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四十六章 万国来朝(4)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瑞元三年十一月初一,辰时。

    紫禁城,奉天殿。

    主持整个朝拜仪式的周延儒和杨廷枢两人,卯时不到就来到了奉天殿,这是一次开创历史的万国来朝,必将被历史铭记,作为主持如此盛大仪式的周延儒和杨廷枢,怎么可能不激动,他们非常清楚,随着仪式的进行,这一幕必将被后世子孙永远铭记。

    丹墀上面,长条形的檀香木桌已经摆好,木桌上面覆盖着黄色的绸布,两叠文书摆放的整整齐齐,主持仪式的周延儒和杨廷枢,将在仪式开始的时候,各自手持一叠文书。

    紫禁城外,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员,各国使节以及被擒获的部分俘虏,都在等候。

    红色的城门缓缓打开,礼部以及鸿胪寺的官员引领众人,缓步进入到城门之中。

    皇宫之内的太监依旧是存在的,不过他们已经不能够参与到任何的政事之中。

    京城官吏早就习惯了,只是绝大部分的使节都没有见过如此的场景,进入到甬道之后,一种庄严的气氛油然而生,本来在外面还在低声说话的诸多使节,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默默的跟在队伍之中,朝着紫禁城里面走去。

    辰时一刻,众人按照礼部和鸿胪寺官员指定的位置站好了。

    已经到了十一月,气候很是寒冷,站在奉天殿之外,感受着呼呼吹过的寒风,还真的是难以长时间忍受,不过寒风瑟瑟,队伍很是整齐,没有谁说话,甚至听不见咳嗽的声音。

    辰时二刻,皇上的御辇出现在奉天殿外面,不过皇上并未在里面,按照规矩来说,皇上将从奉天殿后面的门直接进入大殿。此刻皇上的御辇出现在奉天殿外面,预示着皇上已经进入到奉天殿,朝拜的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

    果然,领侍卫内大臣梁兴力出现在奉天殿外面。这预示着皇上已经进入到奉天殿。

    内阁首辅徐望华带着诸多内阁大臣,进入到奉天殿,他们要率先拜见皇上。

    不过几分钟时间,所有内阁大臣走出了奉天殿,站立在队伍的最前面。周延儒、杨廷枢和梁兴力三人直接来到了丹墀之上。

    梁兴力首先开口。

    “皇上有旨,仪式正式开始。。。”

    随着梁兴力的开口,皇上走出了奉天殿,站在了殿外,跟随在皇上身边的是皇后娘娘。

    所有人都看到了精神抖擞的皇上,以及显露出雍容华贵气息的皇后娘娘。

    其余的嫔妃,则是跟随在皇上和皇后娘娘的身后,跟着走出了奉天殿。

    海外的那些使节,瞪大了眼睛看着站在奉天殿外面的皇上,他们万万想不到。如此富庶的大明王朝,如此强盛的大明王朝,皇上居然是如此的年轻。

    而黄后娘年的雍容华贵和漂亮,以及诸多嫔妃的美艳,更是让众人吃惊。

    内阁首辅徐望华大声开口了。

    “臣领诸位大臣拜见皇上,拜见黄后娘娘。。。”

    所有官员都跪下了,包括部分的域外使节,也跟随跪下,那些海外使节,目瞪口呆看着这一切。有聪明的使者,按照自己国家的规矩,单膝跪地行礼。

    第一个仪式,是献俘仪式。这是象征性的仪式,不需要押解被俘之人,而且这些被俘之人都是站在奉天殿外面,没有遭受什么限制,同样能够看到皇上。

    内阁大臣、都督府大都督、郑家军总兵郑锦宏,内阁大臣、兵部尚书熊文灿。领着郑家军副总兵、都督府都督洪欣贵,户部对外贸易司郎中郑芝龙等人,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之下,缓步走到了台阶的下面。

    这些人不需要跪下,按照原先设置的礼仪,众人需要跪下的,但皇上免除了跪拜礼。

    洪欣贵从怀里拿出来早已经准备好的文书,大声念出来。

    这是一份捷报,主要就是海外征战以及远征的战果,捷报的描述很是平和,丝毫没有蔑视欧洲诸国的意思,实事求是的表述了战斗厮杀的情况,战斗所取得的战果,以及在欧洲与各国商谈的情况,不过这份捷报,还是让欧洲的诸多使节低下头了,他们本来是听不懂的,但礼部安排了专门的人员,站在他们的队伍之中,对捷报的内容予以了翻译。

    十名被俘的军官也被带到了前面,这就是献俘了。

    念完的捷报,被送到领侍卫内大臣梁兴力的手中,梁兴力双手捧着捷报,走上台阶,将捷报给了皇上,皇上拿到捷报之后,微微点头。

    梁兴力开始宣读圣旨,这是皇上和朝廷决定对洪欣贵等人进行表彰的决定,表彰主要还是以物质上的奖励为主,关于升官的事宜,皇上和朝廷都是非常慎重的,必须要经过内阁认真商议之后,才会最终做出决定的。

    圣旨宣读完毕,洪欣贵和郑芝龙接旨。

    如此献俘的仪式结束。

    最为主要的朝拜仪式终于开始了。

    主持仪式的周延儒和杨廷枢两人,拿起了手中的文书。

    周延儒负责宣读朝拜和觐见的仪式,杨廷枢则是负责具体指挥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该如何的引导,毕竟前来朝拜的海外和域外的使节人数众多,每个使节觐见两分钟左右的时间,也需要两个时辰以上的时间。

    首先觐见皇上的是荷兰的使节,接着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使节,将这三个使节放在最前面,主要还是考虑到了即将入宫的三位公主。

    随着周延儒和杨廷枢按照文书宣读朝拜仪式,礼部和皇家政策理论研究院的官员不断的给海外和域外的使节翻译,同时有礼鸿胪寺的官员引领着使节前往奉天殿的台阶之下,正式拜见皇上。

    这个过程之中,被废除的礼仪还有一项,那就是鸿胪寺的官员不再培训诸多的使节,若是按照以前的规矩,这些使节是需要接受培训的,必须按照大明的礼仪来觐见皇上,这里面就包括一个很是敏感的问题,那就是使节觐见皇上究竟需不需要跪下的问题。

    皇上的态度很明确,觐见仪式是严肃的,的确需要慎重对待,但觐见的仪式决不能够程序化,不能够因为追求整齐划一,而让本来异常庄严的仪式,变得索然无味。

    觐见仪式不同于科举考试之后拜见皇上的仪式,这些人都是海外和域外的使者,他们肩负特殊的使命,是怀揣着对大明王朝的憧憬前来的,他们不是大明之人,他们所需要做到的就是遵守大明的法律法规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