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零三章 御驾亲征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作战方案是郑勋睿亲自拿出来的,这应该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其实不然,兵部拿出来几套的作战方案,可都不是特别的成熟,被郑勋睿几个问题问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最终郑勋睿在兵部拿出来的方案之基础上,制定了最终的出征作战方案。…≦,

    郑家军从辽东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而且是与八旗军面对面的厮杀,首先收复宁远、锦州、塔山、松山、杏山等地,接着收复大凌河、义州和广宁等地,从西平堡的方向渡过辽河,展开对盖州、耀州、海州和鞍山等地的进攻,最终的锋芒直指沈阳。

    辽南驻扎的郑家军,主要任务是稳固金州和复州等地,大军展开对海州等地进攻的时候,依旧战况看是不是需要驰援。

    郑勋睿决定的这个作战方案,任何人都没有想到。

    但是这个作战方案,让内阁大臣觉得非常的振奋。

    郑勋睿之所以决定这样的作战方案,是有着深思熟虑的。

    后金在努尔哈赤的手中发展壮大起来,屡次击败大明朝廷的军队,逐渐占据了开原、铁岭、萨尔浒和抚顺等地,直至占领沈阳,皇太极更是继承了努尔哈赤的遗志,率领八旗军占领了辽南全部的地方,包括旅顺等地,后来又在大凌河城与朝廷大军展开激烈的厮杀,大败朝廷大军,若不是孙承宗等人辛苦打造的关宁锦防线,大明的京城与中原早就陷落了。

    皇太极最大的功劳,是成立了大清国,与大明朝廷分庭抗礼,且大清国实际控制了几乎整个的草原。

    长久以来,大明朝廷对于后金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这称之为恐金症。

    郑家军的崛起,一定程度上面打破了恐金症,可惜没有从根子上去除这种恐惧。

    想要彻底打消朝中某些文武大臣的恐金症,就需要堂堂正正的打败后金,灭掉大清国。

    郑勋睿必须从根子上消除大明朝廷普遍存在的恐金症。

    在他的计划之中,大明王朝将成为全世界的巅峰之地。若是在这种建设和努力的过程之中,还有人存在恐金症,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所以郑勋睿选择了最为艰难的征伐之路,从正面打败皇太极和八旗军,堂堂正正的灭掉大清国,尽管这样做会让郑家军有着很大的损失,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郑勋睿的预料是没有错误的,作战部署在内阁公布的时候,周延儒的身体微微颤抖。杨廷枢等人更是眼睛发红。

    现如今的大明帝国,可不是一年多之前的大明王朝了。

    现在的大明帝国,是有着万丈雄心、准备征服世界的大明王朝,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随着作战部署的确定,另外的一件事情也摆上了台面。

    郑勋睿要率领郑家军亲征。

    此事遭遇到内阁的强烈反对,而且连徐望华也是寸步不让。

    理由非常简单,皇上登基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大明各地刚刚稳定下来,内部的事情很多。而且海上贸易刚刚兴起,这个时候,需要皇上坐镇京城,运筹帷幄,况且征伐后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时间漫长,或许一年半载,皇上绝不能够离开京城这么长的时间。

    可惜郑勋睿的决心也是非常坚定的,必须要御驾亲征。

    谁也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坚持,只有郑勋睿自身是清楚的。

    穿越这么多年了。亲自征伐后金,与皇太极实现当面的对决,是他内心的梦想,不管遇见多大的困难,这个梦想都是要实现的,都是不能够错过的。

    机会已经来临,郑勋睿岂能错过。

    当然这个时候御驾亲征,问题的确是存在,毕竟登基才一年多的时间,朝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留在京城是最佳的选择。

    不过郑勋睿决定的事情,肯定是要执行的。

    郑勋睿也不会特别的固执,一旦郑家军拿下了沈阳之后,他就会回到京城来,后面继续征伐的事情,他是不会参加了,这样算起来,时间不会太长,最多也就是半年左右的时间,若是这个过程之中出现了变故,譬如说郑家军攻打某个城池遇见了麻烦,或者因为其他的原因被迫暂缓进攻,郑勋睿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不是回到京城。

    但御驾亲征是必须的,不能够动摇的。

    犀利的辩论在乾清宫持续了足足两整天的时间。

    以徐望华为代表的内阁最终退缩,他们已经看出来,皇上的决心已经坚如铁,不可能动摇了,这个时候继续反对没有太多的作用。

    于是内阁提出来了另外一个问题,京城必须要有人坐镇,不管是内阁首辅徐望华,还是内阁次辅周延儒,都是不合适的。

    这个提醒,让郑勋睿想到了儿子郑瀚宇。

    郑瀚宇已经十三岁了,郑勋睿亲自的教育,以及郑瀚宇身边名师的指点,让小小年纪的郑瀚宇,表现出来不一般的沉稳,说来也怪,郑勋睿诸多的子女之中,唯有郑瀚宇是儿子,其他的都是女儿,这也预示着没有谁与郑瀚宇争夺未来的皇位。

    几乎没有什么犹豫,郑勋睿下了圣旨,册封郑瀚宇为皇太子。

    问题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解决,郑勋睿离开京城的时候,由郑瀚宇主持京城以及朝中的事宜,当然也就是暂时主持,郑瀚宇的年纪还小,不可能做出什么决断,重大的事情还是需要禀报皇上的,毕竟皇上在辽东征伐,距离京城也不是太远,快马禀报不需要多长的时间。

    郑勋睿被册封为皇太子,仪式不是特别的复杂。

    皇后娘娘文曼珊是最为高兴的,这么多年过去了,郑瀚宇终于成为了皇太子,将来荣登大宝的。

    尽管说郑勋睿的意思,郑瀚宇册封皇太子的仪式不要过于的复杂,可礼部尚书杨廷枢还是按照规矩执行,郑瀚宇专程到祭天台拜祭了天地。

    册封仪式结束之后,郑勋睿专门和郑瀚宇交谈了足足两个时辰的时间,这一次的交谈,让郑勋睿改变了很多的看法,在他的眼里,郑瀚宇不过是一个小孩子,可这一次的交谈,他发现郑瀚宇很是成熟,不知道这是郑瀚宇的悲哀还是高兴。

    郑勋睿暗自下定了决心,下一次回到京城的时候,要求郑瀚宇到下面去走走看看,不要什么迎接的仪式,就是到老百姓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疾苦,这样才能够让郑瀚宇认识到农民的苦楚,将来登基之后,才会真正的关心百姓。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