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仙史最强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章 妙声鸟与顶真集句续:)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晚上8点,刘旭星出了洞府,月洒清辉,山色宜人。

    忽然闻到美妙的鸟叫声,后来刘旭星才知道这种鸟正是传说中的“妙声鸟”或“美音鸟”。这只妙声鸟看到刘旭星也不害怕,刘旭星感觉到自己的神秘五角星一动,居然自动从识海飞出来,妙声鸟看到神秘五角星,嗖的飞过来,深入神秘五角星,跑到里面的神奇世界去了。神秘五角星又返回刘旭星的识海,刘旭星运用神念感应了一下,发现妙声鸟居然睡着了,于是回到洞府。

    妙声鸟是古印度佛教佛国世界的传说中产于雪山的一种鸟,也是地球缅甸人信奉的神鸟。地球的缅甸政府还耗巨资在仰光市大湖内仿神话中妙声鸟的形象,建造了一座雄伟壮丽的妙声鸟餐厅,在那里举行重大的国宴和文艺演出。

    据说妙声鸟栖息在喜马拉雅山山林之中,形如布谷鸟,因啼声优美动听得名。

    梵文是Kalaviuka,译名是迦陵频伽,又称迦兰频伽、迦楞频伽、歌罗频伽等。传说,当妙声鸟啼鸣时,鱼儿不再游动,鸟儿不再飞翔,老虎不再追捕小鹿,世上一切动物都停止活动。静听妙声鸟美妙的叫声。缅甸人认为妙声鸟的叫声犹如佛祖释迦牟尼的诵经声,令万物倾倒、陶醉。所以,自古以来,缅甸人崇拜妙声鸟,在许多物品上画有妙声鸟的图像,很多商店和艺术部门喜欢以妙声鸟命名。

    北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中说:“山谷旷野,多有迦陵频伽,出妙声音,若天若人。”唐朝的《慧苑音义》说:“迦陵频伽,此云美音鸟,或云妙声鸟,此鸟本出雪山,在壳中即能鸣,其音和雅,听者无厌。“

    天竺时期,就有《迦陵频伽舞》,表演者以人来扮演鸟,著鸟衣,是极为有名的佛教乐舞。地球的隋唐时期,天竺及西域诸佛国的音乐舞蹈等大量流入中土,《迦陵频伽舞》虽然在唐朝初期就传入了中国,但在唐代的典籍中,却几乎没有提到过这种神鸟的名字。这似乎有点让人不可思议。身披美丽的鸟羽,五彩缤纷,口出妙音,若天若仙,如此动人美好的艺术,怎么可能在汇聚百川之水,采集万花之菁,兼容并蓄的大唐文化中绝迹呢?莫非这种舞蹈也是广陵之散吗?

    通过研究,《迦陵频伽舞》并没有消失,唐朝最著名的乐舞、燕乐大曲中最杰出的代表,那首让唐明皇和杨贵妃乐而忘国的,且让当时最优秀的多位诗人勃发过无限诗情文采的《霓裳羽衣曲》,就是《迦陵频伽舞》的变身。

    传说中的《霓裳羽衣曲》是什么样子呢?宋朝的《唐语林》是这样形容的:“率皆执幡节,被羽服,飘然有翔云飞鹤之势。“元朝的《通考》一书也有“执幡节,被羽服,态度凝澹飘飘然”的记载。从古代的丝绸之路,依然能找到一些有关以人扮鸟的美丽传说。地球20世纪初,匈牙利国籍的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新疆的丹丹乌里克。摩朗遗址发现的壁画之中,就有半人半鸟的精美图像。

    《霓裳羽衣曲》的前身是《婆罗门》,传说是西凉节度使杨敬述献给唐玄宗李隆基的。《杨太真外传》注解:“霓裳羽衣曲》者,是元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所作也。因此刘禹锡写了一首相关的诗:《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这首诗的内容是:“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间空有秋风词。”

    诗魔白居易曾经感叹:“千歌万武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皇帝的力量果然无比巨大,天宝十三载,唐玄宗命令当时主管文化的太常寺修改“供奉曲名及改诸乐名”,亲自修改了五十多首乐曲的名字,并且把累计200多首曲名勒石刻碑,昭示天下。就在这些钦定的曲名当中,明确记载了”改《婆罗门》为《霓裳羽衣》“,见《唐会要。卷三十三》。当时由唐玄宗改名的50多首佛乐胡曲,都被改成具有道教色彩的汉名,例如,将《龟兹佛曲》改为《金华洞真》等。

    后人不知道真相,一看霓裳羽衣的羽衣两字,会想到羽化登仙等,然后联想到道教,以为这是道教仙乐,谁知道它原本是佛教乐舞《迦兰频伽》的“中国版“。

    刘旭星回到洞府后,觉得自己寻找到的声动的且文气强盛的好句还是有点少,于是运用大搜索术,继续接龙,将之前的300句顶真集句,接到了400句。

    弦殊蔡女弹21432,出自唐朝的杨巨源(第300句),杨巨源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王建等人交好;

    弹剑歌苦寒24132,出自诗仙李白(第301句),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

    寒更每自长21342,出自宋朝的吕本中(第302句),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

    长风万里来21432,出自诗佛王维(第303句),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来就掌珠圆24312,出自唐朝的韦元旦(第304句),《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共存其诗十二首;

    圆影隙中来23412,出自南北朝的沈约(第305句),沈约与谢朓、王融、范云等人一起,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八病”具体为何,说法不一;

    来吊只空堂24312,出自宋朝的姜夔(第306句),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堂东坦腹儿21342,出自宋朝的周紫芝(第307句),著有《竹坡诗话》、《竹坡词》;

    儿月两相夺24312,出自唐朝的孟郊(第308句),孟郊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夺我酣醉颜23142,出自宋朝的刘子翚(第309句),翚[huī],刘子翚是著名理学家,朱熹是他的学生。钱钟书先生称朱熹是“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而称刘子翚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

    颜衰肯更红21342,出自唐朝的诗圣杜甫(第310句);

    红泪晓风前24312,出自金朝的元好问(第311句),李冶誉其为“二李(李白、李邕)“后身;

    前修有荐雄21342,出自唐朝的李商隐(第312句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