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绝大事业,在青史上也会留下足够份量名字的人物!杨凌此刻状若沉思,没人敢喘一口大气,生怕惊动了他。
至于杨凌在想些什么,这些亲卫连揣测也都不敢了,其实杨凌什么都没想,他赶在自家别业起火之前,就已经潜入汴梁城中,在东十字大街早就备下的宅院当中藏身,随时等着各方面传来的消息,今夜的事情,看来是做成了,自己的命好硬……
自己想挽天倾,却得先将这个天捅一个大窟窿,自己到底是在救大宋,还是在赶在女真人面前摧毁大宋?真是理不清楚啊……
将自己这个小白领从此变成一个曹操一般的人物,从此只能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在青史上留名多半也是身败名裂,贼老天,这就是你想要的?脑海中各种念头太多,怎么样也理不清楚。
到了最后杨凌只是吐了一口长气,扶着膝盖从胡凳上站起来,目光一扫,迎着他目光的亲卫都恭谨七分,畏惧三分的低下头来,不敢与他直视,这般变化,让杨凌忍不住又苦笑了一声,管******,将来爱怎么样怎么样吧,难道老子还能退回去?现在已然走上了这条道路,只能从今往后,将命运只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交给别人拨弄!
转瞬之间,杨凌面上神色就已然冷硬了下来,外间脚步声响动,却是一名打探消息的亲卫疾疾赶来,见到杨凌就深深行礼下去。
“小杨将主,人潮已然过了朱雀桥!”
杨凌点点头:“马前街那里呢?”
“赵佶还有一盏茶时间方才能到!”
杨凌目中闪过一丝凶光,“好,出发!”
小巷当中,潘易行颤颤巍巍的上前,这位都门禁军的蛀虫头子,在这一次的斗争之中嗅觉灵敏,他算准了杨凌必然倒台,虽然说自家的儿子潘飞在贸市上和杨凌交往密切,但是他的儿子又岂止是一个潘飞,杨凌倒台说不得还会牵连他,这个时候他就选择放弃杨凌,甚至刘宗宝的麾下也有他的人,在对杨凌倒算之中潘易行可谓出力甚大,不过他胆子再大,性子再直,也没见过这等场面,潘易行匆匆快马而来,也顾不上行礼,硬声硬气的道:“陛下,今夜臣与梁宫观,得到回报,那杨凌所在别业突然起火!那竖子动向不知,还在打探当中,兹事体大,臣下等不得不来面见圣人,回禀此事,还请圣人早做决断!”
大宋此刻政治体系的混乱,在今夜事中就可见一斑,杨凌并没有明旨问罪,他所在地方火起。或者是开封府管,或者是皇城司打探来消息赶紧回报,若是寻常走水,开封府自己就能料理了,就算杨凌是大臣,其间牵扯甚深,这事情也不过交到政事堂那里,由政事堂商议如何处理,再禀报给赵佶,最后由赵佶决断。
可是今夜开封府不见踪影,杨凌名义上差遣还挂在枢密院,偏偏枢密无人,政事堂诸公也无一人露面,最后出现在赵佶面前的却是一个提点宫观使和三衙当中某位头头!大宋官制混乱,各个机构杂乱无章,这是开国以来就带来的绝症。
不过以前还能勉力维持,可是到了赵佶掌权用事这么些年之后,大宋统治体系已然到了完全瘫痪的地步,兵事枢密院无法管,政事堂现在只管三司财计事,都中那么多衙门已然不是人浮于事那么简单了,完全就是不管事。
都门禁军原来归三衙约束,可三衙现在最高长官高俅又是一个病得快要死的人,赵佶也没安排人先接高俅用事,都门几十万禁军连同那么多禁军军将,现在完全就是各行其是,无法无天,更不必说驻外军镇,现在隐然有割据自立的态势,在自己军镇驻地,文臣已经再难维持百余年来对武臣的高压姿态,就算是对朝廷中枢的号令,现在也都是要讨价还价一番。
兵权人事权都给赵佶一手掌握,可他又不是朱洪武或者爱新觉罗胤禛那种勤奋型的君王,加上朝中党争极烈,说得明白一些,大宋现在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什么决断都难以做出!
这般气象,不要说女真大举入寇了,就连自家继续维系下去都难!若不是这个统治体系再难维系下去,最后遇上的这个皇帝如此极品,这样一个大帝国,如何能一击便倒,轻轻松松的就告灭亡?
也正因为大宋统治体系的混乱软弱,才给了杨凌这等人物行事的空间,在别人眼中,大宋还是一个庞然大物,凛然不可冒犯,在杨凌这等穿越客眼中,却到处都是漏洞,今夜就在汴梁城中搅风搅雨,从士大夫官僚体系,到几十万都门禁军,竟然没有一个人能阻挡他行事,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组织起力量来平定这场乱事!
潘易行这番话一说出来,咣当一声,却是赵佶顿时下轿,一叠连声的追问:“杨凌那里起火,则应奉天家诸库如何了?损失多少?现在查点清楚回报了没有?”()
本书来自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