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七十六章 重装骑兵的覆灭(1)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皇太极的确在永平府停下了追击的脚步。

    皇太极的这个决定,没有遭遇到反对,因为诸多满人权贵都得到了消息,郑家军占领了京城,大举进入了北直隶。

    八旗军唯一的对手就是郑家军,想不到这么快就要直接面对了。

    占领了山海关,进入到永平府之后,皇太极很难得到准确的情报,不过有关郑家军的情报却是千真万确的,因为这是京城内段宗奎直接提供的,情报非常详细,说到了郑家军占领京城的整个过程,仅用一天的时间,就消灭了驻守京城的五万大顺军。

    皇太极不敢冒险,他必须要看看,郑家军下一步究竟会如何。

    更加令皇太极焦心的情报传来,郑家军在通州附近剿灭了大顺军,郑家军已经朝着永平府城的方向而来。

    争论瞬间出现,究竟是迎战郑家军,还是撤回山海关。

    绝大部分的意见都是迎战郑家军,八旗军好不容易占领了山海关,朝着北直隶进发了,这个时候要是撤回山海关,前面所有努力都白费了,何况山海关之战,八旗军损失的军士也超过万人了,这是鲜血换来的胜利,决不能够抛弃。

    皇太极一锤定音,决定在永平府与郑家军展开厮杀。

    八旗军曾经三次惨败给郑家军,多尔衮、多铎、阿济格、阿巴泰甚至岳托,都吃过郑家军的亏,被郑家军剿灭的八旗军总人数接近十万人,这一直都是皇太极的心头刺。

    不过这也说明了郑家军的强悍。

    面对面的厮杀,郑家军不输八旗军,但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斩杀八旗军,前几次的失败。有八旗军的疏忽,更多都是郑家军战术布置得当,导致了八旗军的惨败。

    这一次的交战,双反是面对面厮杀,实力上面的绝对碰撞。

    郑家军不同于大顺军,更不同于朝廷大军。其战斗风格强悍,绝不会因为一次两次战斗的失利,就出现大溃败的局面,这样的可能性不存在,想都不要想。

    不过在战斗厮杀开始的时候,占据优势是非常重要的。

    皇太极将目光看向了重装骑兵。

    大清国的重装骑兵人数不多,一共才五千人,要知道满八旗原来属于游牧部落,骑马和金额狩猎是每一个男人从小就要学会的本事。满八旗骑兵的强悍,这是最为重要的基础。

    八旗军组建重装骑兵的时间不长,当初皇太极曾经准备组建重装骑兵的时候,就遭遇到了反对,不少满人权贵认为,满八旗的骑兵天下无敌,根本不需要组建重装骑兵,皇太极的这个计划。一度因为遭遇反对太多而没有能够执行。

    满八旗第一次惨败给郑家军之后,反对组建重装骑兵的声音小了很多。皇太极趁此机会强力推进,重装骑兵终于成立了,从满八旗之中挑选最为精锐的军士,组建了重装骑兵。

    重装骑兵的消耗太大,全身的铠甲,包括战马头部和颈部的铠甲。包括重装骑兵手中的长矛,让每一个重装骑兵的配备都需要不少的银子。

    因为费用太高、消耗太大,反对的声音再次高起来,但这一次皇太极坚持下去了,没有理睬任何反对的声音。坚决组建起来重装骑兵。

    重装骑兵隶属于满八旗之中的正黄旗,但独立建制,唯有皇太极才能够调动。

    随着八旗军第二次在关内作战失败,以及郑家军在辽南的兴起,有关重装骑兵的非议渐渐没有了,这个时候满人权贵才认识到皇太极的远见卓识。

    重装骑兵轻易是不会出动的,凡是八旗军能够应对或者是获胜的战斗,重装骑兵绝不会出动,说起来重装骑兵是大清国的秘密武器。

    这一次皇太极率领重装骑兵出征,首战就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重装骑兵的冲锋,彻底打散了大顺军的一字长蛇阵,且压缩大顺军的阵形,让骑兵和步卒能够毫无顾忌的冲杀,大顺军的箭雨面对重装骑兵的时候,一点办法都没有。

    山海关之战,八旗军阵亡万余人,而且绝大部分还是在镇守山海关的战斗之中阵亡的,但却斩杀了近十万的大顺军军士,这里面重装骑兵的功劳是最大的。

    山海关之战,重装骑兵损失微乎其微,但爆发出来了强大的攻击力和杀气。

    当然重装骑兵也有不足,那就是缺乏机动灵活性,这一点问题不大,骑兵完全可以补充进来,跟随在重装骑兵的后面,时刻护卫。

    皇太极组建重装骑兵的目的,就是要对付郑家军。

    从几次战斗的情况来看,郑家军一样是骁勇的,机动灵活性方面丝毫不亚于八旗军,如此双反就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之下,想要在战斗之中战胜郑家军,只有别出心裁,而重装骑兵就是皇太极想到的办法。

    重装骑兵的铠甲非常的坚硬,就算是面对火绳枪的射击,也能够抵御。

    郑家军马上就要来了,他们的目的皇太极是清楚的,那就是夺回山海关。

    皇太极无论如何也要守住山海关,守住了山海关,意味着八旗军可以轻易的供给中原,就算是八旗军短时间之内不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也能够给与郑家军巨大的威胁。

    作战的部署随即展开。

    多尔衮、阿济格、阿巴泰和杜度等人都是主动请战,希望成为前锋。

    皇太极甚至考虑之后,让阿巴泰成为了前锋指挥官。

    这是因为阿巴泰曾经在北直隶征伐半年多的时间,熟悉北直隶的地形,且阿巴泰作战勇猛,也有一定的谋略。

    当然从人选方面来说,多尔衮是最为合适的。

    不过皇太极有着自身的考虑,至于说究竟是什么原因,他是不会说出来的。

    驻扎在永平府的八旗军有八万人,包括五千的重装骑兵,这是非常强悍的力量了,有了这么多的军士,排兵布阵容易很多。

    接下来讨论的是作战的地点,究竟是守候在城池里面作战,还是在城外空旷的地带与郑家军面对面厮杀。

    这方面的讨论没有持续多长的时间,所有人都认为应该要出城作战。

    唯一提出反对意见的是洪承畴,可惜洪承畴的话语,得不到皇太极的重视,因为就连范文程都建议在野外作战。

    固守城池作战,八旗军固然可以减少伤亡,可一旦城池被郑家军包围,八旗军就将处于劣势,粮草供给的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