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数极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伏羲十三问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从这日起,淳儿每天都偷偷跑来章回厅,莫风有不明之处,尽都问她。淳儿虽然毫无道行,算学知识也不甚高明。但所幸生在数术大家,从小耳濡墨染,在见识上远胜莫风。又识得古字,于是二人一个讲解一个学,如此相处数月,莫风终于摆脱一无所知的境地,逐渐摸上门道。

    其实他本就是极聪明的人,对算数天赋异常,不钻研则已,一旦入门便全身心投入,仿佛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就这样一转眼便过了四个月的光景。水玲珑本以为莫风顶多十天半月便会知难而退,哪知这么长时间过去,这小子仍然赖着不走。心生诧异,暗中派人查探,方得知淳儿时常去章回厅给他解说,不由大为震怒。但又怜她年幼多病,不好惩处,只得下令,从今往后不准她再接近莫风半步。

    淳儿纵有千般不舍,但祖母言出如山,也是无可奈何。

    只不过莫风学到此时,早已走出云雾,眼前天地一新,便无淳儿也困他不住。宛如饿极的野兽一般贪婪的研读各种藏书,越是烦难,越要超越,一时神游其中,难以自拔。

    时光如飞,转眼又过了四个月。这期间莫风形如疯癫,吃住俱在章回厅内。眼不离书,手不离笔,从炎荒创世之初的算学典籍开始看起,《摩嘙数术》、《武道九章》、《海内算经》、《傅酉百问》等圣贤大家的著作俱都读完一遍。又转入近代算数,相继读完《玄天十二问》、《方机百变》、《镜岛天机》等两千两百三十二眷藏书。但那铜人之谜仍旧难以解答,他不得不参阅各代历法、机关算学,推演天地之变、日月之行、建筑构造之理。如此费尽心血,只为求得一解,往往读书无算。

    就这样一年时间转眼过去,枯叶尽落,寒冬将至。这一日莫风正在谷中按照《子午之惑》推演地平线变化,忽见地上一个人影晃动,顿时吃了一惊,大叫道:“谁?”

    那人却是一动不动,莫风抬眼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斜月嵌在两峰之间,光华拂过那十个铜人,竟在地上留了一片参差错落的影子。由于铜像做的太多逼真,不仔细看,真以为有人晃动一般。

    莫风看了看铜人,又看着影子,心道:“这铜人也不知是谁刻的,真是巧夺天工。得要如何灵巧的一双手,才能刻出这等神作来啊。”

    只见月光清华,那些铜人的影子在光线的照耀下仿佛走马灯似的转个不停。莫风看得兴起,忍不住蹲下来仔细观察。只见一个影子手持狼毫,侧身抬臂,似在撰写数题;不多时,便又移开,第二个影子再到面前,双手一前一后,似在走路;过了一会第三个影子又到他眼前,却是挥手抬足,五指斜拂。

    莫风瞧到这里,蓦地心中一惊,那三个影子在脑中一闪,刹那间串在一起。

    他一下子跳了起来,大声叫道:“天呐!这不是一招武功么?”

    想到这里,又看看其他铜人,顿时脑袋嗡的一声,一瞬间恍然大悟:

    原来每个铜人举手抬足之间,尽皆蕴藏着及其微妙的数学原理。只有光华普照之时,影子连在一起才看的出来!莫风仔细一数,按照此法,铜人所演变出来的投影,总共有十三组之多!

    不仅如此,那十个铜人举手投足的姿势并不是随意而为,而是经人巧妙设计,通过光线反复折射才映照出的精妙招式!

    莫风心脏砰砰直跳,心中喜悦之情无以言表。急忙屏息观察,只见第一组投影是一个人双手托起,成举天之状。下一秒一闪,又变成倒立姿势,上大下小,极为怪异。付有一转,最后变成腾在半空中徐徐转圈。

    莫风脑中灵光一闪,“这不是之前在一本上古残卷里看过的‘天地合变’吗!”这一题是解“皇天后土融变之法”,由“皇天已合之位”,反推“后土未合之数”,直算到“天地交融”方休。

    这道题虽有图形传世,但如何返璞归真,逆回“天地生成之数”,却鲜有人知。如果不是莫风这些日子读书过万,见识大增,是绝不可能知晓的!

    为了应证自己的猜想,莫风跑到十个铜人处。根据之前自己看过的那一组投影,相应寻找跟其对应的铜人。依据投影的出现顺序将三个铜人身上原本各个半残的图形符号试着连在一起,再加上这些日子自己对这上古语言的领悟和学习,终于揭开了第一道算题的神秘面纱,果真就是方才自己所想的‘天地合变’!

    哈哈哈哈…

    莫风忍不住仰天狂笑。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枉他这一年的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终于,他终于凭借着非人一般的毅力和惊世天赋,将这困扰他已久,使其夜不能寐的铜人之谜一手破解!

    既然解开了个中奥妙,莫风立时着手。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独创“九宫八卦算法”,利用现代立体几何画图的方式,一边参详资料,一边演算。终于解开了第一道算题。

    解出第一题后,莫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解出“北冥双陀之谜”,这两道难题出自蛮荒时期北海冰洋的两座孪生山峰,春秋之时燃灯和尚曾经利用“风火地动仪”的数术根基来求解过,过程繁复精深,多有疑难。

    次月,莫风又解开第四算“释迦摩尼五指问”,第五算“六十四卦外之卦”。

    随后是“大禹治水论”,是一道数形结合的算题,用划演九郡的方式计算治水时候的取水面积,计算庞大无比,莫风整整花了二十八天方才算出。

    第七题“魑魅魍魉”,莫风采用的是比较现代的极限运算法则,列数列微积分求解。

    八、九、十三题全是天文计算,十分繁难,已经进入了当世最顶尖的算数水平。第八算是“赤黄诡变”,根据测算子午线的精确长度来计算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运动轨迹。此题不仅要计算,还要实地测量,着实大费周折。

    第九题是“流星雨降世”,要求根据十二星象的周期变化来模拟星体相撞时候产生的能量数值。其中求解步骤简直非人一般的庞杂,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步骤稍有偏差就要打乱重来。莫风不得不小心翼翼,在这道题上足足花费了三个月的时光。

    第十算是“星月同算”,用十二元术求月亮的盈缩积差。但算到后来,已然脱出十二元的限制,化为无量须臾。莫风查遍所有典籍都没有找到只言片语这方面的记载,不得不自行领悟,苦苦求证。就算如此,带他解开这道题的时候,也已经是落叶泛黄的深秋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