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远东帝级之枭雄咸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一章 朝堂孝顺纳人心,回家夜晚能臣投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正大光明殿今天就是这样的冷清,不过,奕詝也相信,这样的境况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在大清朝,也许什么都缺,就是想当官的人不会缺。因为‘学而优则仕’和官本位思想在大清是沉重的。

    沉重的好处就是当官这一理想,是天底下最疯狂,最光荣,最伟大的工作。君不见‘范进中举’都高兴的得癔症了。

    现在,我们再看正大光明殿,文臣里面排第一的穆彰阿不见了,还有武将里面有三四个人也不见了。

    而排在两边第二的奕詝和奕䜣,则神态表现的令人难以捉摸。如果按照常理揣测,那奕䜣现在的神情一定是沮丧的,可是反观今天的朝会,奕䜣表现的很是激动,也很兴奋,好像这一次的刺杀案,是朝中铲除了奸臣的伟大胜利。

    而奕詝呢?虽然这一次的刺杀案,不过作为最大的胜利者,竟然没有表现出胜利者的喜悦,还是那样风轻云淡,不悲不喜,一副欠揍的装逼样。

    不过,即使冷清,朝会还要继续下去。

    先是军机处,御史台的大佬,言官例行的奏折上完。

    奕䜣就迫不及待地憋不住了。

    奕䜣立即走到中间,向道光一个侧跪,朗声道,“启禀皇阿玛,儿臣今天要为我们大清朝贺喜!”

    道光听到自己的儿子竟然在贺喜,感到有些诧异。立即问道,“有何之喜?”

    奕詝道,“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作为大清的六阿哥,对穆彰阿,舒明阿这样的贪官污吏,被处决,感到由衷的高兴。

    在这里特地作诗一首,为大清社稷作贺:

    满朝文武着锦袍,闾阎与联无分毫;一杯美酒千人血,数碗肥羹万姓膏。人泪落时天泪落,笑声高处哭声高;牛羊付与豺狼牧,负尽皇恩为尔曹。”

    一诗吟罢,朝堂上就静了下来。群臣在为奕詝的诗歌反思之时,也不禁为他的才华而喝彩。

    其实,在原先的历史上,奕䜣还是很有才华的。如果没有才华,能有‘鬼子六’的雅称吗?如果没有才华,和自己的嫂嫂(慈禧)合作起来,能发动“辛酉政变”吗?能处死了八位顾命大臣吗?

    当然,群臣从这首诗中,也为奕䜣的冷血感到心寒。而一众‘六爷党’的其他余众则有了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这样的结果就是奕䜣在为自己洗清刺杀的嫌疑的同时,也真正地在朝堂之上失去了人心。

    俗语的好,“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那现在的情况就是‘六爷党’的队伍真的不好带了。

    既然奕䜣发表了对刺杀案的看法,那作为当事人的奕詝,就更加不能例外了。

    于是,奕詝立即站出来。

    由于常年在外边摸爬滚打,所以,奕詝欣长高大的身材,在正大光明殿中给人一种自信,阳光的形象。

    奕詝立即用不高不低的男中音温和地道,“启禀皇阿玛,儿臣虽然作为本次的被刺之人,可是看到朝中的这些大臣被抓也有些惋惜。

    想当年,他们这些人也是三更灯火五更明,日日背诵圣贤经典,从秀才到进士,这样一步步入驻为国中重臣。可是,在金钱面前,他们弯腰了,巨大的贪欲和诱惑,让他们失去了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铁律,眼看着他们在罪恶的道路上越滑越远,詝也没有及时发现,现在感到很痛心。

    当前,,奕詝觉得,诸位朝臣,在圣明天子,烛照万里的皇阿玛的统领下,应当以穆彰阿,舒明阿为戒,为大清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奕詝完,朝堂里面跪下了黑压压的一片,只有奕䜣站着。

    而且,这些跪下的人口里大呼,“感谢四阿哥的教导,我等臣僚一定引以为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大清的万世江山结草衔环。

    感谢陛下的教导,愿陛下万寿无疆,永福共享,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些人高呼着,可是奕䜣却感到自己有些尴尬,也立即跪了下来。可惜,已经迟了。

    因为人越到老年,越喜欢听到喜庆的事情,而且,还会越固执。当奕䜣这样在朝堂之上,像高粱杆一样站着的时候,道光的心里就有些腻味了。不过,奕䜣毕竟是道光的儿子,所以,道光也就忍住没有当众斥责他。

    接着,奕詝又开始向道光启奏,“皇阿玛,现在已经是十一月末了,儿臣必须要返回盛京。因为,在盛京,还有十余万卫**的将士需要操练,还要准备对来自西方的老*毛子,罗刹国的春季入侵做好准备。当然,儿臣也会一定保护好自己,不过,儿臣更希望皇阿玛能够不要太操劳,虽国事为重,可是,在儿臣心里,皇阿玛更是重中之重啊。”

    道光听到罗刹人可能会在春季入侵,立即觉得老四必须回去,虽然自己很喜欢他,可是,抗击罗刹人的入侵更重要啊,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更关系到屁股下面的椅子。

    于是,道光就道,“老四啊,朕也知道你很孝顺,可是朕也明白,国家大事,社稷为重,三日以后,你就回盛京去吧”

    道光刚完这些话,奕詝转过身,就朝奕䜣跪了下去。奕䜣看到自己的四哥向自己下跪,立即就懵了。

    还没有搞懂四哥为什么向自己下跪,就听见奕詝道,“皇阿玛圣明,詝儿一定不负皇阿玛的期望,驱匈奴于万里之外。”

    完这句谢恩的话,奕詝突然双眼发红地道,“老六,四哥当着皇阿玛和众位朝臣的面,在这里恳求,以后四哥在外面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好皇阿玛啊,一定要照顾好皇阿玛啊。”

    奕䜣也立即跪了下来,哭泣着道,“四哥,你去吧,六弟一定把你的话记在心上,再也不会让皇阿玛为自己操心,一定会孝顺皇阿玛,四哥,你就放心吧”。

    在这金碧辉煌的正大光明殿上,就上演了一出“兄弟和”,不过,道光却真的被感动了。

    因为道光那颤抖的嘴唇已经明,自己此时处在高兴和喜悦之中。

    接着,察尔汗高声宣布,“退朝”。

    十一月二十三的朝会就这样结束了,可是,奕詝来不及炒作舆论,就已经为离开做准备了。

    就在今天晚上,奕詝在书房里书写自己的1849年,也就是道光二十九年的计划时,突然,冯子材拿着一份门贴走进来,对奕詝道,“四阿哥,礼部侍郎季之昌求见。”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