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最强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二章赐字、拜官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十二章赐字、拜官

    刘照得知已经找到了关羽后,便嘱咐侯振预备宴席,为关羽接风洗尘。虽说时间上十分的仓猝,不过侯振在宫中多年,在这方面经验丰富,将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很快就预备好了宴席。

    众人饮了几杯酒之后,场面上的气氛渐渐的活跃了起来。卢恺见关羽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是谈吐之间,却不像是一般的武人那样粗鄙少文,便好奇的问道:“我看关君谈吐不俗,可曾读过书?”

    关羽道:“家父曾拜在同郡贾公门下,学过几年的《春秋左传》,我自幼得家父传授,也算是略微学过一点。”

    王盖闻言,惊问道:“河东贾公?莫非是贾习贾公彦?”

    关羽答道:“正是。”

    刘照听了,也是恍然大悟。贾习,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臣贾逵的祖父,不仅是一位通晓典籍、知识渊博的学者,而且对军事和政治也有相当的见地。贾逵小的时候,喜欢玩行军打仗的游戏,贾习见了,不仅不生气,反而夸赞道:“汝大必为将”,之后给贾逵口授兵法数万言,为贾逵日后成为曹魏一方的知名将领,打下了基础。

    如此算来,关羽也算是贾习这一脉的传人了,无怪乎关羽能“读左传略皆上口”,而且通晓兵法,有大将之才了。

    王盖追问道:“关君既然读过书,为何不拜在贾公门下,继续求学?”

    关羽感叹一声,道:“家父去世的早,我是家中独子,也没有个兄弟可以扶持帮衬,支撑门户,家中贫乏,只能靠我维持生计,故而无力继续求学。”

    鲍炜道:“却不知关君一身武艺,又是从何处学来?”

    关羽闻言,略微迟疑了一下,脸色愈发红了起来,最后慨然答道:“河东子弟,本来就尚武事,好击剑。加上我家乡解县盛产池盐,因此同乡之人,多有以贩盐为生的。在下为生计所迫,曾跟随同族诸兄弟,从事这项产业,期间难免要参与争斗……”

    汉代自武帝开始,施行盐铁专卖制度,食盐买卖由官府专营。官府专营由于是垄断经营,有不少的弊病,比如生产质量低劣,产品价格高昂,强迫买卖等等,这样一来,随之产生的,就是私盐买卖。一方面,生产、贩卖私盐获利丰厚,另一方面,私盐的质量和价格,又都优于官盐,因此私盐贩子立刻就兴盛了起来。东汉和帝之后,取消了盐铁专卖,代之以民间生产,官府监督收税的制度。这个制度看似让私盐贩子可以转到明面上来,公开贩运了。但是,由于朝廷派遣下来监督盐税的盐官们,大多贪腐太甚,经常对盐贩课以重税,因此,为了逃税,私盐贩子这种团体,依旧是广泛存在的。

    私盐贩子人数众多,持械私贩,经常与官府发生争斗,甚至两伙不同的盐贩之间,也会因货源或者销路问题,发生火并。所以,私盐贩子之中,凶悍勇武之人比比皆是,又被称之为“盐枭”。枭者,恶鸟也,勇猛而又凶恶,古代还有枭雄、枭将、枭奴之类称呼。

    关羽从事过私盐贩卖,故而经历的生死搏杀,只怕一点都不比鲍炜等人少。再加上他天赋异禀,所以有如此高超的武艺,也就不足为奇了。

    见关羽有些尴尬,刘照赶忙安慰道:“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古代的贤人,出身低贱的不少,所以孟子才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关君兼资文武,雄烈过人,实乃一世之杰,日后定能成就功业,名书青史。”

    关羽拱手再拜,道:“小人不才,承蒙殿下看得起,如此厚待,殿下的恩遇,虽肝脑涂地,也难以报答。日后殿下但有驱使,就算是刀山火海,小人也绝不皱一下眉头。”

    刘照闻言大喜,又道:“听闻关君的字是长生?以我之见,‘长生’二字,不足以彰显关君之绝伦逸群,不如改为‘云长’如何?”

    关羽听到刘照赞他“绝伦逸群”,心里非常的受用,道:“谢殿下赐字!”其他的人听了,却是惊诧不已,免不了各怀心事了。

    宴罢,刘照命人先安排关羽在郎中值宿之处,暂且安置下来。又将鲍炜唤来,问道:“元明,现任的虎贲中郎将是何人?”

    鲍炜答道:“现任的虎贲中郎将,姓崔名钧,乃是廷尉崔烈之子。”

    “原来是他。”刘照心里登时明了,崔烈乃是冀州名士,出身于后世人们常说的“博陵崔氏”,名气非常大。正常的历史上,三年之后,中平二年(185年),崔烈因为眼热张温等人花钱买官,先后登上了三公之位,所以忍不住自己也掏钱买下了司徒一职,结果声名大降。有一天,崔烈问自己的儿子崔钧:“我位居三公,外面的人对此是怎么议论的?”崔钧回答说:“大家都觉得大人您年青的时候英名远播,又历任卿守,做三公的资格早就有了。只是如今做了三公,反而让天下失望。”崔烈追问道:“大家为何觉得失望?”崔钧答道:“因为大家觉得您一身铜臭。”崔烈听了,面子上挂不住,起来拿着拐杖就要打儿子。崔钧见了,转身就跑,崔烈追不上,只好骂道:“该死的丘八(原文为死卒,因为崔钧担任的是武职,故有此说)!父亲要打你,你却逃走了,这也叫孝吗?”崔钧答道:“当年舜对待他的父亲,也是遇到轻一点的责打就承受,遇到重一点的责打就逃走,这难道也叫不孝吗?”崔烈听了,方才羞惭的停手。

    从这个故事中,诞生了两个成语典故,一个是“铜臭”,另一个则是“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崔氏父子,也因此而名著青史。

    “不知道崔钧此人,好说话吗?”刘照问道:“我想让关君先补为虎贲郎中,再慢慢迁升,何如?”

    “殿下,崔钧虽然素有清正之名,倒也非固执不化之人。依臣之见,此事不难,关君本就是河东良家子,无非是曾经贩卖过私盐,如今又有罪名在身罢了。殿下可以先托何尹活动一番,将关君的罪名消去,然后臣再去找崔钧关说,事情便可以办成了。”

    “如此甚好。”刘照道:“舅舅那里,我自会派人去说,其他的事情,就拜托给元明了。”

    次日早上,刘照跟往常一样,练完了剑,正要习射,却见王越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