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秦岭秘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六章 诸葛遗风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看到他们分别乘坐数十艘大船在南郑大河坎停泊。从米仓山中找到的几名死去的黑衣人和红衣人身上发现,黑衣人留长发,都为壮年和年轻男子,汉人模样;红衣人都是秃头,僧人打扮,腰中悬挂有天元圣教的腰牌,长相和中原汉人区别很大,似是蒙古人。

    林正、张莲英等也告诉大家在来小南海的路上,在焕古镇也发现了这些红衣人,并发生了打杀事件。张莲英没有提及在大都发现红衣人的事情,怕引起大家的误会。

    南海师太等陷入了苦苦沉思,天元圣教在哪里,教主是谁?黑衣人是哪个门派的?他们怎样会勾结在一起屠杀武林人士?

    第四天清晨,有南海师太的弟子来报,有一批东西运到。大家随南海师太出寺门迎接,发现南海师太的几十名弟子每人牵着一匹似牛非牛、似马非马的怪物,它们肚子很大,健步如飞走进内院,方才止步。大家走上前细看,纷纷大吃一惊,原来都是用木头做的。难道它们就是传说中的诸葛孔明造的木牛流马?

    看到大家惊疑的目光和不停地打问,南海师太的一名徒弟告诉大家:“这就是有名的木牛流马,但不是诸葛孔明丞相造的木牛流马。那些木牛流马早就不知所踪。这些木牛流马是南海师父自己做成的。”大家说:“你能不能让木牛流马再走走,我们看看它是如何行走的?”那位徒弟用手伸进木牛流马的嘴里,轻轻一动,木牛流马就再次行走起来。在尾巴上一转,木牛流马立刻停止下来。大家齐呼:“太神奇了,真乃神物也。”

    南海师太不知在哪一按,就取掉了木牛流马背上覆盖的木头做的座垫,里面露出一个装东西的大仓,装满了白花花的大米。南海师太对众人说:“这是我早年带领徒弟耕种收获的稻米,现在我们这么多人需要食物,我就让徒弟们把这些运来,让大家吃饱肚子。”

    五百多武林人感动的热泪盈眶,尤其张莲英和师妹们,林正师兄弟三人等对南海师太打心眼里佩服。

    大家知道外面黑衣人和红衣人正在到处追杀武林人士,就尽量呆在寺庙的内院,不敢高声说话。

    南海师太这次让徒弟们用木牛流马还运来了大批蚕丝。在空闲时间,她组织林香玲、杨玉娇、张莲英等女侠们用蚕丝织布,剪裁衣服。

    相处时间长了,大家才知道:当年诸葛孔明丞相六出祁山曾把汉中做为大本营,做为进军魏国收复中原的前哨,所以他非常重视发展农业和纺织业。特别是南郑、定军山一带,诸葛孔明丞相亲自教当地百姓栽植桑树,养蚕织布,种植水稻,开荒种菜。在战争间隙,他让军队也开垦田地、栽桑养蚕,帮助百姓收割。诸葛孔明丞相还兴办学堂,教当地百姓礼仪等。三国时期,凡汉中少年皆能吟诗写字,被来往客官称奇。几十年来,诸葛丞相的神明和勤恳、质朴已经深入人心,当地百姓视他为亲人和神人。后来,诸葛丞相由于积劳成疾,去世在六出祁山的军营中,遵照丞相的遗嘱,姜维把诸葛丞相埋在定军山下。汉中百姓披麻戴孝,在武侯墓祭奠痛苦,年年不绝。从此后,诸葛孔明丞相栽植的桑树被当地百姓代代相传,养蚕织布、种植水稻、勤恳劳作、学习文化和礼仪成了当地百姓的家风,成了这里的民风。南海师太做为诸葛孔明丞相的后人,自然继承了家风,受所有人尊敬。

    大家知道定军山下有武侯墓,就决定要去祭奠一番。

    九月末的一天,大家早早准备停当,决定到武侯墓去祭拜。南海师太、普陀寺慧远方丈、云雾寺建德方丈、孤独门掌门诸葛汉水、白莲教杨玉娇、香山派掌门林香玲、张莲英、林正等四百多人向武侯墓赶去。乾明寺文幻法师和另外一百多人被留在寺内看守寺院。

    沿着乡间土路前行,不时看到山坡上密密麻麻的桑树,许多枝干粗大的一人展开双手还无法抱住。尽管已经落叶,但还是生机勃勃。诸葛汉水介绍道:“这些大桑树就是当年先祖诸葛孔明丞相引导百姓栽植的,离现在也有一千多岁了。”

    经过近两个时辰的跋涉,大家终于来到定军山下。定军山苍翠欲滴,绿色的松树,巨大的汉柏长满整个山坡。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就长眠于此。

    大家看到,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着武侯墓。建德方丈给大家介绍道:“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三百余亩,左右前后九支环抱,又如佛手,其天造地设实为人工所不能者。近墓四山,名曰“前书案梁、后笔峰山,左土地岭、右武山岗”,将武侯灵冢紧密围护。四山翠柏苍松、攒蔚川阜、遮天蔽日,难觅神冢。”

    走近,只见高冢巍然,古建成群,古树森森,修竹异木,花香鸟语,一条小溪从墓前蜿蜒而过,淙淙流水,为墓区增添几分神秘色彩和灵气。

    墓地大门口,有一汉白玉巨石碑,上面有模糊的碑文。建德方丈看后给众人解释道:“碑文意思大致是诸葛亮生前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千百年来,人们称其墓地为“武侯墓”。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曹魏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遵其遗命,归葬于定军山下。”

    早有人给看守墓园的执事通报,只见一名中年汉子带领六名执事迎出门外,看到南海师太,中年汉子深施一礼说:“不知师太光临,有失远迎。诸葛平拜见师太。”其他六名执事也向南海师太和众人施礼。南海师太对诸葛平和六名执事说:“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林人士前来祭拜先祖,你们可在前引路。”

    诸葛平在前,其他六名执事分别在队伍中后引导大家进入墓园大门。进入大殿后,大家看到大殿正中神台上,端坐诸葛亮塑像,纶巾、羽扇、鹤氅,神态庄严。诸葛亮塑像的两旁是印、剑二僮侍立,其下关兴、张苞身披铠甲,手握令箭、神鞭,威武雄猛,护持左右,使人肃然起敬。关兴和张苞是关羽和张飞的儿子,是诸葛亮北伐的得力大将。大家纷纷跪地叩头,烧香,缅怀诸葛丞相。

    大家在诸葛平等执事的引导下,在南海师太、诸葛汉水和建德方丈的带领下,起身,肃立,绕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