,虽然当地所居住的华人大多是潮人,但为了增进当地华人团结,与当地所有华人共同创办。

    海防是越南北部第二大城市,自然少不了潮人参与创办的学校。

    去美国国际开发署使团驻地感谢了一番,李为民便带着众人来到海防华侨中学,同校长及十几位校董关门谈了近两个小时,才来到陈润威等官兵临时休息的教师宿舍。

    陈润威也是刚从外面回来,一见面就起身汇报道:“李先生,医生说因为抢救及时,三个弟兄没生命危险,并且没伤到骨头,只要伤口不感染,应该没什么大碍。”

    一切因自己而起,李为民很是内疚,一边示意他们坐下,一边低声问:“牺牲的那个兄弟呢?”

    “葬在城外军人公墓,外面乱成一团,到处挤满没地方住的难民,时不时能听到有人打冷枪,店铺全关门了,后事只能从简。”

    “他成家了吗,有没有孩子?”

    陈润威与韩参谋对视一眼,凝重地说:“上有老下有小,好在有两个弟弟,不然这个家就完了。”

    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么死了,李为民心如刀绞,沉默好一会儿才低声道:“抚恤金不能少,等他们一家全部撤到南边,我亲自登门送去。”

    “有李先生帮着照料家人,他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陈润威知道他心情不好,因为他连午饭都没吃,连忙岔开话题:“李先生,我们准备好了,明天一早兵分两路,韩参谋留在海防,我去河内。想方设法动员,能撤走一个是一个。”

    死的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还要活,更何况河内、海防及周边有数以万计华侨。

    该怎么做路上已经交待过,李为民微微点了下头,再次叮嘱道:“河内两所华校的校长我刚联系过,他们会全力协助。工作一定要细,一定要有耐心,毕竟故土难离,说走就走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

    商人、医生、教师、工人……只要有文化、有一技之长的华侨,都在必须南撤的范围之内。这个任务不是一点两点重,好在有足够时间和足够的人力财力。

    陈润威再次保证了一下,韩参谋则流露出一脸欲言又止的表情,李为民拍了拍他胳膊:“少校,有什么话直说,这里又没外人。”

    他明天就回西贡,再不说就没机会了。

    韩烁深吸了一口气,直言不讳地说:“李先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内地和朝鲜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卑职以为一些事情不能不防,不能不未雨绸缪地做一些准备。”

    他是搞情报的,据说很厉害,在侬区抓过不少渗透进去的越盟分子,其中包括替越盟做事的华人。

    李为民依稀猜到他到底想做什么,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李先生,跟越盟交这么多年手,卑职对他们非常了解。他们不会满足于半壁江山,要么乘胜追击,要么休养一段时间再挥师南下。这次有您提醒,我们能逃过一劫,下次呢,下次谁提醒?”

    韩烁摸了摸鼻子,接着道:“他们组织严密,我们撤走容易,想回来就难了。如果您没意见,如果您能提供一点经费,我就能在撤走之前做一些准备……”

    这件事太敏感,知道太多没好处,陈润威立马干咳了两声,拉开门道:“李先生,韩参谋,我去隔壁看看弟兄们,你们谈。”

    “去吧。”

    “是!”

    陈润威走出房间,韩烁顺手带上门,继续道:“人不是问题,侬区有许多孤儿,侬人、客家人连越南人都有,他们跟越盟有血海深仇,肯定愿意留下。只要有足够时间培训,足够时间安排,就可以编织一张情报网。有自己的情报网,越盟一有风吹草动,我们就可以早做准备。”

    有点意思,缺得就是他这样的人才。

    李为民并没有一口答应,而是紧盯着他双眼问:“少校,你在越盟那边是不是已经安排了人?”

    长官们说了,今后全听他的,韩烁坦诚相告道:“确实有几个,但全在侬区周边,并且在越盟内部地位不高。”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侬区四面受敌,如果不在敌方安插几个探子那才怪呢。

    从内心来讲,李为民不认为像军统在解放军攻占前那样安排几个特务潜伏能起多大作用,不过这种事做肯定比不做好。毕竟正如他所说,撤容易,想派人回来就难了。

    他略作权衡了一番,沉吟道:“少校,你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经费不是问题。但我认为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战,至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