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6章 创办女学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秦琬得了圣人的许可,便将这事告诉了父母。( ’)比·奇··首·发

    秦恪酷爱读书,手不释卷,对秦琬又一向纵容得很,自然不会反对‘女’儿要办学校的想法,反倒十分赞成,兴致勃勃地说:“教书育人可是大事,虽说教得是‘女’学生,先生的人选亦不可马虎了去。”

    比起秦恪的满腔热情,沈曼的心思就要复杂得多创办‘女’学固然好,但一想到此事的“初衷”乃是给穆家人描补,沈曼就很不舒服。

    穆家先前太过张扬,身为皇长子妃,沈曼尚且受了一些闲气,更别说必要的尊敬了。很多时候,穆家人,尤其是长辈,多半是倚老卖老,并不怎么敬重沈曼的。这些小小的细节日积月累,导致沈曼对穆家颇为厌恶,只有盼着他们不好的,没有盼着他们好的。听见‘女’学得招一部分穆家‘女’,沈曼就不大高兴,觉得皇室没必要再给穆家这份照拂。可转念一想,这些人全落到她手上,需要小心翼翼奉承讨好她,她一句话就能决定对方的前程,又有种扬眉吐气之感。

    她自己想通,就有心思考虑别的,当下便是一串:“别的暂且不提,安全、风气,这是最为重要的。‘女’学需设在稳当的地方,譬如长乐、长宁坊内;先生的才华可以略差一些,品德却是万万不能有损的,最好是年过‘花’甲的老者,或是德才出众的‘女’子。还有,这上学的日子该怎么算?富贵人家有车有马,自是无碍,若要从贫寒一些的人家招弟子,每日往返都成问题。”

    沈曼口中的“往返成问题”,并不是像韦秀那种,学生要靠双脚走路,鞋子都磨坏的情况。能供得起‘女’孩读书的家庭,就没几个穷的。她所担忧的是,长乐坊之所以安全,‘门’禁森严是非常大的一个因素,若是这些姑娘上学的时候,马车里夹带了什么人,或者带走了什么不该带的东西,一不留神就会闹出麻烦。

    秦恪听了,连连点头,严肃道:“曼娘说得没错,这些问题,裹儿你可要留心了。办学本是好事,因为疏忽与人结仇就不好了。”

    秦琬既然敢提‘女’学的事情,肯定是备好了章程的,闻言不由笑了:“‘女’儿办事,阿耶阿娘还不放心么?‘女’儿琢磨着,‘女’学里头肯定是要建一些供居住屋舍的。家境好一些的弟子每日往返,家境略差一些的弟子便住在学堂中,每六日回一次家。读书呢,自然要有读书的样子,笔墨纸砚,饭食茶水,全由学堂提供。无论‘门’第如何,只要踏进了学校,就将脾气收起来。不可以带使‘女’,事事皆亲力亲为。”

    东宫一家情况特殊,秦恪和沈曼虽打小金尊‘玉’贵,身边簇拥的奴仆无数,却实打实过了十年的苦日子。哪怕有程方、七月夫‘妇’小心翼翼地服‘侍’,仍有许多事情需要亲力亲为。沈曼王妃之尊,还亲自喂养过‘鸡’鸭。更别说秦琬,从小就没人服‘侍’,长安权贵府邸的孩子,七八岁尚且离不了‘乳’母,断不了‘奶’的比比皆是,她却什么都自己打理妥当了。

    与彭泽的苦日子相比,‘女’学不过是不准带使‘女’服‘侍’,哪里苦了?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权贵人家,不给‘女’孩请西席的也比比皆是。但若秦琬开办‘女’学,这些人必定会趁热灶,将自家‘女’孩子送过来上学。

    读书的机会多难得啊,不过是吃点苦,算得了什么呢?

    “我琢磨着,‘女’学可以这样收人,出个几道题目,只要能做得出来的姑娘,咱们都收了。”秦琬见父母同意,便抛出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放一只羊也是放,放两只羊也是放,左右不差这点钱,您二位觉得呢?”

    沈曼嗔怪地看着‘女’儿:“什么放羊不放羊的,你也说得出来。”

    “这不就是……打个比方么?”秦琬笑嘻嘻地说,“几位姑姑和婶婶都是有德有才之人,哪怕‘女’儿办事糙了些,不还有姑姑们帮忙描补么?”

    秦琬张口就是姑姑婶婶,沈曼却知‘女’学的重大意义,很不乐意让齐王妃与韩王妃这两位有子的寡‘妇’分一杯羹,当利公主和馆陶公主的权力‘欲’也有些重,她们若‘插’手进这件事,东宫就捞不着十成十的好处,便道:“盈儿随林宣外放后,桢姐姐的日子确实有些孤单。新蔡也是,都这么大了,还跟个孩子似的,对将来没个成算。”

    听见母亲这么说,秦琬连声附和,心中却不住叹息。

    前几年还不觉得,这几年,尤其是秦恪做了太子之后,秦琬和沈曼为人处世的分歧越来越大。譬如这件事吧,秦琬压根就没想过权力集中与否的问题‘女’学是她提议办的,地方是她挑的,规章是她制定的。几位公主、王妃就算‘插’手,又能‘插’手到什么程度呢?

    若是别人兴建了‘女’学,自然要担心权贵横‘插’一脚,一旦被沾上,十有**是保不住了,但秦琬是谁?她是大夏唯一一个奉旨干政的‘女’子,也是秦恪最信任,甚至是唯一深信不疑的人,只要秦恪不倒,她的地位就稳如泰山,哪个缺心眼的会在这种情况下夺她的产业?只怕是凑热闹都会注意分寸,唯恐她多心。这等情况下,你摆出提防的姿态做什么呢?平白让人不舒服。还不如好处大家分,令所有人都承自己的情。

    秦琬一向觉得,人心就像沙子,想要留住,就要注意分寸。握得松了,轻慢疏忽,不知不觉也就与人生分了;但握得太紧也不行,过度的掌控,到头来什么都留不住。

    道理虽是这个道理,但母亲也是拼命生下她的母亲。秦琬不‘欲’和母亲对着干,一是会彼此伤害,亲者痛仇者快;二便是怕秦恪难做。正因为如此,哪怕她心中郁闷得很,面上也不‘露’半分,沈曼说什么,她就应什么,宁可蜿蜒曲折,也绝不明着与沈曼发生摩擦。

    秦琬要兴建‘女’学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圣人特意赐了一处长宁坊的宅子给她,让她兴办学校,也证实了这件事的真实‘性’。至于老师的人选,说难也难,说简单也颇为简单经史子集,便寻那些年纪苍老,学问不差的名士。虽有一些人觉得教‘女’子太掉份,推辞了,更多人却看到了“广陵郡主”所代表的权力,欣然应招,心道我教‘女’学生若教得好,指不定能调我去国子监呢?至于别的科目,如诗词歌赋、‘女’红刺绣、规矩礼仪等,宫中‘女’官那么多,德才兼备的好‘女’子数不胜数,可惜能熬出头的百不存一,既能出宫,还能为人师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