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厚着脸皮的?用雷局长的好茶具、好茶叶、好茶水,请雷局长喝茶?
也是这三天浏览时政新闻时候看到的一则新闻:时隔三十年后,一心复兴古文化的中国的学者们依然还在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用何样的文字的形容和描述而争执———
整如新闻中所,复兴中华古文化,那么茶道与“汉字繁体字”都是必须大力提倡的。而茶道的重要程度可在以下文字看出:
如茶道学者“金刚石”曾提出:茶道是表现茶赋予人的一种生活方向或方法,也是指明人们在品茶过程中懂得的道理或理由。
而文中亦有学者引用“日本学者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的论述”: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而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是以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每个人读相同的内容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根据人脑工作机制,每个人的经历都让其形成了不同的脑域里的神经元构造,终涌现出完全不同的意识。而于二对于以上的文字就特别有感触:
因为于二【过去】曾在“喝茶”特别发达的福建厦门生活过数年。还记得“当年找房子租的时候,被房东拉着非要喝会茶”的经历:那是于二第一次被人请“茶”。还记得那是第一次见那比酒盅还的茶盅。还记得当时那位大叔不断给于二喝空的茶盅倒茶(于二当时忙着到处找房子而确实是很渴),五六次,最后到不好意思喝了。还记得茶水喝到胃里那种温暖和苦涩中的甘,回味无穷…
还有一事要着重:于二的媳妇,到厦门出差的时候。晚上闲逛到一间茶舍,免费喝了会茶,和老板聊得开心,最终临走时候老板送了她一份五年份的普洱茶饼,还建议她再保存五年。结果那茶饼被她带回公司里随意掰开沏茶喝,充斥整个楼层的茶香引来了茶虫。看着掰碎的茶饼,让一位懂茶的同事心都碎啦。从那之后,于二媳妇就琢磨早日退休到厦门生活…
于二和媳妇,对厦门这座城市的美好记忆,都是从“茶”开始…
而在这则新闻中,于二更为赞同的是陈香白先生的观念: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茶道引导七种义理,而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
“和”这一个字,不但囊括了所有“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它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
所以当于二很忐忑的偷偷潜入到雷局长的客厅里,在等待屋子主人回来的时候,坐立不安而必须持续不断的深呼吸。于二【过去】可没和这样的“大人物”接触过,要脑子里没有各式各样的念头噪音那是骗自己的。怎样开始的接触方式是最合适的呢?
等到看到有关茶道文化争论的时政新闻。再瞅瞅布置得很有品茶氛围的的客厅一角,看起来就很古香古色的茶具,以及造型古朴的、装着好水的麦饭石水缸。自然立即决定用“请喝茶”来实现与屋子主人“和”的目的。
大实话,就是拿喝茶当喝酒来拉感情。
喝酒当然不行,一个是于二觉得自己万一喝多了就跑不了啦!另一个是这个时代的酒可都不便宜(粮食贵)!再者雷局长在“于子将的记忆”中是个很自律的老者,除了庆功宴时候,其他时候都是滴酒不沾!
虽然于二大而化之的放弃“茶之七艺”而取“和”之一心!但是最终看到的结果是:于二依然高估了他从媳妇那偷学来的茶艺,沏茶的动作却是够“慢”,但对所用茶叶的本性了解却不足。道法,是二字,不能只讲道,而无法“自然”…
最终还是雷局长作为屋子主人,给于二这个刚刚试图喧宾夺主的客人,重新沏茶…
如果喝酒必定是推杯换盏,无论什么,都先喝个脸红脖子粗!让酒精麻痹大脑的理智枷锁,让那藏起来的感性自我出现,来和别人也喝多后出现的感性自我拥抱!大家再彼此压在心底里的委屈和愤怒等等。仿佛有心理疗愈的作用,但是实际效果极差。所以酒醉能消愁,但是酒醒人更愁…
而喝茶却可以是,“静静静”地品茶!于无声中,彼此“和”!
喝酒喝的是喝多了后集体“胡吹海侃”!
喝茶则是:放下茶杯后的“坐而论道”!
喝茶其实比喝酒更能彼此拉近感情…
于是于二就着书架上的一些书为“引”,和雷局长论起“道”来…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