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报要他回去,还命令他必须在开垦团里和他一起种地,唉,当年的英雄居然变成了这样。实在是不理解啊。”
松井石根也摇摇头说道“矢岛绿,我们所有人都听过你爷爷和你父亲的传说,你告诉我,你是想回去种地。还是想上战场。”
矢岛绿眼神坚定的回答道“报告将军,我愿意上战场。”但又低下头说道“但是我必须听我爷爷的。”
松井石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先去满洲,你会有机会的,耐心等待吧。”
上海的撤退很快就开始了,此时的上海工厂已经基本撤退完毕,当时上海是中国关内仅存的工业基地,当时全国30人以上工厂作坊总数有可怜的4000家(其中的百分之六十集中在沪宁杭三角洲地区),其中上海有多达1200家工厂。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虽然这些工厂大部分都是轻工业的纺织厂和造纸厂之类的,但是也有一些涉及军事国防工业的诸如机械。钢铁,炼油,橡胶,化学和金属工业等的中大型工厂,总数约150家。这些工厂对于中国非常重要。
幸运的是,经过两个多月的运输。这些最重要的工厂已经迁移到了武汉已经更远的重庆,开始准备重新生产,为持久抗日做准备。
金山卫的登陆很快就变成了对松江城的围攻,67军和第八、第十集团军为了掩护主力的撤退,开始了拼命的反击。但寡不敌众。无论是装备还是人数都是劣势的中国守军只守了三天便以67军全军覆没,第八、第十集团军被重创的代价撤离了松江城。
——南京
“什么?松江沦陷了?”蒋中介惊讶的问道。
何应钦急道“委座,现在情况很糟糕,日军现在兵分两路,一部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趋南京,主力则指向枫泾镇、嘉兴、平望。意图切断沪杭铁路及公路,另外一边的16师团正在准备在江苏太仓境内的白茆口登陆,一旦成功,他们的兵锋就会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形成合拢之势。我们在上海还没有撤退的部队就危险了。”
蒋中介看的光头上不断的冒出汗珠,急道“快,快,立刻命令顾祝同撤退,无论如何,一定要把主力救回来。这些人要是没了,靠刚抓来的100万壮丁,他们可是连枪都拿不稳的,我们也就不用再抗日了。”
姜诚回到上海的时候,正好是大撤退的开始,找到一直潜伏在旁边的王勇后,姜诚问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艺珊怎么样了?”
王勇一边走一边说道“虞小姐情况不太好,现在还在昏迷,已经被送到了南京,那些被我们救出来的人也开始离开了,我们的人现在都集中在南京附近的一个村庄里,另外日军已经攻陷了松江,国民军正在撤退。”
这时天空十几架飞机飞过,王勇看着飞机继续说道“现在鬼子的飞机正在不断的对道路轰炸,撤退的路上已经发生了拥堵,东家,我们现在只能用骑马的方式,才能快速移动了。”
姜诚立刻说道“那就骑马,另外,北方怎么样了?”
王勇回道“北方打的也很惨烈,不过总体上还算平稳。”
姜诚点点头说道“那就好,上海已经不是久留之地了,我们尽快离开上海。”
由于是战时,所以道路上倒也没有多少人,突然。一支部队出现在姜诚面前,为首的军官看到姜诚立刻叫道“是姜先生么?”
姜诚回头一看,发现这只部队居然穿着自己的防弹衣和迷彩服,不禁疑惑了起来,看着这个军官好奇的问道“你是谁?”
那个军官激动的说道“姜先生,我是谢晋元啊。就是上次在校场上试用你的装备的,你还记得么?”
姜诚这才想起来,面前的这个军官正是自己第一次去南京,把装备给蒋中介时,蒋中介让人试用的那只部队的长官。
原来这个人是谢晋元啊,姜诚此时对历史名人已经完全没有感觉了,笑着说道“你们这是要去哪啊?”
谢晋元犹豫了一下说道“我们是准备去接防的。”
姜诚立刻反应过来说道“你们是不是准备去四行仓库?”
谢晋元睁大了眼睛问道“姜先生是怎么知道的?”
姜诚拿出自己的军官证说道“我可和你一个级别的哦。”
谢晋元这才知道姜诚原来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商人,还是一个军官了,并且和自己一样是上校。这才说道“的确,我带来一个加强营准备去四行仓库坚守。”
姜诚点点头说道“那个地方离租界很近,鬼子不敢用大炮,你们多带一些机枪和弹药。”
听到鬼子不会用大炮,谢晋元不免激动的说道“真的么,姜先生可不要骗我。”
姜诚笑着说道“放心吧,是真的,鬼子这个时候对英美还是有些畏惧的。”
谢晋元这才问道“对了。姜先生这是要去哪,要不要我护送你一下。”
姜诚摇手说道“算了吧。真的碰到鬼子的轰炸,你们这么多人我才危险呢,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希望我们后会有期吧。”
谢晋元点点头便带着部队离开了。
王勇看着谢晋元疑问道“四行仓库,那个地方不是没路可跑么?”
姜诚叹道“他们就没准备跑,走。我们去南京。”
姜诚二人来到杜月笙给他们准备马匹的地方,此时的公路已经被撤退的人潮拥堵住了,姜诚在高坡上看着挤成一团的国民军摇摇头,这样的情况下谁也没有办法快速离开,叹了口气的姜诚和王勇快速的离开了。
此时的撤退已经从最开始的有序变成了越来越混乱的局面。由于上海作战国民军部队都损失惨重,一些团里面营长连长基本阵亡,军官多是破格提拔,班长做排长,排长做连长,甚至还有班长做连长的,指挥能力自然是不足的。
加上新兵太多,老兵很少,很多新兵又不认识长官,一旦撤退更分不清东南西北,自己应该跟随哪支部队。
一部分撤退部队出现兵找不到官,官找不到兵的情况,一些旅长团长找不到自己的营和团。
一些部分奉命退往昆山,但部下士兵却跟着退往常熟的部队走了。一些部队则奉命去常熟的,周围部队都向昆山前进,也就跟着去昆山了。
再加上日军的不断轰炸袭击,这个道路上是混乱一片,加上水网密集,桥梁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