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远东帝级之枭雄咸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一章 大军开拔,风力运输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个冰雪的季节,在夏季来临之前,向贝加尔湖战区和巴尔喀什湖战区运送两批战略物资,要保证这些物资供应到道光二十九年的十月。也就是,现在,冯桂芬要运来八个月的战略物资,这压力还是挺大的。

    好在现在可以使用雪橇和扒犁,除了松花江雪橇狗以外,还根据海上的风帆战船的原理,给扒犁上也按上风帆。当然,这种风帆是移动的,以便在风向不对,或者逆风的时候,调整帆的方向和折射度,来利用这些风能。

    由于在冬季,整个蒙古高原和西北大部,都会受到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顿时,呼呼的强劲西北风将会吹来,这样,利用这些风帆的折射角,就会让扒犁像飞的一样。

    现在,奕詝和左宗棠带领着六万余卫**,(冯子材当然是押运均需物资的了),浩浩荡荡地朝伊犁飞去。

    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扒犁,现在,好多的雪橇狗,战马也蹲在扒犁上,在以西北方为动力的鼓吹下,白色的风帆被吹得鼓鼓的。

    而雪橇的驾驶员们,则是一边唱着军歌,一边声地商量着各自的心事。

    而奕詝和胡紫雨,左宗棠,维诺夫,伊勒东阿坐在一起,不断地交谈着对着这场战事的看法。

    补充:爬犁,又称雪橇,或称冰床,满语称“法喇”,据民国《黑龙江志稿》记载:爬犁,“制如冰床,而不拖铁条,屈木为辕,似露车座低,傍轮前有轭而高,驾以牛或马,走冰上如飞。亦可施帷幕衾绸以御寒。赫哲人所用*犁,形如车而无轮,以细木性软者削两辕,前半翘起上弯,后半贴地处,置四柱与四框,铺以板。如运重物,则于上弯处驾犬二,人在上以鞭挥之,其速愈于奔马。”溜冰车用木头制成爬犁,在下面加上铁条。人既可以坐在上面,又可以蹲在上面,还可以站在上面。一个人玩或几个人玩均可。一般是一个人蹲坐在上面,双手握着“冰扦子”撑动前进;也有的将冰车放在坡上借着惯力往下冲行;还有的坐二人以上由人拖着在冰上奔跑。

    爬犁是生活在北方冰雪世界中人们的主要运输工具。北方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冰雪期,而户外山川沟野之间雪特大,往往填没了“道眼”,只有爬犁可以不分道路,只要有冰、有雪,便可在其上行走,靠的是动物的牵引。

    《吉林地志》还载,自伯力东行100余里,沿松花江两岸居住的黑斤人,冬季“以数犬驾舟,形如撬,长十一二尺,宽尺余,高如之。雪后则加板于下,铺以兽皮,以钉固之,令可乘人,持篙刺地,上下如飞。”可见,这又是一种用狗牵引又以人为持具支地而行的“爬犁”。这里的人“冬驾扒犁至索伦河南,与诸种人为物质交换。”可见,过去人家养狗,不单单为了看家狩猎,还为了“驾犁”。《吉林乡土志》又载:“清初,有所谓使犬部者。如今临江等处,每于江上结冰,用狗扒犁。俄境亦有之.其狗皆肥壮而驯,一扒犁以数狗驾之,而头狗价最昂,俄人购者往往一狗值五百羌洋也。”在当年,东北的许多地方设有“狗市”,和马市一样出名,专门交换像牛犊一样大的“扒犁狗”。辽时还设置了“狗驿”,各驿站靠狗扒犁传送信息。这是多么有趣的民俗风情,一群狗儿身上冒着热气在雪原上奔跑,主人的响鞭炸开了树上的霜花,辽阔的雪野一望无垠。

    这两天,书生被好多琐事所侵扰,夜不能寐,所以导致行文有所潦草,特地向各位看官大大道歉。

    但书生承诺,只要有一个人看本书,书生就不会太监,一定会完本。

    厚颜相求,收藏和月票有没有……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