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弃,让我么携手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盛世!
两个坚定、睿智的眼神触碰出最精彩的火花!这一刻,注定载誉史册,这一刻,一对敌人真正成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一刻,那个时代所有的人都应该感到庆幸。魏征向李世民上书二百余次,都能说到点子上,为李世民所采纳。
魏先生为民请命,积极上书皇帝,为百姓谋利益,为国家开太平,比之后世的包拯、海瑞等超级偶像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原本想把魏先生写成玉树临风、帅气潇洒的的角色,这样更加符合大家给偶像的定位,但是我估计如果写成那样我不挨骂,也得挨吐沫星子咽。
对于魏先生这样的精神偶像,我对他的相貌实在不敢恭维,史书上是这样写的:征状貌不逾中人。
但是我想魏先生虽然容貌不那么帅气,个人魅力还是很强大的。每次向李世民进谏,始终秉持着一个原则,不管你生不生气,我把我该说的话说完。
于是朝堂上常常发生这样的情景,李世民心情很好的来上朝,大家都平身吧,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吗?正好皇帝问,魏征也不客气,“臣有话要说”,李世民笑容满面:“那你说。”
一开始的气氛还很融洽,魏征一开口,气氛马上就变了,随着魏征的喋喋不休,李世民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脸变的和茄子一个颜色,义愤填膺,暴跳如雷,就差指着魏征的鼻子骂街了。李世民强忍着怒气听完魏征报告,魏征像没事人一样,下朝之后,拍拍屁股回家了。弄的李世民一肚子气,回到后宫对着长孙皇后发牢骚:“我早晚要杀了这个田舍翁!”长孙皇后穿上朝服,一阵解劝,李世民激荡的内心才算平静下来,气也差不多消了,才想起来由于生气晚饭还没吃呢,派了太监问问魏大人吃饭了没,要是没吃也一起来吃。
没一会太监回来,告诉李世民,魏大人说他今天胃口特别好,吃的很饱,再也吃不下去了,皇上你慢慢吃吧。李世民很无语的拿着筷子对长孙皇后说,咱们吃吧。
每次看到魏征向李世民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都非常感动,为魏征敢于说出真话而叫好,也因为李世民虚心纳谏,为感动,更为那个时代的人民而庆幸。
时隔一千余年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再次看待那段历史,这个时候封建帝制在中国早已经走向了末路,所有的封建皇帝都已成为历史,他们的好与坏,他们智慧与愚蠢,他们的节俭与奢靡,他们的……都摆在那里等着我们这些后人去观瞻。
我想如果给这些帝王按照文治,武功,能力,人品排个名的话,李世民绝对能够进入前五,他没有像刘邦,朱元璋那样大杀功臣;他的贞观之治和文景之治相比,功烈犹过之……然而魏征在其中与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呢?
我想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没有那一对君臣能够像魏征和李世民一样,化敌为友,坦诚相待,功勋彪炳,说他们是君臣,他们更像是朋友和师生……李世民曾经对魏征说,“你难道没有看见金子在矿中是没有什么用的。更加不会值钱;良匠锻造之后,金子就成了宝物;我自比是一块金子。你是一名良匠。”李世民自己的金子与良匠之说倒也贴切中允。
长乐公主出嫁,由于是长孙皇后亲生。李世民打算多陪送点东西,这个时候魏征出现了,告诉李世民两个字:这样做不对,这不符合礼法,公主(皇帝的女儿)出嫁给的东西不能高于长公主(皇帝的姐妹)。李世民说,不行我就不送了,长孙皇后也很给面子的赏赐给魏先生很多东西。
李世民要娶个:不行。这个女人早已经许配人家了。“你说有,他爹怎么说没有啊?”魏征据理力争,“那是因为他爹害怕皇上。”后来调查,事情果然和魏征说的一样,李世民下诏书不娶她了。外国要来朝见,已经派出使臣去迎接。
魏征说:不行,不能让他们来,如果是商旅还好,要是白吃白喝的使臣团队就不用让他们来了。商旅可以和沿途的百姓贸易,促进经济发展,使臣团队不但对经济增长一点好处都没有,还要我们养他们。更重要的是,使臣经过的地方还不是很富裕,经不起这么一顿折腾。因此不能使百姓疲敝而奉养蛮夷。
李世民听魏征说的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又符合一贯以民为本的总路线,就答应了。下令把使臣召了回来。李世民当皇帝是很累的,天天不歇息的干活,娱乐项目基本上很少,偶尔有个想法想要搞个业余活动,又常常被魏先生搞砸。
有一次李世民想要出去打猎,放松一下,这件事的保密工作做得不怎么好,被魏征知道了,风风火火的就赶来了。
“陛下听说您要去南山打猎?”魏征开门见山。李世民连忙打哈哈,“不去了,不去了,是谁告诉爱卿的?”“谁告诉我的你就别管了,我自然有我的办法,陛下,你为什么不去打猎了?”“这不是怕你批评吗?”一听皇上不去了,还这么给面子,魏先生的目的也已经达到,就打道回府了。
有一天,魏征又想到安邦定国的好方法,连忙进宫向李世民汇报工作,远远的看见李世民手中捧着一只鹦鹉。
李世民一看是魏征来了,凭着对魏先生的了解,他知道魏先生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次可以批评自己的机会,马上把鹦鹉藏在了怀中。魏先生奏事很慢,说完了一件,又有一件,听的李世民很心烦,更加担心那只鹦鹉。
等魏先生把该说的都说完,太阳已经下山了,李世民不用看也知道,鹦鹉肯定被闷死了,魏先生可真狠,李世民很无奈的说。具体情况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举了几个例子,说明李世民和魏先生的关系。
基本上魏先生即是李老板的主要大臣,也同时兼着管家,家庭教师,秘术等多种职业,而且每一个职业都干的很好,不得不用佩服的口吻说,魏先生您太霸道了。
虽然李老板只给魏先生发一份工资,然而魏先生干起工作来依旧是干劲十足,就像从来不会疲倦一样。
由于常年操劳国事,积劳成疾,脾气又不好(看不怪的太多),不注意调养,再加上年龄大,到了贞观十六年(642),魏先生就生病了,他的身体向他亮了红灯。
李老板听说魏征家没有正房,便下令,本打算修的小殿不用修了,拿着材料去给魏征盖个正房吧,五天即告完成。李老板很担心魏先生的身体,虽然魏先生性格不好,脾气倔,但是李老板知道像魏先生这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