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 清王朝钦天监,洋和尚汤若望第(2/2)页
先不说这一王一帝的做法到底对“金陵王气”镇了多少,泄了多少,倒是他们自己却没得到什么好下场:楚威王在金陵埋金后只活了五年;秦始皇下令泄王气后在返回咸阳的路上就得病死了。
这就是斩断龙脉的气运反噬,反噬之下,不论是一方霸主,还是祖龙都魂归地府,他们不可一世的王朝也消失在历史洪流当中。
随着对“金陵王气”愤愤不平的两代帝王先后辞世,500年后金陵最终还是出了位天子,那就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帝孙权。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建立了吴国,但他权衡再三还是把都城设在了南京,成为第一个把都城建在这里的帝王。从此以后,金陵的王气一发而不可收拾,后来的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也纷纷以“金陵王气”为天命来金陵定都,这就是南京有“六朝古都”之说的由来。
清朝钦天监虽然没用斩断金陵龙脉这样的壮举,但是也做过不少斩龙破**的事情,最后导致龙脉被斩,也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不过清朝钦天监和其他朝代的钦天监还是有所不同的,因为清朝钦天监的监正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些洋和尚。
第一个担任钦天监的洋人不是别人,正是西洋传教士汤若望,从顺治以后,至道光年间,所有的钦天监都是洋人担任。
清政府上台,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编制新历法颁行天下,代替前王朝的旧历。多尔衮命令钦天监官员负责新历法的修订。当时钦天监官员使用中国传统的大统历和回回历,推算出天文现象出现的时间与实际发生时间差距较大,影响到新王朝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多尔衮对此十分不满,召见汤若望询问有关技术问题。通过同年八月对日食时间的测定,三种历法优劣顿现,汉、回历法分别相差二刻、四刻,而“西洋新法”的测算结果丝毫不差。清政府当即宣布采用西洋新法,将新历书赐名“时宪历”,不久汤若望接任钦天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的台长。能推算历法的人在被当时被认为懂占星术,受到官员和民众的崇拜。()
本书来自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