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那些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五一)痛悼皇妃帝心碎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接下来,自九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的六日间,皇太极除了进一点的流质,几乎粒米未沾。他守在海兰珠的灵前,寸步不愿离开。他想起来就哭,哭累了就倦卧在海兰珠的灵前昏昏欲睡。哭声在飒飒的秋风中听来令人觉得格外凄楚。六日的守灵期满,将宸妃的遗体送去火葬。皇太极虽然万分不舍,可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当时,盛京郊外的火葬场上,秋天的黄花星星点点,不胜娇弱地摇曳着。旷野中,站满了为这位美丽的皇妃送行的人。连盛京城中一些平凡的百姓见了这样的场景,也忍不住洒下了一掬同情的泪水。后来,明媚的太阳冉冉地升上中天,喇嘛僧侣们喃喃的诵经声嗡然而起。原野上腾起了一堆大火。海兰珠在这一刻像草地上黄花的露珠,倏地消散得影迹全无。也是在那一刻,皇太极终于体力不支地昏倒在地上。

    此后,皇太极为宸妃海兰珠举行了一个相当隆重的骨灰丧殓仪式。宸妃的殡所设在盛京城地载门外,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九月二十八日,宸妃的初祭,皇太极亲笔为心爱的女子写下了祝文。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让人懂得了一代帝王皇太极的款款情深:“崇德六年。岁次辛巳九月甲戌朔。约二十七日戊子。皇帝致祭于关雎宫宸妃。尔生于乙酉年。享寿三十有三。薨于辛巳年九月十八日。朕自遇尔。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贵。不意天夺之速。中道仳离。朕念生前眷爱。虽没不忘。追思感叹。是以备陈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讽诵经文,愿尔早生福地。”

    以这样朴实的悼词来怀念这位多情善感的宸妃,确是令人百感交集。十月二十七日,皇太极赠封宸妃海兰珠为“敏惠恭和元妃”。这在清代皇妃级的谥号中应该是字数最多的一位了。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中,皇太极不让任何一位嫔妃侍寝,而是独自住在临时搭建的御幄中,以表达对于宸妃的永恒悼念。

    十一月十一日,皇太极与群臣正在崇政殿中商议国事。殿外蔚蓝色的天空中忽然飞过了一群振翅的大雁,嘹呖有声。宸妃从前鲜妍可爱的容颜,蓦然在皇太极眼前闪现,他忽然就失态地放声痛哭起来。

    大臣们个个愕然,不知何故,只有都察院承政祖可德、张存仁等人对于皇上郁积于心底的一种岑寂之情深深地了解。因此,他们徐声劝慰皇太极说:“天在保佑皇上底定天下,抚育兆民,皇上一身关系重大。今天威所临,功成大捷,松山、锦州克取在指顾间,此正我国兴隆、明国败坏之时,皇上宜仰体天意,自保圣躬,难道能为情而不自爱吗?”

    皇太极静静地哭了一阵,后来,他有点赧然地对臣下们讲:“父亲努尔哈赤病逝时,我都没有这样难受过。现在,我为了一个妇人竟然悲痛到了这种程度,我真是太不应该了,今后我一定要警醒自己,再也不能自寻苦恼了。”

    可是,皇太极的余生中想要真正地做到忘记海兰珠,这似乎是很难了。史书上记载,皇太极对于独自去了九泉之下的海兰珠一直放心不下,他频繁地举行各种祭典,并请僧侣道人为宸妃布道诵经,超度亡魂。

    《满文档案》中记载:“十八日,以草木萌芽时节,祭东大福晋(海兰珠)。用引幡一、佛花四十五、金银纸锞五千、纸钱二万,绘缎整纸一万、剪幡四包、彩围七、米橐七、牛一头、羊八只,治席二十桌、备酒十瓶。圣汗(皇太极)率诸内大臣、还自军中之王、贝勒以下、牛录章京以上诸众前往。诸王、贝勒、贝子、公及朝鲜国世子之昆弟、固山额真谭泰、阿山、内大臣等各奠酒一巡,时,承政车尔格满达尔干举卮,东侧福晋、西侧福晋(孝庄文皇后)、多罗睿郡王多罗福晋、多罗肃郡王多罗福晋、多罗饶余贝勒多罗福晋、和硕彦哲公主、颂国托公主,和硕额希图格格前去行礼祭之。”

    此后,皇太极每当心情烦闷的时候,都会借机带了臣下到近郊狩猎。其实,说是打猎,皇太极因为这一年多的哀思成毁,他的健康状况下降得相当厉害。御医也查不出病症的具体特征,只是精神却一直萎靡困顿着。在朝堂上与群臣议事时,皇太极间或会眩晕一阵。记忆力有所下降。雄姿英发的皇太极此际已无力将弓箭拉满了。皇太极不过是想借机来到绿树丛生、飞萤来往的野地里透透气罢了。这样的时候,皇太极每次都会特意绕道去到萩花含露的宸妃墓地,凭吊默哀一阵子。

    崇祯帝虽任命杨绳武总督关蓟辽津通等处军务,暂代洪承畴之职,但杨绳武既无力量也无胆量出关去救援松山、锦州。至十月,崇祯帝又命叶廷桂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宁锦,叶廷桂更是无力救援。正月,杨绳武去世,由范志完代理总督,范志完也不敢出关救援松、锦。在当时这种形势下,也确实没有人敢出关去与清兵交锋,好在皇太极竟于此时托人来重提议和之举,事情似乎又有些转机。

    皇太极虽成功地围住了锦州、松山,但也面临着难处。天气越来越冷,粮饷更是接济不上,围城的清兵也是困难重重。年内十一月,皇太极还在对海兰珠悲痛欲绝,不能自拔的时候,就令放明军的降卒入关,表达了要与明朝议和的意向。他之所以如此的对海兰珠忘不了丢不下,除了与海兰珠的那份****,还有海兰珠与陈圆圆的关系,陈圆圆与崇祯帝、李岩的关系;皇太极多么希望能与崇祯帝和李自成建立三方联合政府,从此结束中华民族的皇权统治,开辟一个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而这一理想的实现,海兰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海兰珠死了,好在明朝的官军主力也消灭的差不多了,重要的主战派卢象升也死了,洪承畴又在自己的控制之中,成了瓮中之鳖,重提议和之事,皇太极的心里抱着希望,忍受着国家财政危机,不对锦州和松山发动攻击,等候着明朝的消息。

    到了次年正月,形势越来越严重,由于清军几个月的围困,眼看松山、锦州的军人就要把老百姓杀光吃完,开始了兵与兵的食杀,就要支撑不下去了。陈新甲见军事上毫无进展,被围将士就要内乱,便也打起了议和的主意。他暗示了解前方情况的宁前道副使石凤台,把清朝打算议和的有关情况婉转地向崇祯帝汇报,以试探崇祯帝的态度。

    没想到崇祯帝勃然大怒,把石凤台投进了监狱。皇上并不是恼恨石凤台提出议和的事,而是恨这些大臣们,特别是首辅陈新甲,如果不是他的速战速决,听了洪承畴的,怎么会有如此惨败?如果早听杨嗣昌和李岩的,那时就议和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