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那些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三)情窦初开的学习生活第(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不得不的情况下,段玲芝只好每每小心翼翼地站起身来(怕碰翻了桌子上堆垒的厚厚的书本和学习资料),然后轻轻地干咳一声,而每每这时,常清波会头不抬的起身让地儿,让她出去。而大多时候,段玲芝都尽量不出去,或趁常清波离开座位的时候走出教室透透气。

    就这样,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从没有相互说过一句话。

    那是一个晚自习,学校又停电了,同学们纷纷拿出准备好的蜡烛,相互借用着点燃开来。段玲芝也摸索着从桌堂里拿出蜡烛,却忽然发现没有了火柴,就在犹疑之间,仍自顾自的常清波默默地递过来他的打火机,段玲芝想了一下,接过来把蜡烛点上,在把打火机还回去时礼节性地说了声:“谢谢!”可常清波连头都没抬,更没礼节性的说个不谢,只是偏着头点燃起自己那一边的蜡烛,并把打火机轻轻地装在衣兜里。一向很骄傲的段玲芝忽然有些怨恼,感觉常清波有点不可理喻。

    其实,常清波根本不是不可理喻,他头也不抬是做样子,他没少偷看段玲芝;他那样勤奋地学习是想给段玲芝作表率,让段玲芝佩服和对他刮目相看;他又多么希望段玲芝有求于他,当段玲芝用他的打火机点上蜡烛,他的心里又是多么的舒服呀!你看他,终于发现段玲芝的不便,自那之后,每下课就很快地离开座位,或走出教室或在别的同学座位上坐一会儿,腾出地方让段玲芝方便。

    甚至有时自习课的时候,只要段玲芝一起身,正在看书学习着的常清波也会立马起身站到一边儿。因此也会闹出一点小误会;往往是段玲芝坐久了,感觉有点累,想换个姿势,可刚一欠身,常清波立马条件反射地站起来让地儿,弄得段玲芝很是不好意思,不觉相视一笑,又各看各的书,各学各的习。

    一次,英语课上,马万贵老师边念同学的分数,边发放上一堂课的考试卷子,先读了常清波的名字,常清波上台取卷;刚刚走回座位上,马老师又念起段玲芝的名字,段玲芝刚要起身,常清波却迅速折回身去,在一些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满脸通红的常清波又故作轻松的把段玲芝的卷子取回来,并递到了段玲芝的手中,很难为情地掩饰道:“你的英语真好!”

    从那以后,他们之间,似乎打破了某种僵局……心里没有了最初的隔阂与芥蒂,人也似乎一下子放开了许多,一份内心的默契,更增添了紧张学习生活中的一份轻松和快乐。

    常清波有记日记的习惯,更爱写诗,还偷偷将诗寄往地区《宛城日报》上发表过,他多么希望自己成为一位诗人或作家呀,那样他就直接可以向段玲这求爱!一天晚自习,段玲芝支支吾吾的对常清波说:“你书包里咋还放了那么个小东西?”常清波一愣神,赶紧掏书包,摸出了淡蓝色的在轻轻接吻着的一对小瓷人,瞬间脸腾的一下红到了脖子根儿??????

    常清波真是狼狈极了,那对小瓷人是他偷偷在街上买的,他以为那是美是爱,他想送给段玲芝,让他也感受爱与美的享受,但他又不敢,怕段玲芝骂他**,思想不健康,就藏在书包里,希望段玲芝有一天能偷偷翻他书包时看到;其实还是为了让段玲芝看到,可真看到了他又怕了,他用闪烁着询问与不解的眼神瞟着段玲芝,不知说什么好。

    段玲芝没想到常清波会那么尴尬,她也爱那对小瓷人,那样精致那样美,他甚至希望常清波能送给她,为了解脱,更怕误会,她忙轻声解释说:“中午有同学翻你的书包,翻出了这个,还翻出了你写的诗,还说你是诗人,发表过不少文字,这都是真的吗?”

    原来是这样,常清波感到段玲芝和平时咋咋呼呼,旁若无人的性格简直像换了个人,声音是那么的轻小,温润,完全是悄悄话,只有他两人能听见,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憨憨说道:“没啥的,都是写着玩的。”说着,就迅速把那对可爱的有点令人尴尬的小瓷人儿又塞进了书包深处。又迟疑了一下,拿出了那本日记说:“如果你喜欢,可以看看,都是我写的,不过一定多多指教才是!”段玲芝不自觉地接过诗集,忽然间感觉沉甸甸的??????

    日记送出了,就像送出的一颗心,常清波夜里失眠了,他回忆着日记里记的内容,那里面尽管没有情呀爱呀,但毕竟是对事物的认识,心灵的剖析,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是才华和艺术的展现。段玲芝会不会受到感染,从此爱上自己,当送还日记时,一下子扑入自己的怀抱,眼里噙着泪花,说声相知恨晚呢?

    诗集都是段玲芝深夜,待寝室同学们熟睡时,躲在被窝里借着手电筒的微光看的。她不好意思在教室当着常清波的面翻看阅读。那一首首掺和着同龄人的全部热诚和情感写就的诗篇,那优美的语言,那活跃的思维,那跳动的格式,那感悟的灵魂,那深刻的认知,那内心深处的时而忧伤、时而激越、时而深沉、时而跌宕的情感,让段玲芝这个酷爱文学的女孩儿,深深的感染、沉醉其间,内心的共鸣有时如排山倒海,总是让她情不自禁而热泪盈眶……

    半个多月后,段玲芝趁常清波不在,才把两本诗集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他的课桌旁,并附上一段留言:“诗集拜读过,很感人也很震撼,非常喜欢!只有一两处用铅笔稍作改动,再作斟酌!谢谢你,也谢谢你的诗集!”——其实,这两本诗集,段玲芝读的总是很慢,常常反复的颂读,甚至有些段落和语言都能默诵下来。比如这首:

    “城郊民中,岗峦之中;隔离闹市,玄雅幽静。碧树红瓦,相眏隐露;歌声郎朗,读书声声。东望古塔,南眺柱峰;西连千豁,北田万顷。古迹宋墓,今桥三孔;牛羊散漫,鹰击长空。莘莘学子,八方聚拢;风华盛茂,济济精英。学习宋玉,报国立志;踏平千豁,攀登柱峰。以我之力,山河重塑;回报母校,破壁腾龙。”

    原来就这样结束了,段玲芝既没有浸出泪花,也没有扑入他的怀抱,常清波有些失望,他实在不明白女人的心。一切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仿佛一切都在踏步,毫无进展。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