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重臣们把奏折分类,只捡令人高兴的消息送入皇宫,其逃避的心态可见一斑。而既然只肯批示几条令人高兴的奏折,对所有麻烦置之不理,那他的生活自然就清闲起来。为了消除强烈的失落感和政务上的巨大压力,更为了逃避自己不愿面对的现实,杨广整日杯不离手,**酒色,在笙歌中醉生梦死。此时的隋炀帝已经完全没有了一个帝王应有的责任心,在国家弊病爆发之际,没能采取任何得力措施来力挽狂澜,迟滞隋朝崩塌的过程,反倒开始逃避惰政。隋末形势的急剧恶化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杨广的一蹶不振和逃避现实却无疑加速了大隋崩塌的速度。当然,在当时的内忧外患之下,在门阀大族牢不可破的小集团利益和私心之前,他也确实无力做出。如果他断然进行大换血,撤换了那些只知道敛财的官员,那门阀们必然会爆发强烈的反弹,大隋可能会立刻四分五裂。而且将身边大部分臣属都撤换,更是等于向全天下承认了大隋朝政已经糜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其实大部分皇帝非但远不如执政前期的杨广雄才大略,勤政治国,就算比起亡国前杯不离手的杨广也强不多少。同样不过是偶尔理理大事,大部分时间还不都在**享乐?只不过因为国家尚且安稳,外敌不强,没有门阀之患,臣属忠诚得力,所以玩乐一辈子也不会亡国,照样无须承担任何历史骂名,甚至还可能被誉为一代明君。像文、景二帝每日优哉游哉,就因“无为而治”的高明而得到了后人的盛赞。这其实和在单位做事是一个道理,积极揽事儿做事儿的人,做好了自然名利双收,但如果做不好,反倒不如那些啥都不干混日子的。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