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飞舞三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曹操版五虎上将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到标准,但是只是营养和训练跟不上罢了,经过长时间的锻炼,还是可以成为合格的士兵的,曹操和张飞也不可能就靠几百人打败董卓。这些人统一被张飞编为预备役,当然他们日常的任务不是训练,张飞还没有那么浪费,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屯田。

    不错,张飞提前把屯田(注6)这件三国的大杀器拿了出来。还是老规矩,十人一小队,设什长一人;一百人一大队,设百夫长一人;一千人一校,设千夫长一人,至于一万人一军,设万夫长一人的编制,现在还达不到那样的规模。

    曹操现在手下有五校,也就是五千人屯田。这些人由曹操统一提供粮食,种子,耕作工具等,等到了明年春天,就可以开始屯田了。因为现在是冬天,农闲时节,即便是下地也难以开垦。

    但是张飞显然不能让这些人闲呆着,虽然不如挑选出来的士兵,但是也必须完成一定的军事训练。之所以不提高强度,不是担心这些人受不了,而是钱粮不足,难以支撑高强度的训练。

    而对挑选出来的精壮,训练就要严苛多了。数九寒冬,正是磨练人意志的大好时机。现在夏侯渊和曹仁两兄弟也从谯县赶来了,并且带来了一千多人,但是也被张飞筛掉了大部分,虽然两个人很不服气,但是张飞得到了曹操的鼎力支持,他们的反对自然无效。

    当然张飞并不是一味蛮干,而是用事实告诉他们,这样训练出来的军队,比一群乌合之众要强得多。

    因为夏侯渊和曹仁加入的比较迟,那时候张飞和夏侯惇、曹洪已经简单训练出一支精壮,为了让事实证明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张飞选出一百人,和夏侯渊、曹仁带来的一千多人来了次大混战,结果张飞三人训练的精装轻松战胜了夏侯渊和曹仁带来的士兵,这才让两人心服口服。

    有了四个人帮忙,张飞的训练任务大大减轻,虽然还是总教头,但是只负责方向,具体事务还是交给夏侯两兄弟和二曹四个人负责。这时候,张飞不得不感叹:“难怪曹老大最后统一北方,光凭老大手下的人才,尤其是武将,可谓是层出不穷。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

    上有曹老大这等雄才大略的老大,下有自己和夏侯二曹四兄弟五个青史留名的猛将,张飞现在是豪气冲天,就等来年天暖,开春了和董卓决一死战。虽然历史上曹操失败了,现在相信有了自己一番谋划,结局应该大大不同吧?!

    后世史书记载:“中平六年,十一月,操刺董未遂,遂与邕、飞、惇、洪亡于陈留圉县。十二月,传檄天下,起兵讨董。得孝廉卫兹相助,募兵五千余人,择其精壮五百为兵,余则屯田。后操从弟渊、仁来投。操以飞、惇、渊、仁、洪五人为将,征南逐北,遂有天下,操誉为五虎上将。”

    注1:《三国演义》中资助曹操起兵的叫卫弘,应该是错误的。这个人第一次跟曹操上战场就被干掉了,后来他的儿子卫臻官至三公,这笔投资还是相当划算的,比起资助刘备起兵的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结果来说,曹操还是很厚道的。

    注2:见《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注3:《三国演义》里边的十八路诸侯讨董虽然脍炙人口,而且引出了之后的三英战吕布等精彩桥段,但是很可惜,我们的刘皇叔还在自己的师兄公孙瓒名下,跟着公孙瓒忙于平定乌桓等边乱呢,没来得及赶上这场大战。类似的还有徐州刺史陶谦、北海相孔融、西凉太守马腾、上党太守张扬,具体情况就不一一介绍了,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自己百度“诸侯讨董”四个字。

    注4:汉斤,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六十多斤,八十多公斤。作者出身农村,自己也做过一些体力活,这个标准真的不算太高,正常成年男子一般都可以做到。

    注5:汉里,据历史学家考证,汉代规定一步六尺,三百步为一里,汉尺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多一点,一里约合现在的415米多,相当于现在的六分之五里。

    注6:屯田对于三国时期恢复人口和生产来说,是再怎么褒奖也不过分的,但是屯田并不是三国时期才出现的。

    屯田最早出现应该在秦始皇时期,就是蒙恬北却匈奴之后,为了维持边关士兵的补给需要,在边关实行屯田。汉武帝时期也在和匈奴接壤的边关实行过屯田。

    屯田,简单来说,相当于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社。当然很多人就会站出来反驳说建国初施行的农业合作社是公有制,而古代的屯田是私有制,一个是为了集体,一个是为了剥削,,这样说也没错,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其实就是五十步笑百步。所以,我从来不认为有什么制度是现代才发明出来的,其实老祖宗早就都实行过了,包括户籍制度,国有企业,公有制,等等等等。

    屯田的前提条件有几个:一个是大量闲置土地,二是大量闲置人口,三是耕作收获器具有限,这三个条件是实行屯田的必要条件,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劳动力和土地、种子、劳动工具等生产资料是分离的。当然,大量的闲置土地来源可能是不同的,古代主要是开垦,建国初主要是从地主、富农手中赎买,道理是一样的。

    屯田的最主要原因是资源有限,而且这些资源不在个人手中。要知道农业是非常讲究农时的,过了合适的播种时间,说什么也晚了。无论是在现代机械化的农场,还是古代的小农经济,农业器具都是非常宝贵的,可以大量的节省时间,比如说畜力,再比如说木犁等。种子也一样,这些屯田的人是什么都没有的,只有自己的体力可以出卖。而国家或者说政府可以提供这样的资源,来帮助这些一无所有的人生产。

    当然,在古代,屯田的大部分收获都归政府所有了,这些屯户只能保留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原因自然是连年的战争要消耗大量的钱粮。如果是在和平时期,发展下去会是什么样子?

    事实上,到了西晋统一,这样残酷的剥削已经难以维持下去了,屯田制就逐渐消亡了。但是如果统治者能够及时改变了分配的比例,减少剥削,会不会发展出另外一种景象,我们自然不得而知了,但是值得我们思考。

    现在对比屯田和建国初的农业合作社,是不是非常相似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几句话就讲明白了。

    一个家庭如果一开始很穷,是不是会一家人共用很多生活用品?一定是这样的!而随着一家人一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