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陵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一十七章 宅子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氏在北方也呆了些日,东路西路路什么的也有了印象,闻方不由啧啧道:“这刘家可真有钱!这么大的宅,占了大半个胡同,在京城恐怕也是数一数二的吧?”

    碧玉笑着站在一旁答话,道:“那哪能呢!只是西路的宅是刘大人的,路的宅却是原光禄寺李大人,东路的宅则是翰林院致仕的侍讲学士曾大的——曾大人是福建安溪人,是福建最大的茶商,据说福建十之四、五的茶园都是他们家的。”

    解释为什么曾大人一个致仕的侍讲学士有这么大的宅。

    李氏却听着倒吸了口凉气。

    曾家在这里也不过一路大小的宅,池四老爷却一口气买下了三大小差不多而且还相邻的宅,这可不仅仅是有钱才办得到的!

    碧玉却像看出了她的咋舌似的,笑着继续道:“我们家四老爷置办这宅可花了不少的功夫。之前想在杏林胡同旁边随便买一幢的,后来又觉得离大老爷和二老爷太近了,怕被大老爷或是二老爷拘着,就买了榆钱胡同那边的宅。想着闲暇的时候正好可以去看看二老太爷。谁知道榆钱胡同那边的宅左右邻居都不愿意卖。您也是去过如巷的,整个巷都是程家的,四老哪里往得惯!

    “正巧刘大人在淮安住了些日,不想回老家江西去了,决定扬州定居。扬州那边多是盐商,想置办个满意的宅可不容易,就想把京城里的宅买了。只是要价太高,一直没有寻着合适的买家。我们四老爷从前和刘大人打过交道,他知道我们四老爷想在京城里寻个好点的宅。就派了管事的主动上门,我们家四老爷看了也满意,但还是嫌小。那刘大人在这里也住了十几年了,和隔壁李大人又是同科,就出面说服了李大人,把宅一并买给四老爷。

    “这事情就是这么凑巧。那曾大人致仕,这宅就空了出来。凭着曾家的财力。倒也不在乎养个空宅。偏生曾大人一个侄要来国临读书。曾家就准备把这宅给他住着。谁知道曾家的那个公是个怪人,见曾大人书院外面住了株桃树,桃花开灼灼辉辉。十分的不喜,住进来就要人把那桃树砍了,种上湘妃竹。殊不知那桃树却是当年曾大人进京在国监读书时种下。据说三年没有开花,开花的那年曾大人就考了进士。曾大人向来视它不祥瑞。曾公要砍他的桃树。岂不是要了他的命?

    “他一气之下把那曾公赶了出去。请了丰台的花农去,要把那桃树移回福建老家去。

    “丰台的花农来来去去。没一个人敢接这个手。

    “曾大人没有办法。

    “既怕他死后住进来的曾家人不听他的劝阻会砍了这株树,又怕这树和曾家的兴衰连到了一起,有人打这颗树的主意,害了他的孙。

    “我们四老爷之前做生意的时候曾经和曾家打过交道。曾大人无意间听说四老爷要买个大宅。而且我们家四老爷也是两榜进士出身,还不到而立之年,是大老爷的胞弟。就主动找了过来,要四老爷承诺这辈都不准砍这株桃树。他就便宜地把这宅卖给四老爷。

    “这可真打着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我们家四老爷正觉得把这两家的宅买下来还是有点小,曾大人就找上门来了。

    “四老爷当场就承诺不仅不会砍这株桃树,而且还会派人好好地照顾这株桃树。

    “曾大人很是高兴,比市价便宜两成把宅卖给了四老爷。”

    “四老爷可真是幸运!”李氏听得津津有味,道,“那株桃还在东路吗?能不能看看?”

    碧玉的责任就是要好好地招待李氏,闻言忙道:“只要太太想看!那您是先去看那株桃花还是先去划船呢?”

    “去看过了桃花再去划船好了。”李氏笑道,“桃花是飘零之物,世人都嫌它轻浮。用桃花镇宅,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周少瑾却惦记程池的银,她道:“那池舅舅买李家和刘家的宅,花了不少钱吧?”

    碧玉目光微闪。

    她没有想到周少瑾听话听音,竟然发现买李家和刘家的宅花了大价钱。

    只是这话好不好说,闻言有些含糊地道:“也没有花太多的银。您也看到了,刘家这边的花树葱笼,花园的那一池活水就是从这边引过去的。李家正厅非常的气派,全是百年的古树做得柱,再住个几代人都没事。算算也挺划算的!”

    “可这宅太大,若是要卖的时候只怕没几个人买得起。”周少瑾叹道。

    万一池舅舅真的要自立门户,这么大的宅,一般人都买不起,既不好变现,还要养很多的丫鬟小厮清扫,开销不菲。

    还是榆钱胡同的宅好!

    “既然卖了,就不会买了!”碧玉笑道,“如巷怎么也不缺这几个钱。”

    李氏这才觉得程家真有钱!

    连曾家这样占着福建十之四五的茶业商都不能和程家相提并论。

    难怪金陵的人提起如巷程家都长他们是金陵第一家了!

    李氏笑着夸碧玉道:“没想到你刚来京城没多久,说起京城里的世家已是如数家珍了。”

    碧玉笑道:“这也是我平时在郭老夫人身边听了不少,秦管事略一指点,就知道哪家是哪家了。”

    她陪着李氏和周少瑾往东路去看桃花,嘴里却没有闲下来,笑道:“我们住的这个胡同叫四条胡同,是朝阳门这边最好的地段了。海宁顾家在京城的宅在条胡同,隔我们这隔着两条胡同,很近。桐乡袁家在京城的宅则在一条胡同,相比顾家要远一点,但也不过一刻钟的功夫就能到了。但三姑奶奶嫁的彭家离我们就有点远了。过去坐马车也得三刻钟,不过兜兜转转的都在这附近就是了……舒城方家也在一条胡同,不过袁家在胡同头,方家在胡同尾;庐江李家则住在三条胡同,就在我们家前面,但没有我们家大,是个五进的宅……”

    她娓娓道来。清晰明了。

    李氏听得。对远在金陵的郭老夫人佩服不已!

    不过是身边的丫鬟,受了她老人家的几年指点,已要这样的眼光见识。就是一般人家的主持馈的宗妇,只怕也没有碧玉这份才情。

    也不怪很多富户都喜欢娶了大户人放出来的大丫鬟。

    周少瑾听得何尝不是和李氏一样的感慨。

    碧玉说池舅舅是看在她的份上才把她们俩口要过来的,若是碧玉没有这样的才能,她就是喜欢。池舅舅只怕也不会把她们俩口叫过来……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