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陇海线辗转西安、太原,王颂和赵子梧几人前往赵家发迹之地,山西阳高。这一趟的行程异常辛苦,直系、奉系,还有冯玉祥的国民军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再次开战,华北、江浙到处都是紧张气氛,王颂和赵子梧沿途不得不多次中转,直到出了太原,换乘马车转大同后,才轻松了些。
一路上赵子梧话不多,心事重重,王颂也保持着沉默,赵海成的死依然在他心头挥之不去,他已经认为自己来这个时代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跟随赵海成多年的杨三很善于察言观色,大少爷和王先生到阳高要做什么他不清楚,但这种状态他心里觉得并不好,于是,趁着马车行进缓慢,他坐在车帮上给王颂着风土人情。
王颂没多少心思听,只是人家热情,他不得已时不时的搭几句,当杨三介绍起这次的目的地阳高的一些情况时,王颂愣了。从赵海成开始在山西准备,王颂一直都没问具体位置,第一次听到阳高时,在他脑海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地名,这个年代很多地名和他记忆中有很大出入,何况中国这么大,一个县的地名以往王颂根本不会注意。
“你这阳高紧靠着直隶和察哈尔?”
“是呀,先生,这阳高离北京、张家口不远,自古就是旱码头,算是晋北的大县,老爷一家就是靠经商起的家。”
王颂心中暗暗叫苦,太大意了,顾不得再听杨三絮叨,他扭头朝赵子梧道:“子悟,阳高这地方不行,你要早做打算。”
赵子梧一直在想着心事,冷不丁的听到王颂了不行二字,随口道:“不行就不行呗!”
话出口,他才反应过来,“老师,什么不行?”
王颂将头凑到他边上,压低嗓音道:“我阳高不行,这地方以后是军阀混战之地,也是日军进攻山西的前站。”
“那好啊,我还就在这阳高,看看日本鬼子能把我怎么样!”
一时不知道该什么,王颂默然,点着支烟,斜靠在马车上,静静的看着边飘过的云彩。
到了大同,换乘火车,沿京绥线前往阳高,看着带来的物资上了火车,众人都彻底放下心来,不会有事了。一直到阳高县城,王颂和赵子梧都没再过阳高时候适合发展的话题。
下了火车,早有人来接,赵子梧交代了杨三几句,便与王颂跟随接的人前往赵家大院。
“大少爷可能不记得我了吧?”来接的人自称是这里的管家,也姓赵,名富贵,年纪也有五十多了。
赵子梧摇摇头,他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这也难怪,当年老爷离开这里时还不到十七岁呢,后来老爷一家在上海扎了根,曾经让我也去,实在的,上海我还真住不惯,没多久就回来了,那时候大少爷才四岁,一晃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少爷都长这么大了。”老人感叹道。
一路上絮絮叨叨,赵子梧算是听了个大概,这赵富贵算是赵家远房的亲戚,自就跟着爷爷,直到爷爷去了上海,他就一直待在这阳高。倒是爷爷、父亲一直没忘了他,当初还让他去上海,这次赵海成听了王颂的话,决意要在阳高做准备,才又将他请了回来,帮着打理这里的一切。
“大少爷,老爷怎么没一起来?”
赵富贵并不知道赵海成已经不在人世,他接到的电报也只是大少爷和一个姓王的先生要来。
“啰嗦什么?回去再!”赵子梧没由来的发了火,赵富贵不敢再问,加紧了脚下的步伐。
赵海成置办的房子在东关附近,一座**的院子,院子很大,三进三出,大门进去是一座二层的砖木结构的二层楼,底下是一个大的正厅,东西两边各有两个木楼梯可上到二楼,二楼有三个房间,中间布置书房,左右各有两个卧室,其中一间较大,看上去是赵海成给自己准备的,另一间偏一些,不过房中的摆设完全一样。后院也有一座两层的楼房,楼上楼下各有三间房,其余的平房、耳房错落有致,在后面还有一个中等规模的花园。
两人安顿下来,赵子梧便独自一人去了后花园,王颂则拉着赵富贵了解情况。当提到赵海成被谋杀过世时,赵富贵眼睛一下子红了,片刻就泣不成声,好一会才平静下来,问清楚仇人是日本人后,他狠狠的跺了下脚:“这世道!”
随后王颂起他和赵子梧来阳高的意图,赵富贵恍然大悟:“难怪老爷会让我去办那些事。”
还好阳高这边大适宜都是赵富贵经办的,王颂和他聊了一会,便大致清楚了,赵海成自从听了他的话,就积极在阳高坐着准备,不但重新购置了现在的赵家大院,还花钱买通了县府的张知事,将这阳高民团划归到自己管辖,陆陆续续的召集了一些人手,有个五百多人。
“这阳高没有驻军么?”王颂问道。
“平时是没有的,山西晋军一般都驻守大同或者镇。按照阎督军的令,没有驻军的县一般都会设置民团,由当地的农户参与,时不时的训练下,平时还是以农事为重。”赵富贵解释道。
“这民团眼下是谁管着?”
“这个老爷还没定,民团不是军队,老爷虽弄了这个民团,除了召集过几次,还没怎么训练过,老爷不在时,都是我去县府交涉。”
“那县府也不管?”
赵富贵苦笑道:“县府张知事和老爷好了,民团的事他不管,当然,开支县府也不出。”
王颂算是彻底明白了,赵海成就是买了个虚名,也许他也还没想好怎么办,可能觉得怎么也要有个名正言顺的武装才行。
“对了,王先生,老爷向德国人订购了一批军火,具体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
“军火?我怎么不知道?”
赵富贵道:“这个我也不清楚,知道到老爷最早是去订的,好像那边不帮忙送到这里,老爷为这事还着急了好几,后来和阳高这里的德国商人搭上了线,才弄妥了这事。”
王颂知道赵海成一定是稳妥为先,怕路上出问题,宁愿加钱让阳高的德国人来办理此事,只是这民团也好,军火也好,只有赵子梧才有用。
“赵管家,这几不要和子悟提海成的事,他想做什么都由着他。”
赵富贵点头答应,“那民团的事呢?”
王颂想了想道:“你明和他一下,要是子悟不反对,你就去县府报备一下,就民团的团长由赵家的大少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