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弑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2章 以观后效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望着何进如丧考妣的神情,顿时殿中诸人皆是心中一凛:幸好自己没有选择出头,若非如此,现在该哭丧着个脸的便是自己了。≠←≠←≠←≠←,v.↗.c$om

    “北伐军贻误战机,其主将罪不可恕。司空为百官之首,不妨自己的意见。”此时,张温尚在台阶下面,也免了来回走动之累了。

    先前张温正在暗暗庆幸自己逃过了一劫,不想事情绕来绕去竟然又回到了自己身上。稍稍思忖了片刻,张温便据实禀道:“北中郎将一意孤行,致使冀州占据陷入僵局,圣上当下旨呵斥,同时鞭策其加快攻势,如此冀州可定也。”

    “此言甚合朕意。”虽然张温的建议比较中庸,可毕竟此时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暂且先接受了下来,再问问其他人有甚么更好的建议拿出来做参考。

    “老师可有不同的主意教朕?”刘宏直接定了调子再去问杨赐,免得他又跟自己耍滑头。虽然现在杨赐坐的是司徒的位置,可他当年曾经当过刘宏的老师,现在刘宏直接以弟子之礼请教他,却也是诚心诚意,若是杨赐再推卸,那可就实在不过去了。

    这下,杨赐也是不好推卸了,便引经据典,分析了一番:“建宁三年,臣任司空,继任者张济,臣遭圣上贬斥后,常常思及自身不足,惟勤勉不足也;光和四年,许戫代刘宽任太尉,然时日不久,包庇私党,纵任鸱枭,屡遭弹劾,次年臣接任此职,每思前任不通民情,妄自行事,心中更觉惶恐万分,故三缄其口,此非臣保身之道,实为担忧辜负圣上隆恩也;臣接任司徒,思及前任陈耽虽秉直仗义,然却事事滞后一步,正所谓前事之师,后师不忘,臣更加惶恐,唯恐考虑不周,悔之晚矣……此三者,虽为臣之得失,然则天下之事,大略不过如此。依那战报奏章所言,卢植勤勉有余,慎重不足;果毅异常,却性子急躁;凡事虽心中已有计较,便宠信私党。为上者,不能克己所短,不足当国之重托也。”

    杨赐可不是张温,当年他可是与张济一起作为刘宏老师的人物。虽然经过了几上几下,难免为人处世便变得圆滑了起来。可如今是刘宏执弟子礼向自己请教,那自然便得秉公直言,站在帝师的立场上分析了。

    白了,杨赐先前所言虽然花了大幅的篇章来进行自我检讨,可却是以借喻的方式直指那卢植统军之后的种种不足。换而言之,就算卢植此时站在殿中,亦是无话可。

    那么多的三公人物身上的不足都被杨赐一针见血地批评了出来,何况你一个的卢植。

    “老师得极有道理!”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杨赐为自己讲课了,另外一个老师张济又因为身体因素病逝在家,时隔多年,现在重新拾回了做学生的感觉,刘宏心中只能长叹一声——有老师请教的感觉,真省事!

    毫无疑问,现在摆在刘宏面前的就是两个选择。杨赐固然认为卢植早已不合适委以重任,张温却觉得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虽然二者的前提条件都是一致的,那便是卢植确实做得有些不像话了,可最终的处置意见却是……对了,刘宏这时候才想起来,杨赐了半天,还没提处置意见呢,便紧忙追问了一声。

    别看杨赐分析别人身上的弱时口若悬河,可一谈到人事,立马就恢复了老狐狸状态,瞻前顾后,半天不知所云。

    哎,到底还是明溯这个妹婿跟自己亲昵啊。若是自己拿这些问题去问他,估摸着前面的分析全部都会省略了,直接要砍要杀地提出自己的主张了。

    一句“要砍要杀”……无意之中,刘宏想法深处已经判处了卢植的下场,可他还是天真地认为自己是很客观公正的,至于卢植最终的命运,依然是自己听从了诸位大臣的意见,方才作出了选择。

    想了想,刘宏觉得继续不耻下问来得比较合适,便又将那何进给揪了出来。

    何进这时候也想明白了,刘宏这是典型的想拿卢植开刀啊。可毕竟先前两个老滑头都没将话死,自己一个外戚也犯不着当众去得罪人,何况当初保举卢植其实还是有自己一份子在内的。

    于是,何进便呐呐地言道:“前番圣上广征贤才,京中诸人无不响应。臣觉得荡寇将军周慎虽然考校排名稍滞,可统军能力出众,可为援军。”

    何进将周慎推举出来也是有他的用意的,毕竟这周慎现任的是个杂号将军,现在又在自己手下任职,若是能够立下些许军功,自然也能为自己在朝中多争一席地位。

    “周慎?”闻言,刘宏顿时皱起了眉头。这周慎他可是十分熟悉,就在先前的考校中,这个周慎哪里是排名稍稍滞后,其实,所有候选人之中,除了那几名尚未成年的娃儿之外,就没有人比他力气更的了。

    若不是考虑到朝廷的脸面,当场恼羞成怒的刘宏早就下旨将其斥免回去闭门思过了。现在陡然听到何进推荐此人,刘宏心中一阵无名火起,便冷冷地言道:“帝都子弟,朕还有重用,爱卿可另荐贤才。”

    帝都子弟都不能推荐,那自能从地方官中选拔了。刘宏的意思的很明确,这洛阳中间的“将领”,包括此时正站在我面前的你——何进,其实都是庸才,关键时刻还是那边塞之地的将领比较朴实能用。

    认真想了片刻之后,何进突然灵机一动,有个人只要推荐了出来,估摸着刘宏绝对不能驳了此人背景的面子。

    原因很简单,此人正是刘宏的母亲,当今太后董氏族人。

    “若是圣上觉得朝中诸人皆不堪重用,臣还有一个更好的人选。”何进只顾着表功了,却是忘了此时可是正在崇德殿中,这轻飘飘的一句话无意将在场的人全部都得罪了。

    当然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他不过一草包而已,尽管心中不满,可念及其连自己一起骂了进去,也就暗笑一声,不再与之计较了。

    闻言,刘宏却是急切地追问道:“爱卿所言何人?”

    “河东太守董卓。此人勇猛强悍、战绩突出,曾经官拜并州刺史,现如今虽为河东太守,却为国报效之志不改。”

    起董卓的简历,倒是让刘宏想到了一件事情。

    刺史一职延袭于先秦时期,原本是个监察官,受御史中丞辖制,秩八百石。这董卓因为讨伐羌人,战功累累,所以朝廷便将他提拔到了河东太守的任上。

    当时,相比于刺史,一郡太守可谓是名正言顺的地方一把手,秩比二千石。所以董卓从刺史改任太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