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的官员都有一个淘汰率,若是那些年老、有疾者勒令退休后,把不才、浮躁、不谨、罢软等革职以及降级后,还没达到硬性淘汰率,就要把考核成绩排在后面的那些人里,直接再淘汰一批直到达到指标数字。
这个硬性淘汰指标,才是这次大汉官吏大考最狠的一招。
在这一招下,不官怎么官员包庇放水,最终你都得淘汰掉定数量的官员,然后补充新鲜血液。
大考由各部衙抽调的这个官吏考核组负责,但内阁、御史台、议会,依然对考核组有监督之权。
对于那些考核中发现有贪腐渎职的官吏,要追究责任,移交司法系统审理。
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官吏,由吏部给予升迁,对于成绩平者,维持原职,对于成绩差者,给予降了中或者革职。
军队方面,则不在这次的考核范围之内,军方由兵部、枢密院等军队内部系统衙门组成考核组单独考核。
考核组负责的是考核,最后提供考核调查结果,最终的处置,则由议院和御史台监督内阁吏部执行。
在这整个考核过程中,皇帝握有最终解释权。朝廷所有的部门都参与进来,但谁也没有独自决定的权力。
赶在年底各衙封印放假之前,朝廷向天下公告了官吏大考的详细内容。
“这是要大清洗啊!”
顺天府衙门里,一个不入流的无品书吏早书到衙门,照例烧了壳开水,然后泡了杯茶,开始看报。
结果头版头条就是考核的详细章程,看完后,李德不由的直嗫牙。
李德是个无品的吏员,但吏也是有等级的,李德是个经制吏,还是个吏目。现在朝廷已经不限制吏员升补为官。
以现在李德的资历品级,只要考核成绩可以,他完全有机会升一个从九品。他今年才不到四十,说不定有生之年还能混上一个七品。
可是现在看着这个考核章程,李德眉头紧皱起来了。
居然如此严厉,又要考政绩,又要考廉洁,还要申报财产,甚至要公示。
他不用想也知道,他自己肯定过不了这些关卡。他十几岁时就开始在衙门里帮闲了,二十多岁时,他便正式从他父亲手里接替了那个世袭的书吏位置。然后一直到了大汉,又干了三年。
以前在明朝时,他在顺天府也没收捞钱,不过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这样。
但到了大汉,他也没少捞,只是没以前那么明显了而已。平时迎来送往的,财物不少。特别是现在他管的还是城建这一块,工程项目这么多,他也说不上是索贿受贿,平时什么父亲母亲过寿,自己生日,孩子入学,老人生病之日的,那些同事没少送礼,尤其是那些商人,可不是送个一块两块。
积少成多,这收的礼可就不少了。
李德暗暗算了一下,不说前明时的事了,就他这三年里,收的各种礼加起来,足有好几千。
虽然他平时大礼没敢收,可三五十块的积少成多,也成一大笔钱了。
想不到现在朝廷这次考核,居然如此严苛。
自己还想着有生之年当上一任县太爷,可现在看来这关都过不去了。
他与上司下属同僚们的关系还不错,相信他们的叙述报告里不会有什么不利自己的言辞,可是这财产申报审核,肯定得露馅啊,尤其还有一个公示。到时肯定会有人暗中举报的,他的房子、地等都摆在那里,一查肯定就查出来了。
想来想去,李德不由的有点慌张了。
这事情连打点都不知道要怎么打点,这风口浪尖上,肯定没人敢收礼。就算他要送,也是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啊。
考核归这个临时抽调官吏组成的考核组负责,据说连东厂和锦衣卫也有参加。可这些人他一个也不认识。
坐在案前,李德叹气连连,锤胸顿足。
呆坐了一会,李德坐不下去了,找了个头痛的理由,跟上司请了假回家。
垂头丧气的坐着马车回到家中,李德盘算良久,还是找不到办法。他现在越想越觉得这次事情来的厉害,有如狂风暴雨前的宁静。
多年为吏的敏锐嗅觉告诉他,皇帝这次肯定是要借考核之机搞大清洗。
大汉立国,这几年朝中一直都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前朝的官吏,多数都还是留任。但另一方面,皇帝也一直在培养新的官吏。京师大学堂里就有八千培训了两年的年轻进士、举人们。
另外,今年先后裁撤了数十万大军,其中各级军官就有不下十万转业,许多官吏都还一直在侯缺等位呢。
而此前参议长倪元路突然被免职,也似乎是个信号。倪元路是什么人?崇祯朝时有名的东林党元老啊,他还反过当今皇帝呢。
盘算良久,李德想到了一个人,也许可以商量一下。
李德匆匆又出了门,前往他妻兄的府上。李德妻子的大哥原来也是一名吏员,当年李德父亲和他妻子的父亲都是顺天府的吏员,两家关系还不错,就结了儿女亲家。后来李德岳丈年老退休,便由他妻兄顶了位置。
但这位妻兄在大汉立国后,却被免了职,因为他的帐目不干净,亏空不少。
离开衙门后,妻兄这几年做起了生意,一开始是去张家口贩羊毛,后来又去天津贩南货,几年下来,倒也是积蓄了不薄的家业,甚至还在通州开了一家蜡烛厂。
妻兄赵守信在南城东大街有一栋漂亮的宅院,连排别墅,这栋宅院买下来连带交税和家具装修等,花了三千多块。
妻子一直也想在这里买一栋,这里出门不远就是东门大街,繁华无比,而且那一块都是有钱人家,干净漂亮,还有学校、医院等也近。只不过李德一直觉得那样太高调,三千多块银元对他来说倒算不了什么,这些年他在衙门里干着,在外面还吃着偏门捞着外快,这几年外面市场这么好,他也跟着拿钱投资,尤其是后来妻兄从衙门里出去,他就拿了五千块给妻兄。
本来妻兄当时说是借的,但李德觉得自家人不用算这么清,就算算入股好了,这样也给妻兄分担些风险。
不料妻兄后来生意倒做的顺风顺水,转眼三年过去,生意已经做的很大了,他当初的一万块入股,占三分之一股份,现在都翻了好几倍了。
钱李德有,李德的所有家产加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