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下吧。”
一帮重臣退下之后,张皇后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这么神神秘秘的,叫臣妾也摸不着头脑。
“事关大唐命运与前途,你就别问了。”
吃过了早饭,李亨这才叫郭子仪选五十名武功高强的卫士,带着侍从,由郭子仪作陪,换上百姓服装,出了武灵,直奔终南山而来。
经过二天行程,他们来到了终南山。
这终南山是秦岭的主峰之一,包括翠华山(古名太一山)、南五台、圭峰山、骊山等山峰。这里山青水秀,历来是大神藏身之地,太上老君、关令尹喜、陈抟、姜子牙、诸葛亮、吕洞宾等各位大贤大神大仙都在这里隐居过,因此,这山上道观林立,各方百姓都来烧香祭拜各位大神,求作保佑。
大唐奠基之初,就在这里修建太和宫,之后又建紫微宫,四皓庙、会灵观等,他们在这里求上上述各神保佑社稷江山,特别是对天北方神真武大帝,皇上每年都要亲自上山朝拜。
李亨带着手下随从,向西山峰的太和宫走去,问及路人,却没有知道太和宫的去向。他们沿着石阶而上,走了十几里的山路后,却见山陡林密,峭石险壁随处可见,石阶时断时续,经过几个险处时,那是悬空的木栈道,年久失修,走上去咯咯吱吱,发出**声响。再往后,就全是荆棘复盖的羊肠小道,陡险滑腻,四肢并用方可前行。
就这样,李亨一行走得通体湿透,累得气喘吁吁,再看前面却有一个叉道,不知哪条路是通往太和宫的,正在诧异着,却见上方有一个悬崖,距这叉道仅两丈有余,悬崖下有一个身穿灰袍的老者,鹤发童颜,正打坐修功。
郭子仪感到奇怪,怎么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竟然还有修功之人?再看看附近,也没有安身之处,能容人的地方,就是那悬崖往里弯曲的石壁了,在这高高的悬壁上生活,除非是神仙,一般的人岂能做到?况且又是这么大的年纪。想到这儿,郭子仪就对李亨使了个眼色:“皇上,你看。”李亨也早已看到了这幅图景,他也是这样想的,他想,莫非梦中所说之事就是这位老者?
“喂,老先生,不好意思,打扰你一下,请问太和宫怎么走啊?”
那老先生微睁双眼,看到了李亨一行,回答说:“上来吧。”
那老先生说的上来。
上来?哪儿有路啊?
大伙儿正诧异着,却见那老先生一挥手,悬崖下的丛林便闪现出一个栈道,顺着那栈道,便可通向那县崖。
李亨一行踩着颤颤悠悠的栈道上到了悬崖之上,那位老先生这才说:“你是当今皇上,老身这厢有礼了。”
李亨说:“不敢当,请问老先生是哪路神仙,能为大唐指点迷津吗?”
那老先生说:“贫道乃大唐贞观太和宫道士,太宗建太和宫时,就与圣上见过面,昨天梦见真武大帝,说有贵人到此,因此在这儿等候,果然等到了你们。”
李亨说:“多谢先生,我要到太和宫去祭振真武大帝,你能带我去吗?”
那老道说:“好吧,请跟我来。”
那老道走出了悬崖边的一条小道,直到崖顶,然后又翻越一个山峰,在那山峰之下,现出一座破落的宫观。
李亨未进宫门之前,看了看那破落的样子,心情非常难过,感觉惭愧万分,只见那宫门上的匾额已经破损,太和宫三字已分辩不清。宫门已关合不上,院中杂草丛生,不时有野物逃窜。院内的一棵千年老槐树,一半枯死,树中心有一个大洞,可以容下二人,但偏西的方向仍然活着,枝叶茂盛。走进正殿,真武大帝像上的彩色早已褪去,全身都是灰土,两眼现出裂纹,远远望去,似乎象是在哭泣。
李亨跪下,祭拜了真武大帝,含泪说出了实情。原来,这太和宫是先皇太宗所建,后来年年祭拜。可是到了玄宗时期,皇上认为天下太平,只顾贪图享乐,不思治理天下,也想不到再去祭拜天神保佑天下太平,于是,这宫观便香火渐少,进而败落到无人问津,加之山洪破发,山路阻断,百姓们也不到这里祭神,久而久之,就将这个宫观忘了,后来的百姓竟然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宫观。
李亨祭告真武大帝说:“大唐朝廷昏庸,重己轻神,实为大错,望真武大帝不必与下界一般见识,继续保佑我大唐江山。现有安禄山邪魔作乱,祸及千万百姓,大唐众臣拥我为新帝,以力挽困局,可我乃一庸身之人,才能有限,没有神灵保佑,定将毁坏大唐前程。今天来到这里,算是明白了一切,罪孤将重修太和宫,重塑大帝金身,召国师开光,延绪太和宫香火。”
说罢,李亨再拜,就带着人起身告辞了。
果然,只隔了三天,就来了几百人的施工队伍,他们搬运天下尚好的木料,建设材料,运到山上,又有能工巧匠进行翻修,将太和宫修建一新,开光那天,成千上万的百姓前来祈福,李亨亲自献上皇宫的宝物,拨万计银两为道观维持费用,从此太和宫又恢复了生气。
看天庭奇事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