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默德这就是阿富汗难民营。
听了这话,林佩珊不禁心里一动,虽然没来过但对这里并不算很陌生。
要这里有什么名人,那无疑就是被摄影大师史蒂夫拍下的那张世界著名的反战照片——《阿富汗少女》。
在上世纪80年代,史蒂夫在巴基斯坦难民营中拍下了那幅著名的照片《阿富汗少女》。
第二年,《国家地理》用这张照片做了封面,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位名叫莎巴特古拉的“阿富汗少女”。
17年后,史蒂夫突然产生了一个愿望:前往阿富汗寻找17年前拍摄的那个少女。
史蒂夫《国家地理》的一组工作人员重返巴基斯坦,试图寻找这位有着摄人眼神的神秘少女的下落,了解这些年在她身上发生过的故事。
但是茫茫人海,哪里找去?
17年过去了,那女孩一定变成妇人,况且在那个充满战火的地方,这女子是死是活,这些都是疑问。
可史蒂夫偏偏不放弃,他奔赴阿富汗,联系了当地熟人,寻找当年阿富汗少女的学校,用米国联邦调查局分析案件的手法分析真伪。
虽然他三番五次找错了人,但最后史蒂夫终于找到了那个少女。
当他见到少女的时候,发现这少女苍老了很多,眼睛也没有那么清澈,可有一点却没有变:她的眼神中依然还带着原来的惊恐!
少女,17年前,她之所以惊恐是因为在拍这张照片的几前,她家的房子被战机轰炸了,父母被炸死,祖母带着她和哥哥趁黑把父母埋葬了之后,就开始在冰雪地中翻山越岭,冒着被轰炸的危险投奔难民营。
他们到达难民营以后,就遇上了史蒂夫。
现在她的日子依然不好过,孩子没机会上学,生活依然饥寒交迫。
“我一看到她,就知道她正是我们要找的‘阿富汗少女’。”史蒂夫,“她也认出了我,因为她一生中只照过那一次相。然而她却没见过那张照片。当然,她也从不知道这个地球上,有无数人看过她的照片,也感动了无数人。”
林佩珊清楚的记得那两张照片,少女眼睛的虹膜在她看来是奇特的蓝绿色,刚才在白沙瓦的街上就看到不少这样的眼睛,怪不得当初史蒂夫要检查她的虹膜之后才确认他们找的是同一个人。
这其实是一双平常的眼睛,却打动了世界上太多人的心灵。
她不禁有种想要去难民营里探望的冲动,想看看那个女人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但想到这里的复杂状况也只能打消。
难民营过后是一座黑市,烟酒糖茶还有各色武器,车队似乎变得稍微谨慎了些,这一路都没有停车。
入山后穿越帕坦人的集镇,才真正进入开帕尔的山口。
左右的山完全谈不上俊秀,只是一个个土山丘而已,胜在地势十分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沿途各时期的碉堡交错,现在已经基本都荒废了。
柏油路在山中辗转腾挪,一直延伸到阿富汗边境。
这时,已经能隐隐看到不远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真正的边界和那边山下的一个镇子,一切都是灰突突的,安详不见异样。
偶尔可以看到载着援助物资的大货车缓缓开进阿富汗,也有从阿富汗开来的货车,车里装着阿富汗的特产:土豆,洋葱和葡萄。
叶承欢告诉她,那些东西下面应该还有当今世界上质量最上乘的阿富汗大烟土,经过中转后将销往全世界。
林佩珊更深刻的意识到,这绝不是一次美妙的旅行,而是一场灾难!
揪心的是,知道接下来还会遇到多少更可怕的灾难在等着自己呢?
本书红薯首发,请勿转载!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