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远东帝级之枭雄咸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九章 刊文扬波,道光昏迷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皇家学院的演讲结束后,学员们平静的生活中却掀起了波涛汹涌。+++..

    不就是因为奕詝要求大家可以去给大清日报撰文的事情,因为则活分活计可以让学员们扬名立万,声名显赫啊。

    况且华夏自古以来,文人“好名”的思想是亘古不变。

    例如,魏晋时期,有些文人墨客,为了标新立异,扬名立万,故意放.荡不羁,放浪形骸之外,例如什么竹林七贤之类的。到了唐代,有些文人为了故作高雅,博取眼球,就到离长安不远的终南山去隐居,而且还自己是高雅之士,看破红尘,潜心修道。

    其实,他们就是为了声名显赫,求官而已,因为终南山离长安很近,直线距离也不过几十公里而已。

    如果真的看破红尘,潜心修道,那怎么不去蜀中,那里的青城山可是道家福地啊,也可以到西疆高原,那里的昆仑山可是道教的起源啊……白了,他们修道为假,他们为的就是名利。

    从明清以来,这一现象虽然有了一定的遏制,特别是文字狱以来,大家都憋了两三百年了,憋得好辛苦啊,实在是没有地方去展现自己的文采啊。

    不过,现在被奕詝通过大清日报给引爆了,那遏制了数百年想出名的闷骚文人,也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

    特别是一些“好名”之人,还有一些想着让太子以后给自己封一个官的学员,就引经据典,挖空心思的对一些顽固不化朝臣进行了攻击。

    三天以后,奕詝正和自己的亲信在暖房聊天的时候,郭嵩焘来了,他是拿着一篇文章来的。

    奕詝接过这篇文章一看,标题竟然为《谁是大清的奸臣》,奕詝再一看署名,竟然名叫王韬。

    奕詝记得前世自己念高中的时候,早起维新派代表人物里面就有一个叫王韬的,不过,现在的这个王韬是不是就是原先历史上的那个王韬,奕詝还不敢确定。

    那就先看他的文采吧。

    文章是这样写的,“煌煌日月,国朝祚做,二百余载,圣明天子,烛照万里疆域,阡陌之民,富裕丰足。

    但自二十年前,西夷洋人,不尊圣人之教,悍然兴兵做浪于东南海疆,致国威有损。

    但庙堂之上,尸位素餐之徒,窃据于之上,不干臣子之事,畏洋人如虎,素言其不可战胜,以其无战之心,惑于圣上,致国之四维,礼义廉耻成口头之言,可圣上要背丧权辱国之臭名,遗臭千古……

    银钱外流,鸦.片之毒流窜四方,致生民体魄破损,身体精华丧失,社稷贫穷,国家堪弱。

    韬为此,博览群书,知易经中“穷则变,变则通”的之理,亦断定“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汉承秦制,萧规曹随,但唐之政事,异于秦汉是也。

    故道“中国何尝不变,变者,国威大盛,未变,将日暮垂矣……”“吾知中国不及百年,必且尽用泰西之法而驾乎其上,但变之法,恐损朝臣之人中,伤及他们蛀蠹之利,损公而肥己,权奸之路乃断……

    一言以蔽之,眼观社稷日穷,而不思变者,不兴洋务者,因私废公者,乃奸臣是也”。

    洋洋洒洒数百言,虽有未尽人意的地方,不过,奕詝觉得这篇文章对这个时空来,还是言之有物的。

    因为该文章所戴的帽子就是“凡是不想进行洋务,或者反对洋务的,就是朝堂里的奸臣”,这一论断一下子就断了那些反对洋务运动者的后路。

    奕詝心里暗叹,“文人杀人,笔笔不见血,但比见血更可怕啊!”

    其实,奕詝也想对着洋务运动倡导一下的,不过,作为一个君主,不应该非常明晰的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喜恶。

    但是,不能不写啊,这可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份啊,自己虽然以后是帝王,但第一也不是那么多的,这大清的第一份报纸,自己一定要占头版头条。

    奕詝决定书写刊文,如下:

    上古之世,圣明的君王广开言路,今我大清监国太子爱新觉罗氏??奕詝,决定仿效先贤,开拓言路,以天下人心为君心……圣明至理,不辨不明,故立一报纸,有为国为民之人,可以撰文到报纸上刊发。

    如胡搅蛮缠,以一叶而障天下之辈,还有反社稷之徒之行文,不予刊发。

    大清监国太子谕:不以言论获罪,不以无知贻笑。

    接下来奕詝就和郭嵩焘等人商量初次排版的安排,决定报纸长约三尺,宽为二尺四,双面印刷,对折为四版,采取东方历(农历)和西方历(阳历)双重记日。一版必须是国家要文,包括一些国家大事,二版谈论,三版杂事,四版风土人情,中缝留有三寸宽约,附载各类信息和广而告之的杂言。

    首版除了奕詝的谕旨之外,接下来就是大清的一些政策,包括来年的财政将要采取预算,西北移民政策,三个灾区所分发的银两,还有派驻钦差大臣……

    二版就是王韬写的《谁是大清的奸臣》,三版是是揭穿拜上帝教的危害性和欺骗性,四版的是欧罗巴洲的风情和人物思想。中缝是一笑话。

    大概的排版就是这样,其他一些细枝末节就交给郭嵩焘自己解决了,不过,通过这件事,奕詝让“鹰眼”去调查一下王韬,如果没有大的瑕疵,奕詝决定重用此人。

    第二天,报纸首先印发两万份,其中,京师的各级官员无偿赠送一千份,剩下的一万九千份就以每张三文钱进行售卖。

    起先,好多人一看,一张破纸竟然要花三文钱,好多人都不买。

    后来,奕詝决定,让孤儿院的孩子们到茶楼和酒馆,客栈,还有青楼门边去叫卖,卖的时候就,“号外,号外,上面有圣旨啊,还有奸臣啊……上面有圣旨啊,还有奸臣啊……一份三文钱”

    在茶楼里面喝茶的,一般都是识文断字之辈,喝酒的也多为文人,青楼里面,那些泥腿子还喜欢去喝花酒啊,就是想喝,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的钱啊。当他们看到娃,摇着手上的纸,这上面有圣旨,也有奸臣之后,大感惊奇。

    因为对于普通人来,圣旨是一种非常神秘的存在,况且,还有奸臣,那诱惑力不是一般的大,况且三文钱,又不贵,也就是一个包子而已。

    其中也有一些达官贵人,当他们以好奇的心态看这一张纸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叫王韬的人,直接不发展洋务运动为奸臣的时候,一下子就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