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级电力强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77 指路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没错,所以将来英特尔说的算,那才是电脑的核心,所有做整机的厂家,都是给英特尔打工的,当然还有一个暂时没什么用。()”

    几位老板听过后不禁惊叹连连,在他们的思维里,ibm就是现在个人电脑的一切,标准是他的,主板是他的,什么什么都是他的,其他品牌的电脑用的也都是ibm的这套标准,甚至很多主板都是直接采用ibm的。

    说到此,张逸夫有些刹不住闸,不禁多说一句:“戴尔,戴尔你们知道么?”

    两人摇头,一人点头。

    “好像美国一个做电脑的厂家?”

    “没错,你知道他创业的时候资金是多少么?”

    这次三人都不知道了。

    “一千美元。”张逸夫伸出了一根手指,“他的公司就靠给人组装电脑为生,有了小钱后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物美价廉,再然后就上市了,开始全球化……当然跟你们讲这些有点早了。”

    何大城却没觉得早,激动地说道:“我们也在想,卖了这么多兼容机,要不要尝试做个品牌,挂个标卖。”

    “这事儿你们自己决定吧,好好算算成本,哥帮不了你们了。”张逸夫笑着喝掉了最后一口茶,忽悠基本告捷。

    这会儿旁边的皮衣男终于听懂了大概,下意识问道:“我说哥们儿,你这么能。干嘛不自己干这个?”

    “我在干别的。”张逸夫想了想,还是说道,“软件、自动化方面的东西。”

    “软件?跟金山似的?”一位合伙人惊叹道,“那可比硬件要麻烦多了,都是得出过国的人才懂那些。”

    “是啊!张哥这不是学成归来了么!”何大城直接给了合伙人一拳,“还不快去组装!”

    “啊?”

    何大城很快转向张逸夫:“张哥,386,8000,真的是底价了,我们赚个辛苦钱。交个朋友。”

    摆着一万三四卖的东西。最后愣开出了8000块的价,张逸夫觉得也是差不多了,再榨就不厚道了。

    “成,交个朋友!”张逸夫笑着起身与之握手。

    何大城不及多想。这便掏出了自己的名片。递上前去。

    好歹也是个总经理。于是张逸夫也冲向晓菲侧了侧头。

    无奈之下,向总的名片也递了上去。

    何大城连连接过一看,这才发现原来真正的老总是这位姑娘。一时间大跌眼镜。

    张逸夫则做出了一副高深的样子,摆手道:“我不方便,以后吧。”

    “理解,理解。”何大城连连赔笑。

    不方便只是一方面,关键吹了这么半天牛,名片一亮,发现只是一个外地电厂的技术员,这实在有点儿跌份。再者说这笔买卖本就是向总的公司做。

    后面组装的功夫,张逸夫又是一通大吹特吹,简单讲了讲将来的**显卡、声卡,比现在硬盘空间还要大的内存后,又扯了扯软件方面的知识,表示一个名为windows的软件“还可以”,将来能用。

    一般来说,在社会上混过几年的人,都会反感大忽悠,尤其是读过书的人。但张逸夫虽然是大忽悠,却也真有货,那些尖端的厂商、软件一个不落全能说出来,指点未来也是头头是道,这让何大城也不得不服。

    装机完毕后,几个小伙子还顺便给装上了软件,由于是用软盘驱动器安装的,速度自然是极慢的,ucdos和wps都用掉好久,几个小游戏装得倒是相当之快。

    不知不觉间,张逸夫又欠了金山一笔账,要是欠微软也就罢了,全世界都欠,可欠这么一个挺不容的民族创新型企业,张逸夫总是觉得很愧疚的。

    这其间又往来了几位顾客,看的多买的少,两个小时的功夫才谈成了一台,ibm的286,是单位买,所以没怎么考虑价格,按照一万五成交。

    内核都差不多,为什么组装的能便宜那么多?

    按何大城话说,是税的问题,进口的ibm电脑整机过来,走的是一个很高的税率,里面的配件走另一个渠道过来,能便宜好多,只需自己组装即可。至于这个渠道就不得而知了,毕竟配件比整机要轻便很多,方便携带与运输……

    因此买整机的简直就是冤大头,不过个人的冤大头还是少数,能花得起一万五买电脑的,也不在乎那些钱了,关键还是这冤枉钱都让组织给掏了,比如冀北电厂什么的……

    有的时候也不能怪那么多人挖这个角,赚这个钱,谁让你墙角那么松,钱那么好赚的?在很久以后国企自负盈亏的政策普及后,这一点有了相当的改善,但问题依然存在。

    这个锅,又是免不了的了。

    装机付账完毕,几个小伙子甚是热情,还帮忙把其搬到了车上,聊了又聊,这才放张逸夫二人离去。

    对于何大城来说,剩下的就是等消息,顺利的话,大单若是能落到自己这里,走起量来,还是有些赚头的。

    送走张逸夫,何大城掏出了几十块钱,递给皮衣男,基本的皮条费还是要给的。

    “得了得了。”皮衣男推辞笑道,“这生意你们也没赚,算了,我在旁边听得也挺有趣儿,就当上课了。”

    “哎呦?你什么时候这么好学了?”何大城拿出烟盒递给皮衣男笑道,“对你也有帮助?”

    “呵呵,看着你们发财,我一个月只有千儿八百进兜,也做不踏实不是?”

    “是啊。”何大城看着张逸夫的背影方向,“这位真是高人,不知道在美国混到了什么地步。听他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获益了,张逸夫找到了物美价廉的渠道,何大城等人则收获了比金子还要珍贵的未来趋势。

    唯一倒霉的怕就是文天明了,他辛苦半年多的收成,只是一个中关村拉生意的小痞子一个月入账。

    遍地黄金,这话不假。

    张逸夫没急着返程,是想着总要给家里带些东西才对。之前家里有一台很旧的机械相机,连快门都不怎么灵了,老爹老叨唠着想要个新的,但又不舍得买,这会儿来到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不搞点儿东西回家总是说不过去。

    买相机倒是没那么多麻烦,张逸夫最后选的还是国产凤凰最经典的那个型号,在冀北这样一台相机足足花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