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那些事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一章【家族】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化,北朝的军府越来越像南朝的军府,地位越来越低,甚至失去了当大官的机会。

    所以,矛盾多了,六镇乱了。最终动摇了北魏的国本。六镇大乱的根源就是武人为争取自身地位的尝试。

    所以,宇文泰建立军府时充分考虑了军人的利益,他必须这么做,在战争年代。拿枪的人才有话语权。

    宇文泰恢复了军府的崇高地位,二十四军府的四万八千人不编入民户,不承担纳税、徭役等。每月半月巡逻警卫,半月练习武艺。在为国家举荐贤良等功能上。军府同地方州郡同等待遇。

    同时,宇文泰还废除了老兵制中士兵自己准备兵器马匹的规定。每名府兵除自带一张弓一把刀外,盔甲、长槊戈矛以及弓弩全部由国家供给。

    由于照顾到自己的利益,府兵制获得了胡人们的支持,但汉人豪强愿意加入吗?

    作为一个以鲜卑人为主的政府,汉族豪强们尽管有钱、有武力,仍然很难进入政府高层,现在不同了,只要进入军府系统,就可以凭借军功往上爬,就能得到越过胡汉日积月累形成的鸿沟拥有更高的政治地位。

    所以,府兵制度也得到了关中汉族豪强的大力拥护。

    而且,宇文泰还有更高的后招:赐胡姓,纳入军府的汉族豪强如果功劳累积到一定程度,职务上升到一定阶层,还可以赐给胡姓,享受到跟鲜卑人一样的待遇。

    在对外宣传上,宇文泰告诉大家,府兵系统的六军是根据周礼的要求建立的,周礼上说了,天子拥有六军。汉人尚儒崇拜周公,所以让他们加入天子的六军他们很有面子。

    但是,府兵系统虽然只有六大军区,最高层级的柱国大将军却设了八位,这里面又体现了鲜卑旧制的影子,北魏建国之初有八部大人制度,有八部帅制度,八就是少数民族人士眼里的吉祥数字,不是吗?一直到了大清朝还弄了个八旗制度。

    在鲜卑兵制里,军官对部下就跟主人跟奴仆一样。所以,弄出个八柱国让胡人战士们有了一种恍如回到部落时代的感觉,所以,他们更拥护。

    作为府兵系统的最高领导,八大柱国的人很重要,首先是现任军人,职位要高,功劳要大,更重要的是,要在西魏军队建设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

    宇文泰是第一人选,事实上,宇文泰早在大同三年就有了柱国大将军的军号,他现任军职是都督中外诸军事,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统帅,就是西魏的军委主席。

    第二位荣任柱国的是独孤信,现任西魏大司马,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长。

    在西魏,独孤信俨然已经成为三号首长。

    西魏中央军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三大山头,宇文泰嫡系(含贺拔岳旧部、侯莫陈悦旧部、关中豪杰等)、荆州系和洛阳禁军。

    荆州系组成主要是被侯景击溃后辗转西归的贺拔胜旧部,军队系统里有独孤信、杨忠、史宁、宇文虬等,他们大多有流亡江南的经历。

    贺拔胜故去后,独孤信成为荆州系统的老大,不过,荆州系作为一个派别已经名存实亡,宇文泰早已将几个主要战将分开,杨忠、史宁成为宇文泰的亲信大将。

    独孤信镇守陇右,威震西疆。在东魏的笔杆子杜弼亲笔所写的讨伐侯景的檄文中就提到独孤信在陇右处于半**状态。已经成为宇文泰的心腹之患。

    作为敌人,杜弼当然大大夸大了独孤信和宇文泰的矛盾。但从中也能看出此时的独孤信已经拥有了重要的影响力。

    不管小时候有多亲近,在利益面前。一切都会变的,宇文泰当然明白这些,他不会给独孤信建立**王国的机会。

    所以,宇文泰要为独孤信加官。算起来,独孤信这个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已经干了六年多了,政治上声望日高,都成了秦州人民的偶像了,军事上平定宇文仲和之乱,可谓威震陇右。所以。宇文泰让魏帝传旨,提升独孤信为大司马。大司马相当于国防部长,虽然比军委主席小点,但也是有军权的人。

    从此,独孤信以大司马兼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

    然而,没过多久移镇的命令又到了。

    西魏大统十三年(公元547年),西魏诸军准备同东魏争夺河南,宇文泰告诉独孤信,大军东去。关中空虚,你不能只顾着秦州,咱们要防备北方的柔然人乘虚而入,所以。带着你的精兵良将到河阳防卫吧。

    河阳就是河北,同柔然人作战的北方前线,独孤信没有理由推辞。乖乖地带着人走了。至于官职,你都是大司马了。以大司马的身份领导北方防线名正言顺,也不用继续兼任陇右大都督、秦州刺史了。

    这样以来。秦州出缺了,宇文泰让侄子宇文导赴任陇右大都督、秦南等十五州诸军事、秦州刺史。

    宇文泰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将亲信宇文导安插到陇右,有宇文导牵制独孤信,宇文泰可以高枕无忧了。

    对独孤信,宇文泰继续实施怀柔方略。

    在府兵系统还没有完全成型的时候,宇文泰破格将独孤信从开府、骠骑大将军提拔为柱国大将军,从此独孤信的军号和宇文泰相当,可谓尊荣无比。

    为了进一步拉拢独孤信,宇文泰又重新考虑独孤信守洛阳、破岷州、平凉州等功再次封爵,因为独孤信的封号为河内郡公,已经够大了,于是将这些封爵转赠给了儿子们,第二子独孤善封公、三子独孤穆文、四子独孤藏义封侯,第五子、六子封伯。

    独孤信面对如此隆重的特别恩宠,一点也没高兴起来,他深知功高震主的故事,于是再三向朝廷请求离开陇右回朝,宇文泰一直没有答应。

    不久,东魏传来凶信,独孤信的母亲去世了,独孤信于河阳办丧事,恰巧宇文泰陪太子巡视北部边疆,顺道到河阳吊丧,独孤信再次请求按照礼制为母亲守丧,宇文泰还是没答应。

    后来,宇文泰又跟独孤信结成了儿女亲家,独孤信的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

    不过,宇文泰又加宇文导为大将军,成为仅次于独孤信军阶的陇右二号人物,宇文导为人宽厚又明白事理,遇事谨慎,善于安抚部下,部下都愿意为他效力,所以很快他便在陇右打开了局面。

    其他六位柱国中有广陵王元欣、陇西郡开国公李虎、南阳郡开国公赵贵、赵郡开国公李弼、常山郡开国公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