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使团被逐出长安的时候,正是隆冬时节,恰好场冷空气来袭,天降大雪。
这是最不适合远行的时候,特别是气候寒冷的吐蕃高原,更是如此。在那个六月都会飞雪的地方,一到冬天,人畜尽乎绝迹,基本上没有人能在隆冬时节通过吐蕃高愿,抵达逻些城的。吐蕃使团不可能在冬天踏上回国的归程,但李世民当着百官的面,令吐蕃使团在五日内就离开长安,作为吐蕃正使的禄东赞没有办法,只得冒着大雪,率使团几十名成员,凄凄戚戚地离开了长安。
这个时候踏是归程,刚启程的几个月天寒,行进肯定非常困难,通过吐蕃高原,唯有夏天天气热的时候才可,因此吐蕃使团只有在路上挨到夏天,才可能通过吐蕃高原,回到逻些城的。
对于吐蕃人来说,这是他们遇上的最大侮辱,包括禄东赞在内的所有吐蕃使团成员,都恨不得领军杀到长安来,将李世民捉住羞辱一番,才能解恨。
但有人已经在做周密的安排,用来对付这些恨得咬牙切齿的吐蕃人,目的是不让他们回到吐蕃地,这个人就是在朝堂上不顾一切痛斥禄东赞的王易。
在当日朝堂上那般有趣的情景发生,李世民暴怒之下勒令禄东赞率使团五天内离开长安后,王易曾单独求见过李世民,请求李世民下令扣押禄东赞这位吐蕃名臣,治他的罪。
禄东赞在朝堂上公然以兵事威胁,以此罪名将他扣押治罪,当然名正言顺,但李世民却否决了王易的提议·以不能失了大唐上国的礼敏为由,依然决定逐吐蕃使团出境,以示惩罚。
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惩罚的手段也是很严重了·李世民此举已经向天下表明了我大唐对吐蕃的态度,吐蕃的名声扫地,会被其他国家和部落鄙视,号召力大减,但对此王易并不满足。
因为王易熟知大唐的历史,知道禄东赞此人为吐蕃强盛做出的贡献是多么的巨大·也明白吐蕃强盛给大唐带来的危害,历史当然不能重演,为了大唐的利益,他要除去此人。既然不能借助李世民,借助官方的力量置禄东赞于死地,他就自己动手,准备动用自己的力量,将禄东赞除去。
就在禄东赞率使团冒着大雪,在军士的押送下离开长安时·由王听为首的几十名原江淮军旧部,也是跟随王易上过青海战场的勇士,还有一些原吐谷浑武士,尾随在吐蕃使团后面,离开长安。
王易给他们的命令是·在禄东赞率使团离开我大唐界,进入吐蕃领地的时候,无论花多大代价,都要将禄东赞刺杀,并不能让任何人探知端倪。两国交界处,流寇、土匪、残兵散勇甚多,禄东赞等人身死在这些地方,大唐朝廷可以将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
知道此计划的只有王复等少数几人‘连王易的大哥王昂都不知道。王复很不理解王易为何要不惜手下几十人生命的代价·都要将禄东赞刺杀,但王易并没给他太多的解释·只是以简单的话告知他们他与禄东赞在朝堂上的争论,并要手下的人遵从他的命令即可,王复等人也只得听令。
王听等人当然不敢违抗,他们无从知道王易和禄东赞究竟在朝堂上争论了什么,但从王易的行动上来看,两人结下的仇可以说不共戴天,他们却不知道王易是为大唐长远的利益考虑的。
禄东赞所领使团来长安时是从青海迂的,他们回程时候也将取道青海,而不是往直线距离更近,但路非常难行的松州方向走,王易因此也动用了原先保护慕容雪,如今全部归到他府上护卫列中的那些原吐谷浑武士,这些人熟知青海一带的地形,可以作向导之用。
王易相信他手下这些人的能力,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的。
布置完这些,已经差不多快过年了。
而过年前的这段时间,王易意外地得到了李世民的特别批准,在府中休假,将手上的事交给其他人办,因为长乐公主快生了。
十二月十八,超过预产期十来天的长乐公主,终于产下一个八斤多重的儿子,这让王易惊喜异常,也让闻知消息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欢喜得不得了,立即派人送来了丰厚的贺礼,长孙皇后还亲自到王易府上,来探望长乐公主。
李世民亲自为长乐公主所生的儿子取名为王晔,意思就是希望如王易一样,这个刚出生的小东西以后才华横溢,有所作为,失去命名权的王易只得接受这个不算很好听的名。
长乐公主为王易生下嫡长子的消息可以说让大部的人都欣喜,但也让王易的其他妻妾很是失落,已经先后有身孕的长孙凌和苏燕也希望她们肚子里怀的是儿子,不要在府中都要失去地位了。
长乐公主为王易新添一子的消息传出,来王易府上祝贺的人络绎不绝,连这些年不经常到长安来的孙思邈·也不知从什么地方知道消息,风风火火地上门来祝贺了。
李恪这无赖的王爷,有更多的理由往王易府上跑,当然这家伙来府上更多的时间也是缠在王昙边上,而已经长成大姑娘,并得知最终将会当上蜀王妃的王昙也和李恪打得火热,对此王易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心里在恨恨地骂,李世民为何还不打发李恪这家伙去封地上呢?当然这只是他无奈的想法,未大婚的皇子都不能算成年皇子,也不会单独置府弟,并到封地上去的。
转眼就是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朝廷大动作不断。
在新年朝会上,李世民除了宣布一系列军事民生方面新政,包括诸多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外,还对宗室亲王重新进行分封。
以赵王李元景为荆王,鲁王李元昌为汉王,郑王李元礼为徐王,徐王李元嘉为韩王,荆王李元则为彭王,滕王李元懿为郑王,吴王李元轨为霍王,豳王李元凤为虢王,陈王李元庆为道王,魏王李灵夔为燕王,蜀王李恪为吴王,越王李泰为魏王,燕王李为齐王,梁王李为蜀王,郯王李恽为蒋王,汉王李贞为越王,申王李慎为纪王。
任城王李道宗也被改封为江夏王。
贞观十年二月,李世民又下发诏令,以李元景为荆州都督,李元昌为梁州都督,李元礼为徐州都督,李元嘉为潞州都督,李元则为遂州都督,李灵夔为幽州都督,李恪为潭州都督,李泰为相州都督,李为齐州都督,李为益州都督,李恽为安州都督,李贞为扬州都督。
这些被分封的诸王,年后大部即要离开长安,到封地上置官,包括还未大婚的李恪也是如此。
李世民在单独召见王易时候也威胁,在李恪去封地前,一定要让他完婚,也就是让选定的王妃王昙嫁过去。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