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那一场大雨下了一宿,到了第二日清晨方才渐渐停了下来。
雨后,空气里全是泥土的芬芳,小镇里的一切事物,依旧如昔,遵循着它自己原有规律发展着。
吕宋洋翻身从床上爬起,将揣在怀里,又取了佩剑,踱出店门去了。
要去哪儿呢?寻找师父?可该从何处入手呢?继续打听江浙五侠的下落?赖三会告知他们的下落吗?一路上吕宋洋思考着这一连串的问题,不知不觉已然转到一个小巷之中。
临安城内,街巷众多,繁杂如星,一时之间,竟然丢失了来路。
吕宋洋伫立在小巷之中,身边是鳞次栉比的酒肆茶楼,客栈旅店,商行当铺,亭台楼阁,穿插其间,繁盛已极。
见旁边有一老妇,正在河边捣衣,吕宋洋忙上前揖身问道:“请问老人家,此处是何地啊?”
那老妇人停下手中的活,望了一眼前的吕宋洋,道:“年轻人,这里是临安五侠镇最繁华的地带烟云巷。”
吕宋洋一听心头一惊,不曾想到这里竟是烟云巷,他心中一动,猛然想起离别之时,赖芳口中所说居住之地正是烟云巷,心道:“既然已经走到了烟云巷,那就再去问一问江浙五侠的下落,说不定师父已经寻他们去了。”
吕宋洋放眼望去,柳堤河道,蜿蜒曲折,画舫桥梁,碧波千里,大街之上,人烟稠密,青石平铺,市井繁华,入眼之处,皆灿如繁星,繁盛之境,竟不输帝都半分。
他心驰神往,思绪万千,想起那日赖芳提到自己住在烟云巷,方才收住心弦,继续问道:“老人家,你可曾知道这烟云巷有一对姓赖的兄妹住在何处?”
那老妇人轻轻一叹,道:“年轻人,你肯定又是来讨债的吧,赖三,唉!”
叹息声止,她微微一顿,又摇了摇头,指着不远处一座桥梁,接着又道:“他就住在烟波桥的左边渡口附近的那间小屋里。”
吕宋洋听后,谢过那位老妇人,便往那座名唤烟波桥的走去。
他穿过稠密的人群。来到烟波桥头,举目四望,见其左侧果然有一个渡口,再往里面走了几步,见一间破败的老屋,大门敞开着,门前立着一人,正含笑吟吟的望着他,吕宋洋向前奔去,只闻一个轻柔的女子的声音随风飘来。
“吕公子,你来了,快进屋坐吧。”
吕宋洋定睛一看,那人竟是赖芳,她似乎早就料到了吕宋洋会来一样,早就在门前等候多时了。
吕宋洋走近赖芳,与之对面对面站立着,微微一笑,道:“赖姑娘,在下今日前来,是想向令兄打听江浙五侠的下落。”
赖芳娇笑连连,长袖掩面道:“我知道公子的来意,公子先请进屋饮茶,兄长已经外出,公子耐心等候,他即刻便回。”
话音一落,便盛情地将吕宋洋引进屋内,又请其坐下,又转身回屋,顷刻之间,便端出一杯热茶,款款移步,走到吕宋洋的跟前,嫣然一笑,轻声道:“公子请用茶,兄长过不久便会回来了。”
将茶杯递到吕宋洋的手中,吕宋洋接到手里,呷了一口,其意并不在茶,急声问道:“赖姑娘,敢问令兄现在究竟身在何处?在下实有急事相询,失礼之处,还望姑娘见谅。”
见吕宋洋面带急色,赖芳忙说道:“公子可否是想要打听江浙五侠的下落。”
吕宋洋朗声将茶杯轻轻一放,道:“正是。”
赖芳嫣然一笑,道:“既是如此,那就不必再去找兄长了,昨夜回到住处后,我费了好大的劲终于从兄长的口中问出了江浙五侠的下落,他们就隐居在城南天目山‘洗眼池’畔的一处名叫仙客居的宅院里。”
一听此话,吕宋洋目中精光闪动,连忙起身,道:“多谢姑娘相告,在下有急务缠身,就先行告辞了。”
话音未落,便要往门外走去,却被赖芳叫住了。
“公子请留步,公子初来乍到,五侠镇对于公子来说乃是生疏之地,依我看,不如这样,就由我替公子引路,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吕宋洋低头想了想,自己初到五侠镇的确人不生地不熟,在一个小小的烟云巷中便迷了路,更不用说独自一人上天目山洗眼池了,便轻一点头道:“如此甚好,只是麻烦赖姑娘了。”
赖芳点头含笑,默不作声,将房门掩好,领着吕宋洋往郊外走去。
两人行了一阵,已然来到天目山前,天目山雄踞黄山与东海之间,气势恢弘,沾染仙气。
更有诗云:“龙飞凤舞控吴越,狮蹲象立镇东南。”
东西两峰遥相对峙,东峰大仙顶、西峰仙人顶皆高耸入云。两峰之巅各天成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因而得名天目。
天目山为江南宗教名山。东汉道教大宗张道陵在此修道,史称三十四洞天。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绝壁巍峙,奇峰耸立,山路险峻,摄人魂魄,东西二池,池水清洌,明洁如镜,可印人影,山水俱佳,果然不愧是苍天之目,大地之心。
赖芳领着吕宋洋从西峰攀爬而上,一路上皆是天险栈道,狭窄得只容一人通过,吕宋洋仰首向上望去,于飘渺烟云之中,隐隐见到城郭出没,乃是山间寺庙道观庵堂,吕宋洋暗下寻思道:“如此登山,伤筋劳骨不说,恐到达仙人顶之时,已是傍晚。”
转而又想起了师门亲授的绝妙轻功,便对赖芳说道:“赖姑娘,如此攀爬,到达峰顶之时,也已经晚矣,不如你抓紧我,我施展轻功,带你上山。”
赖芳听后欣然不已,连连拍手道:“好啊,好啊!”
吕宋洋拉着赖芳提气运功,脚步轻踏,腾跃而起,如灵燕一般,冲天而起,只片刻功夫,便已然抵达仙人顶。
赖芳将吕宋洋引到一个水池旁,指着一旁一个碧水映影的水池,娇声道:“吕公子,这里便是洗眼池了。”
吕宋洋负手立在洗眼池旁,将目光投入到天池之中,见池水清冽,澄澈如洗,不染纤尘,果然名不虚传。
吕宋洋叹道:“这里便是昭明太子洗眼明目的地方了,历经千年,风雨沧桑,旧物犹存,而故事里的人物已经不再了。”话音落处,竟然勾起一缕淡淡的伤感。
说起那天目山“洗眼池”还有一段颇有意味的故事呢,南北朝时期南梁武帝之长子萧统,世称昭明太子,字德施,聪慧灵敏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