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土门趣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山村情缘(九)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961年,牧羊坝的老百姓完成了国家的公购粮任务后,一个人才分了172斤谷子,9斤小麦,折合细粮110斤,按365天算,每天平均3两粮,一天3顿,一顿才1两粮。可想而知,这日子可咋过呀?

    有个别干部为了向上爬,也睁着眼睛说瞎话。一个副大队长曾在会上大言不惭地说:老百姓就是说粮食不够吃,可我一两米煮蒸饭还吃不完呢!到会的人无不惊讶,都不相信他的鬼话,个别好事的人通过背地里打听,他们几个干部确实是每人称了1两米,可另外还在里面蒸了好多芋头,所以他们没吃完。然而在会上他却只字不提有芋头在内,所以人们听的是满头雾水。

    再说吃油,这年完成国家油籽任务后,一个人才分了3两菜油,要吃365天,你说怎么吃,就是用根麦草一滴一滴蘸着吃也吃不到一年。人们没法了,炒菜时把锅烧红了倒点儿水进去,只听锅里哗的一响,再把菜倒入锅内炒,权当起个心理作用。据说有一户平日里较为吝啬的人家,全家分了1.5斤菜油,吃了一年还剩多半瓶子油。可想当时这老百姓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这年的劳动报酬结算是:男劳力干一天10分工,折合人民币9分钱,女劳力干一天8分工,折合人民币7.2分钱。当时买盒最低价的“老火车”牌香烟也要1角5分钱。过年了,生产队集体杀了一头猪,每人连骨头能分4两肉。就这样的生活条件,上级还下达一系列的强制性派购任务。最大的是生猪任务,农民吃米连糠都吃了,还能用什么来喂猪呢?上级却不管这些。当时的供销社说起来是社员入股办的,说是为了大家买东西方便。刚办起时入股者买东西还有点优惠,没几天就不优惠了。这些售货员下乡来也是趾高气扬,他们自认为比农民高一等,庄稼人连嘴都招不上。再说那些收购生猪的吧,他们到了乡下不问青红皂白,见猪圈就钻,见猪就拉。陶李氏这年辛辛苦苦养了一头猪,经常是跪在地上找猪草,喂猪把猪食桶的梁梁都摸光了,实指望把猪喂大了能吃点肉,喝点汤,不算滋补就算润个肠吧!眼看这猪娃一天天变大,陶李氏的脸上也有了一丝丝欣喜。可在一天早上,两个穿中山装的陌生人来到陶家,连问都没问,就径直走到陶家猪圈门口,自己打开猪圈门,进门就按猪,按住就绑,绑了就过秤,连皮才72斤。这两个家伙嘴上叼着香烟,歪着嘴巴把账一算,放了二十几元钱在凳子上,把猪拉上就走了。到底是多钱一斤,谁也不知道,连这两个人到底是土匪、棒老二也弄不清楚。陶李氏眼看着人家把自己辛苦喂的猪拉走了,气得哭天喊地,可陶吉福、谭春玲、陶叶也只能干瞪眼,只能息事宁人劝劝算了。事过之后一打听,才知道这两个人是供销社来乡下收猪的。过了几天,有人捎信说供销社落实党的政策,念起你们陶家喂了半年猪,给你们兑现2.5斤大肉,以示党和政府的关怀,但还得自己拿钱去买回来。随后,谭春玲就到集镇供销社去买这2.5斤大肉。先排队开票、付钱,再排队等肉。一直等到太阳偏西,听说肉卖完了,可交了钱等肉的人还有很多,大家闹着不走,供销社的头头出来把排队的人点了一下数,又去烧水杀了一头猪。好不容易谭春玲才买到这2.5斤肉。为买这2.5斤政策肉谭春玲几乎花了一天工夫,饿了一天肚子,想想真是不合算,但又有啥办法。这样一来,农村喂猪的人越来越少了。不光是没啥喂,就算喂大了也是供销社的,他们把肉吃了,喂猪的甚至连汤都喝不到,连一句人话都没有。所以大家一想,干脆不养了,我看你们还耀武扬威个啥!

    除了派购收猪,还要派购收蛋。人都没啥吃,哪还有粮食喂鸡。这鸡之不存,何来蛋也!一次供销社派了一个包着金牙、外地口音的人到牧羊坝来征收鸡蛋,他在牧羊坝转了大半天,结果一个蛋也没收着,他恼羞成怒扬言说:“没蛋了,人去下!”真是可恶之极!可笑之极!荒唐之极!有一天半夜里,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伙陌生人,说是到牧羊坝来收鸡毛,扬言说是上级安排的紧急任务。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各家各户的鸡笼篦头发一样篦了一遍,个别农户好不容易养的几只鸡也没能幸免,鸡毛被拔了个精光,鸡的一声声惨叫声令人发怵。

    当时一切生活用品都是统购统销,买任何东西都要凭证。买布要布票,卖粮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酒要酒票,买糖要糖票,买鞋要鞋票,买烟要烟票,买盐要盐票,就是买盒火柴也要火柴票,总之,没有不要凭证就能买到的商品。农民进了商店,只能看看享个眼福,看见副食品,只能咽口水罢了。这一年,一人才发了1.8尺布票,只够做一条裤头。一年到头一户人供应了2两茶叶,还要说是上级对农民的关怀。

    这农民当时的日子真是难过,吃没吃的,穿没穿的,用没用的,真是步步维艰,该想的办法都想了,该打的主义都打了,可还得勒紧裤带过日子。田坎上、山坡上的野菜挖光了,吃尽了。平日里连猪都不喜欢吃的蚕豆叶叶,洋芋蔓蔓,红苕藤藤,洋槐花花,榆树皮皮等凡能糊口的东西,全都弄来吃了。可这温饱问题依然一直困扰着牧羊坝的老百姓。听说有一个爱发牢骚的读书人在过年时写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大门上,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横披是:“南北”。人们见了,都不知是何意,都觉新鲜,便争相传说,越传越广,后来竟传到了牧羊坝公社革委会头头们的耳朵里,他们经过分析研究,认为这是一幅**反对社会主义的反动对联,上联的意思就是“缺一”(缺衣),下联的意思是“少十”(少食),横披的意思是“没东西”,这合在一起就是“缺衣少食没东西”,便断定这是公然在污蔑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公然诋毁革命的大好形势,这就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必须从重严肃处理。于是这人便遭到了大会小会的批判斗争,戴上尖尖帽游街示众,还给本人戴上了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这人经不起这一系列的“优厚待遇”,竟悬梁自尽了。其实人们心里都清楚,这人只不过是隐晦地说了一句真话罢了,便落得如此下场。

    在这种情况下,姑娘们找对象,也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要想吃饱嫁粮站,要想穿好嫁商店,要想娱乐嫁戏院;一干、二工、三教员,宁死不嫁庄稼汉;找对象:当官最吃香,军人找连长,工人还可靠,农民看不上;结婚彩礼:三转一响(三转: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收音机),八套衣裳。有的姑娘为了一条灯芯绒裤子没落实,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